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代遠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滕代远

滕代遠(1904年11月2日—1974年12月1日),曾經化名唐大元李光苗族湖南麻陽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

快速預覽 滕代遠, 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部長 ...
滕代遠
Thumb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部長
任期
1954年9月—1965年1月
總理周恩來
前任自己(中央人民政府鐵道部部長)
繼任呂正操
第四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任期
1965年1月—1974年12月
主席周恩來
個人資料
性別
別名唐大元、李光
出生1904年11月2日
 大清湖南省麻陽縣
逝世1974年12月1日(1974歲—12—01)(70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配偶林一
兒女長子:滕久翔
次子:滕久光
三子:滕久明
四子:滕耕耕(滕飛)
五子:滕久昕
獲獎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二等紅星獎章(1933年)
軍事背景
效忠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服役 中國工農紅軍
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
服役時間1928年-1949年
軍階國民革命軍中將(1946年)
參戰第一次國共內戰
抗日戰爭
第二次國共內戰
學歷
關閉

滕代遠參與領導了平江起義,曾任紅五軍紅三軍團政治委員、紅一方面軍副總政治委員、中央軍委武裝動員部部長。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央軍委參謀長、八路軍前指參謀長。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晉冀魯豫軍區華北軍區副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部長及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

生平

早年生涯

1923年考入常德湖南省公立第二師範學校,組織麻陽新民社,創辦《錦江潮》。1924年10月加入共青團,1925年春加入國民黨,同年10月轉入中國共產黨,曾領導學生運動。1926年後歷任共青團平江縣委書記,後調長沙近郊任湖南省農民協會委員長、郊區區委書記,開展農民運動。1927年馬日事變後,滕代遠轉入地下。8月任湖南省委委員、省農民協會委員長。不久,任湘東特委書記,兼醴陵縣委書記。1928年6月,滕代遠任湘邊特委書記,從事青年運動、農民運動和兵運工作。

第一次國共內戰時期

1928年7月17日,滕代遠奉湖南省委指示到達平江,與國民革命軍第八軍獨立第一師一團黨組織取得聯繫[1]:30。22日,與一團團長彭德懷領導平江起義[1]:32。其後,率部轉戰湘贛邊。12月上旬,彭德懷、滕代遠與朱德毛澤東領導的紅四軍井岡山勝利會師[1]:38[2]:20、49。隨後,滕代遠任紅四軍副政委兼三十團政委[1]:39

Thumb
1938年,原紅三軍團軍團長和三任政治委員於延安。左起:李富春彭德懷楊尚昆、滕代遠。

1929年1月1日,國軍對井岡山發動第三次會剿[3]:128。1月4日,中共在井岡山的領導人在寧岡縣柏露村召開了為期四天的會議[3]:129,決定毛澤東、朱德率領紅四軍主力出擊,留彭德懷、滕代遠守衛井岡山[1]:39。隨後,他與彭德懷指揮紅五軍和王佐部抗擊國軍向井岡山的進攻。然而由於國軍勢強,井岡山最終失守,彭德懷率部突圍[1]:40,途中損失慘重,僅存283人[1]:41。隨後,這支小部隊突襲于都縣城成功,然而這期間滕代遠因槍枝走火負傷。9月,湘鄂贛邊特委擴大會議決定重新組建紅五軍軍部,將彭德懷率領的四、五縱隊(原紅五軍一、三縱隊)和湘鄂贛邊支隊(原紅五軍第二縱隊)擴編為5個縱隊,滕代遠為紅五軍政治委員[1]:45

1930年6月中旬,紅五軍擴編為紅三軍團,滕代遠任政委[1]:47。1930年7月27日,與彭德懷攻占長沙[1]:48。11天後,在何鍵的夾擊下退出[2]:31-32。8月23日,紅三軍團在瀏陽永和市紅一軍團會合,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滕代遠任紅一方面軍副總政委,此後他參加中央蘇區第一至第四次「反圍剿」作戰。1932年,他參加了贛州戰役[1]:58南雄水口戰役樂安宜黃戰役金資戰役。1933年7月,任東方軍政委,指揮部隊入閩作戰[1]:62。1933年底,滕代遠受到王明博古路線的排擠,被迫離開紅三軍團領導崗位,調任中央軍委武裝動員部部長。曾獲得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二等紅星獎章

