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漢武大帝
2005年中国大陆电视剧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漢武大帝》是中國大陸拍攝的一部以漢代為背景的電視劇,由《雍正王朝》導演胡玫執導,陳寶國、焦晃、歸亞蕾、林靜主要參與演出,由中國中央電視台和世紀英雄電影投資公司等4家單位聯合攝影製作,是中國中央電視台於2005年的開年大戲。《漢武大帝》於2003年開始拍攝,於2005年1月2日在中國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黃金劇場》開播。主題曲由韓磊演唱,香港版本由李克勤演唱。
Remove ads
簡介
《漢武大帝》根據《史記》及《漢書》等史籍改編,從漢景帝在位初期一直到漢世宗老年,基本上重新展現了史書中記載的大多數重要事件。例如七國之亂、殺晁錯、兄終弟及和父死子繼的爭論,漢世宗的政治婚姻,漢世宗的統治思想從黃老道家轉為儒家的過程,漢世宗時期的經濟及人事政策、削藩、抗擊匈奴、張騫出使西域、蘇武牧羊及巫蠱之亂等。在對內及對外關係方面,展現出漢世宗勤政厲治的政治智慧、不亢不卑的外交手腕,使漢代如何從被匈奴犯邊,演變成一個撫平西域、百越、朝鮮、西南夷等地,將匈奴趕出河西走廊、開創絲綢之路、奠定壯闊版圖的泱泱帝國。
電視劇不單止主要表現了漢世宗的生平,還刻畫了漢景帝、太后竇漪房、漢景帝皇后王娡、館陶長公主劉嫖、陳阿嬌、李夫人、衛子夫、衛青、霍去病、李廣、周亞夫、晁錯、袁盎、汲黯、桑弘羊、郅都、衛綰、竇嬰、田蚡、嚴助、軍臣單于、伊稚斜單于和淮南王劉安等歷史人物。同時,亦表現了漢代的風俗、服飾及禮儀等。
Remove ads
演員名單
| 演員 | 角色 |
| 陳寶國 | 世宗劉徹(成年) |
| 杜 淳 | 世宗劉徹(青年) |
| 焦 晃 | 漢景帝 |
| 林 靜 | 衛子夫 |
| 歸亞蕾 | 竇漪房 |
| 宋曉英 | 王 娡 |
| 楊童舒 | 平陽公主 / 金 俗 |
| 陶 虹 | 劉 陵 |
| 張 世 | 田 蚡 |
| 馬少驊 | 竇 嬰 |
| 伍 偉 | 劉 據 |
| 蘇小明 | 劉 嫖 |
| 陸劍民 | 衛 青 |
| 李俊鋒 | 霍去病 |
| 陸樹銘 | 李 廣 |
| 徐祖明 | 周亞夫 |
| 任 重 | 張 騫 |
| 梁 偉 | 蘇 武 |
| 那志東 | 張 勝 |
| 巴 音 | 軍臣單于 |
| 高 發 | 伊稚斜單于 |
| 徐 沖 | 金日磾 |
| 徐紅娜 | 陳阿嬌 |
| 高婷婷 | 李 妍 |
| 趙婉亦 | 趙婕妤 |
| 沈保平 | 梁王劉武 |
| 婁際成 | 劉 安 |
| 朱 藝 | 晁 錯 |
| 趙 剛 | 袁 盎 |
| 陳友旺 | 衛 綰 |
| 孫飛虎 | 韓安國 |
| 薄貫君 | 汲 黯 |
| 佟仲琪 | 郅 都 |
| 張鴻斌 | 張 湯 |
| 楊平友 | 嚴 助 |
| 張 雷 | 霍 光 |
| 王 往 | 司馬遷 |
| 侯祥玲(侯鈞升) | 主父偃 |
| 楊大為 | 東方朔 |
| 張超理 | 桑弘羊 |
| 馬 勇 | 韓 嫣 |
| 郭小安 | 灌 夫 |
| 楊麗曉 | 林慮公主(少年) |
| 陳偉棟 | 劉 榮(廢太子、臨江王) |
| 趙雪蓮 | 南宮公主 |
