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浙江省寧海中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9年1月23日) |
學部設置
寧海中學本部為高中。2000年,在校園內設立寧海風華書院(設立時名為寧海中學風華書院),為寧海中學控股的民辦初中。2004年風華書院設立高中部。
2022年,風華書院初中部「公參民」轉公,名稱變更為「寧海中學初中部」。
高中部學生配發相同的制服,但師資互通程度不高。風華書院的學費高於本部。所有學部共享校園內的生活設施。
校史
寧海中學的校史可以追溯到1926年(中華民國十五年),同時,這也幾乎是中國共產黨在這一區域的建黨史。1925年上海大學社會學系學生蔣如琮成立寧海旅滬學會,該會任務之一便為創立「寧海男女中等學校」。次年暑期,蔣如琮、俞岳大學畢業,和範金鑣、章廣田(耘夫)、王育和等在上海或杭州工作者以及學生林澤榮(淡秋)一同回到寧海。時任正學高級小學(今柔石中學)校長周郁卿支持它們,出借小學校舍興辦補習班「消夏社」,招收了百餘高小畢業生、初中肄業生,補習功課,教授科學知識,同時也有平民夜校。
蔣如琮、章廣田四處奔走籌備,在眾人協力下,正學小學中學部成立,校址位於城西正學小學內。此為寧海縣第一所初級中學。隨後改名寧海中學。
建校的目的是建立中國共產黨在寧海縣的革命基地,教授課程也有革命色彩。1926年9月,中共寧海中學黨支部成立,為台州地區第一個黨支部。(時寧海在台州治下)
9月開學時,學校招收初一、初二兩個班級共83人,實行男女同學制。[2]
10月,國民革命軍北伐攻克武昌,夏超宣布浙江獨立。師生打著青天白日旗進行遊行與演講。26日在萬縣事件後的遊行中,中學與小學學生之間發生衝突,當局要求學校分開。縣知事公告,蔣如琮、章廣田對學生「不加管束,聽任學生借端要挾......侍眾脅迫滋擾.......毫無維持能力」,命令「即立撤退所有在校學生」,「靜候改組」。27日,師生不服,在體育場集體攝影,在照片上題詞[3],表示抗議留念。縣教育會將情況上報省教育廳,之後範金鑣被通緝。
為了躲避當局的取締,俞岳、王育和等人帶著60餘名男學生連夜步行到南鄉海游(今屬台州市三門縣),在海游小學授課。蔣如琮之前聽說當局正要逮捕自己,逃至岔路上金,得知學校南遷後也前往海游。師生艱苦度過兩個月。1927年1月,北伐軍接近浙江才遷回寧海。1月9日至11日,浙軍余憲文部與軍閥孫傳芳部周蔭人旅在寧海縣交戰期間,師生輔助革命軍的活動。蔣如琮隨北伐軍北上。
中共臨海特別支部派中共黨員蔣益謙、李平來寧海中學教書,擔任學校要職。範金鑣從北伐軍回鄉,協助國民黨台州特派員汪維恆(國共合作,同時是中共黨員)組建國民黨寧海縣黨部。章廣田被短期地推為代理縣長。
Remove ads
四一二事件爆發,蔣益謙、李平被捕,範金鑣被通緝後逃亡蘇聯,王育和也逃往外地。五月下旬,新任縣長夏鍾澍召開各界會議,重整寧海中學。但是,寧海中學仍是中共地下組織的據點。林迪生、陳韶奏(李吉平)、鄔逸民、楊毅卿以及許多寧海中學教師公開身份為教員,實際上擔任中共寧海縣委以及各支部的領導職務。
1927年秋,柔石(趙平復)應親友要求來到寧海中學任教。擔任國語、音樂教師,還創作了校歌[4]。柔石性格寡淡,並不受同事歡迎。不過在縣政府要逮捕時任訓育主任、中共寧海縣委書記鄔逸民時,柔石雖不知其地下職務,但信任其是「嚮往進步的正人君子」,遂將其隱匿於家中,以及當年寒假學校經濟困難以自己名義借錢救急,取得同事的尊敬。
秋冬之際,在寧海中共地下黨的推動下,教職員聯合會集體上書、地方紳士作輿論上的支持,推選柔石做本縣教育局長。1928年1月底,寧海縣政府任命柔石為教育局長。上任後,柔石推動寧海中學集資募款籌建校舍、「立案」從私立學校轉爲縣立學校,還對全縣小學的人事進行大調整。