1934年7月,滕代遠前往蘇聯出席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併入蘇聯紅軍陸軍大學、列寧學院學習。1937年春回到新疆,與陳雲組織接應西路軍餘部進入迪化,參與建立了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4][5]

抗日戰爭時期

1937年12月,滕代遠返回延安,任中共中央軍委參謀長[6]。參與加強八路軍新四軍的政治工作。1939年冬晉西事變後,奉命赴晉西北地區指揮作戰。1940年,滕代遠調任抗日軍政大學副校長兼副政委,同時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常委,在太行抗日根據地辦學,致力培養抗日軍政幹部。1942年8月,左權陣亡後,滕代遠任八路軍前指參謀長兼情報處處長。在這期間,共產黨抗日根據地受到日軍、國軍的雙重封鎖。1944年,滕代遠和楊立三提出了節約物資的「滕楊方案」[7]。1945年8月(日本將投降時),率部對日軍反攻作戰,收復大片失地[8]

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

Thumb
1947年,晉冀魯豫軍區領導合影,左起為徐向前王世英周士第、滕代遠

抗戰勝利後,滕代遠任晉冀魯豫軍區副司令員[9]。1946年,滕前往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佩戴國軍中將軍階)擔任中共代表葉劍英的軍事顧問,協助葉進行調處軍事衝突,監督執行整軍方案,恢復交通、解除敵偽武裝及遣送日俘回國等事宜[10]。1946年7月,為保證劉伯承鄧小平率主力執行主要方向作戰任務,滕代遠與薄一波負責軍區領導工作。1947年7月,晉冀魯豫野戰軍挺進大別山後,滕代遠與薄一波籌建中國人民解放軍華北軍區野戰部隊,支持徐向前在山西境內與閻錫山部決戰[11][12]。1948年4月,滕代遠任華北軍區副司令員[13]中共中央華北局常委。1948年11月,滕代遠任中央軍委鐵道部部長,其後又兼鐵道兵團司令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滕代遠任中央人民政府鐵道部部長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部長。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事業的奠基人以及鐵道兵的創建人。在他的組織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10年中修築了成渝鐵路天蘭鐵路豐沙鐵路包蘭鐵路黎湛鐵路寶成鐵路鷹廈鐵路和長江大橋等重大工程,以至1958年底,全國鐵路軌道延長達53000公里。而滕代遠在鐵道部長任內於1958年起病休,鐵道部工作也由呂正操主持,直至1965年呂正操正式接任[14]

1965年1月,滕代遠當選第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滕代遠是中共第七、八、九、十屆中央委員;第一、二、三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委員。「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到迫害。1974年12月1日在北京病逝,終年70歲。

家庭

  • 妻子:林一[15](1917年—2007年),河北武邑人。1935年5月在黑龍江省依蘭縣中學讀書時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延安中共中央社會部學習和工作近三年。1940年秋至1948年5月,近八年的時間,在太行山晉東南抗日根據地的情報、城工部門工作。1949年調入中央軍委鐵道部人事局幹部處處長,勞動工資處處長,天津鐵路管理局北京分局副局長,北京鐵路局副局長,北京鐵路局黨委副書記兼政治部主任,北京鐵路局黨委第二書記、顧問。
  • 長子滕久翔,
  • 次子滕久光,
  • 三子滕久明
  • 四子滕耕耕(現名滕飛),
  • 五子滕久昕[16],1968年內蒙古牧區插隊知青,1970年鐵道兵部隊戰士,1975年復員到北京鐵路分局,曾任電務段工人,老幹部部科長,鐵笛化纖製品有限公司經理,鐵路旅行社副經理,中國鐵道博物館主任。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