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渚碧礁
南沙群岛的一个岛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渚碧礁(英語:Subi Reef,直譯:「丑未礁」,菲律賓語:Bahura ng Zamora,直譯:「三莫拉礁」,越南語:Đá Xu Bi),位於南海南沙群島中北部,中業群礁西南部,原是天然環礁,經中國填海而成人工島。目前渚碧礁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控制,行政上隸屬於海南省三沙市。中華民國、菲律賓、越南亦宣稱對渚碧礁擁有主權[1]。
中華人民共和國從2014年起開始對渚碧礁進行大規模填海工程,面積達4平方公里,成為南沙群島中僅次於美濟礁的第二大人工島,與美濟礁、永暑礁合稱「三大島礁」(Big Three)[2][3]。截止2017年10月,渚碧礁已建設多個重要工程,包括3,000米長飛機跑道、大型機庫、地下貯存設施、大型燈塔、遙感通訊設備、移動式船舶起重機、高頻「象籠型」雷達陣列、導彈發射掩體等軍事化設施[4][5]。2022年,中國進一步在渚碧礁推進完全軍事基地化工程,部署雷達、反艦和防空導彈、戰鬥機和其他軍事設施[6][7]。
Remove ads
名稱
渚碧礁的英語名稱爲「Subi Reef」,Subi實際是源自「丑未」(海南話白話字:Siú-vi)的海南話讀音,是中國海南漁民對此島的俗稱[8][9]。「Soubi Reef」之名及其水文地理詳情,首見於1867年的英國航海指南,是由英國皇家海軍測量船利福民號(HMS Rifleman)所勘測[10]。
1935年,中華民國水陸地圖審查委員會審定公布《中國南海各島嶼華英名對照表》,其中「Subi Reef」被翻譯為「沙比礁」[11]。1939年,日本佔領南沙群島,此礁命名爲「須美礁」,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為止[12]。
1947年10月,中華民國內政部公布《南海諸島新舊名稱對照表》,「Subi Reef」更名爲「渚碧礁」[13]。
1983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地名委員會公布《我國南海諸島部分標準地名》,沿用了「渚碧礁」的名稱,旁註當地漁民習用名稱「丑未」[14]。
菲律賓方面稱為「三莫拉礁」(他加祿語:Bahura ng Zamora),為紀念反抗西班牙殖民統治的天主教神父哈辛道·三莫拉。
Remove ads
地理位置
- 10°54′48″N 114°03′42″E。
- 位於南沙群島中業島西南約15海里。
地質地形
歷史


- 1935年,中華民國水陸地圖審查委員會公佈名稱為「沙比礁」。[11]
- 1947年,中華民國內政部方域司公佈名稱為「渚碧礁」。[13]
- 198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地名委員會公佈布名稱為「渚碧礁」。
- 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在礁上建立了第一代高腳屋,後於1990年代後期擴建成第三代建築物及其西南的第2代平台。
- 2009年,渚碧礁雷達站完工。[15]
- 2015年,商用高解析度地圖網站DigitalGlobe於1月26日更新的衛星圖照片[16][17]顯示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始填海造陸工程。DigitalGlobe於2月27日更新的衛星圖照片[18]顯示填海面積達0.93平方公里左右,至此渚碧礁成為了僅次於永暑島的南沙群島第二大島。
- 2015年4月25日,最新衛星圖片顯示面積已達2.5平方公里,次於美濟島和永暑島位列南沙群島第三。
- 2015年6月10日,最新衛星圖片顯示面積已超過4平方公里,超過永暑島而僅次於美濟島位列南沙群島第二[19]。
- 渚碧礁東部和東南部的礁坪沒有計畫被填,並設置航道,暢通交流海水又可保持湖水清潔,以利保持內部生態以及潟湖內外海水交換。[20]
- 2016年7月12日,渚碧礁的新建機場校驗飛行成功。
- 2016年7月13日,渚碧礁的新建機場試飛成功。
- 2018年起,渚碧礁海洋觀測中心啟用。[21]
- 2018年7月27日,中國交通運輸部派遣海洋救助船「南海救115」輪進駐渚碧礁,開始執行南海南部海區應急值守任務。
- 2018年10月31日,中國自然資源部南沙群島渚碧礁海洋觀測中心正式啟用。主要負責海洋預報和災害警報、海嘯監測預警、海島及周邊海域生態系統監測。[22]
- 2022年5月,渚碧礁還在展開進一步的大型工程,以及出現可能的軍事結構、航空設施等。[7]
- 2022年7月,根據中國方面發佈的報導,則是稱一批防治船舶污染、海洋資源管理與人員救護的相關機構已陸續進駐該島[23]。
Remove ads
島上狀況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