5月,中共寧海縣委發動亭旁起義,以失敗告終。政府發現寧海中學是「共產黨的大本營」,勒令寧海中學解散。校主任俞岳在逃亡時被捕。蔣建人、許傑出走。柔石恰好去杭州為學校爭取立案歸來,楊毅卿此時還滯留城內,柔石便將其隱匿於西鄉岳父家,並資助其前往臨海。柔石對此感到失望,便赴上海從事文學。自此共產黨失去了對寧海中學的控制。[5]
Remove ads
1930年4月(民國19年),遷至北門蒲湖試院舊址(今為躍龍中學校址)。
1933年(民國22年)9月23日,李涵夫身負建設寧奉公路(寧海-奉化)的職責上任寧海縣張。任期內,他致力於振興學風,嘉獎熱心辦學者。大湖胡氏族眾以始祖胡居端名義向寧海中學捐建校舍資金2500元,購置圖書儀器資金2000元,受李表彰。在李的推動下,1934年11月,三門劉膺古將軍捐600元為寧海中學建造校門。1935年,蔣介石來寧海中學視察,在寧海中學大禮堂訓勉學生效法先賢方孝孺,並捐建築費1000元。[6][7]
1949年7月5日,國民黨長江部隊往白墧嶺方向撤退。夜晚,解放軍從黃壇、溪南、水車進攻,解放了縣城。新任寧海中學校長是王育和,與柔石是故交。[8]
1950年,校內成立少先隊,隊員參與「鎮壓反革命」和對敵鬥爭。
1950年秋,朝鮮戰爭爆發。
相關作品
- 1940年寧海縣立初級中學學生胡聖清在「本省中小學校學生國民精神總動員論文比賽」中取得第一名,其作文《分歧錯雜的思想必須糾正論》刊登在《勝利》第八十期11頁。
- 方牧(王學淵)丙申桃月作《寧海中學賦》
學生活動
每年春季學校組織的徒步活動,高二學生與部分教師從學校(2023年起點為西門城樓)途徑嶺根、七星等村步行至前童,在鹿山舉行成人禮,隨後在前童中學紮營過夜。次日,步行至岔路白嶺根村參觀梅花村會議紀念館。本活動需要翻過縣城和前童之間的馬鞍嶺,經過未鋪裝的路面和山間小道,又在多雨季節舉行,因此路面有時會比較濕滑。[9]
學校稱此活動的目的為磨礪學生意志,同時紀念」三·五「支隊。活動在1991年由童富軍策劃,之後每年舉辦成為慣例[10]。
運動會於每年11月舉行。
由於如今學生的在校生活目的以應對高考為主,大部分時間都在教室集中學習,因此本校社團數量不多,社團的活動也並不豐富。
柔石文學社在1962年(柔石逝世30周年)由時任語文教師王學淵(筆名方牧)發起,第一任社長為儲吉旺。活動的目標是把對柔石的紀念變成實際的精神傳遞,同時培育文學人才。在文革期間停止活動,1982年復社。
1964年油印社刊《新芽》。目前發行社刊《柔石園》,刊登全校學生的文章。[11]
儲吉旺日後經商,成立」西林「基金會資助本社活動,對校內熱愛文學的學生予以獎勵。
截至2025年一月,寧海中學已經成立了下列校友會:
1. 寧海中學北京校友會
2. 寧海中學上海校友會,第一屆會長:郭楊龍教授(華東理工大學)。現任會長:郭楊龍教授。
3. 寧海中學江蘇校友會,第一屆會長:應可福先生。現任會長:應可福先生。
4. 寧海中學廣東校友會,第一屆會長:
5. 寧海中學杭州校友會,第一屆會長:
6. 寧海中學寧波校友會,第一屆會長:鮑淑娣女士。現任會長:鮑淑娣女士。
7. 寧海中學海外校友會,第一屆會長:
2024年寧海中學在寧海本地還成立了寧海中學校友總會,並確立每年陰曆新年初四為「校友日」。校友總會第一屆會長由原校長符洪銘老師擔任,秘書長是林菊女士。第一屆(現任)九位理事成員分別是:鮑淑娣、金禮輝、王建江、潘仁進、孔曉虹、董昌輝、王師、何盛華和王旭東。
參見
- 浙江省高級中學列表
- 中國共產黨台州市委員會初期歷史
參考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