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海上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海上碑位於中國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嵐山頭街道嵐陽路社區南、海州灣黃海岸邊的天然岩石群上,北側正對嵐山頭龍王廟,西北距原安東衛城約4公里,為一處明末清初的海上摩崖石刻。2009年12月被列入第一批日照市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10月被列入第四批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海上碑始刻於清順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隆武元年,1645),正值明清交替之際,最初題字者為安東衛人、官至明監察御史的蘇京[1]和河南孟津人、官至明禮部尚書的王鐸。二人均先為明臣,清軍入關後曾往南京參與籌劃復明事宜,復明無望後仕清。時蘇京復明失敗後一度返回故里隱居,王鐸來此尋訪,二人相繼在海邊同一塊礁石上題字,蘇京題「星河影動」、「撼雪噴雲」,王鐸題「萬斛明珠」、「砥柱狂瀾」[2],礁石右下尚留有空缺。清代康熙年間,山西榆次人閻毓秀在此任安東衛守備(康熙十年至十八年間,1671-1679)[3],於礁石空缺處補題「難為水」[4]。
內容
海上碑所在的岸邊有一片東西長150米、南北寬30米的天然岩石群,題字即在最南側的岩石上,坐南朝北,東西長4米,上下高4米,皆為楷書,其中右側三碑文為橫書,左側二碑文為豎書(左右以北面為準),兩側碑文相距1.88米。北為面,可面朝大海觀賞碑文,南為背,可抵禦海潮衝擊並避免貝類覆蓋,從而保護碑文。漲潮時部分碑文沒入水中,落潮時則露於淺灘之上[5]。
三人題字均與水有關,蘇京與王鐸的題字描述了不同時刻在此觀海的情景和感受,閻毓秀的題字則出自《孟子·盡心上》「觀於海者難為水」,也見於唐代元稹《離思五首·其四》「曾經滄海難為水」,一般理解為兩層意思,其一為直觀表達「難為水」,即臨此滄海、別處的水再不足為顧,其二則暗喻面對此景,蘇京、王鐸的題字已無人可比[5]。
此外,據《日照縣志》所載,在日照境內原有另一處海上碑,位於原石臼島(今東港區石臼街道海濱),為明代日照人、官至真定府同知的申安所書「天風海濤」、「萬泒朝宗」(「泒」通「派」),今已不存[6]。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