| 簡 丹 | 栗 妃 |
| 劉 莎 | 薄皇后 |
| 孫繼峰 | 楚王劉戊 |
| 蘇崇山 | 吳王劉濞 |
| 陳金惠 | 膠西王劉卬 |
| 趙水晶 | 劉 駒(吳王太子) |
| 延 傑 | 趙 信(阿胡兒)/劇孟 |
| 陳長海 | 中行說 |
| 白 鈺 | 劉 徹(少年) |
| 萬昌浩 | 劉 徹(童年) |
| 三 毛 | 劉 榮(童年) |
| 羅琴英格 | 南宮公主(少年) |
| 張嘉良 | 劉 通 |
| 李丹軍 | 春 陀 |
| 張國慶 | 陳 嘉 |
| 王燕京 | 栗 賁 |
| 盧 映 | 韓頹當 |
| 王婧奕 | 秋 香(隆慶公主) |
| 博 弘 | 大月氏女王 |
| 萌 萌 | 春 兒(栗妃侍女) |
| 林 子 | 小 青(王太后宮女) |
| 周迎萍 | 玲 兒(竇太后宮女) |
| 王 偉 | 永巷令 |
| 朱賢民 | 籍 福 |
| 林中華 | 晁錯父 |
| 徐 鳴 | 欒 布 |
| 李 平 | 公孫詭 |
| 胡 苗 | 倩 兒(竇太后宮女) |
| 高毅成 | 栗 青 |
| 楊 軍 | 羊 勝 |
| 楊亞洲 | 鄭懷國(刺殺袁盎者) |
| 闞金明 | 轅固生 |
| 叢 林 | 公孫賀 |
| 張 山 | 郭 解 |
| 李 平 | 劉 舍 |
| 黃 衛 | 黃 生 |
| 楊 軍 | 匈奴將軍 |
| 傅 玄 | 桑弘羊 |
| 秦梵翔 | 直不疑 |
| 劉玷欣 | 程不識 |
| 郭錫瑞 | 莊青翟 |
| 任 舞 | 王 臧 |
| 崔玉貴 | 公孫弘 |
| 達烈漢 | 右賢王 |
| 小巴特 | 左谷蠡王 |
| 薛小龍 | 趙綰 |
| 張敬東 | 劉遷 |
| 張雷 | 雷被 |
| 付麗 | 王子妃 |
| 郝剛 | 劉德 |
| 黃衛 | 楊得意 |
| 萬倉 | 陳元良 |
| 石志山 | 馮林 |
| 李小丁 | 騶余善 |
| 張鴻斌 | 張湯 |
| 朱偉燦 | 王非 |
| 張嘉良 | 鄭當時 |
| 俄仁圖婭 | 張騫妻 |
| 賈維 | 蘇建 |
| 郝寒峰 | 張次公 |
| 陳禹兒 | 劉遷妻 |
| 畢力格 | 白羊王 |
| 小巴特 | 貴霜翕侯 |
| 惠建國 | 趙王劉彭祖 |
| 努茜 | 依妹 |
| 哈斯巴特 | 休屠王 |
| 樊彬彬 | 霍光(童年) |
| 孫洵 | 金日磾(少年) |
| 任偉 | 劉據 |
| 顧廣鵬 | 劉據(少年) |
| 王迎奇 | 李廣利 |
| 沈保平 | 劉屈氂 |
| 齊傑 | 虞常 |
| 巴音 | 胡亞夫 |
| 秦佳華 | 田千秋 |
| 夏志祥 | 張歐 |
| 黃文光 | 陶青 |
| 萬倉 | 應高 |
| 孫占仙 | 馮敬 |
| 徐登科 | 周公子 |
| 陳大中 | 竇彭祖 |
| 林中華 | 許昌 |
| 何明 | 周妻 |
| 劉威 | 董仲舒 |
| 陳志剛 | 於單 |
| 程文宣 | 林慮公主 |
| 巴拉珠爾 | 匈奴巫師 |
| 霍爾查 | 右谷蠡王 |
| 晉松 | 左大督尉 |
| 賈明嶺 | 寧成 |
| 鍾漢毫 | 申公 |
| 張學浩 | 公孫敖 |
| 蔣國印 | 王恢 |
| 陳金惠 | 石慶 |
| 王迎奇 | 司馬汪成 |
| 趙剛 | 東甌王騶望 |
| 李士際 | 閩越王騶郢 |
| 高飛 | 甘父 |
| 謝暉 | 聶壹 |
| 宋建華 | 李息 |
| 蔣靜 | 竇妻 |
| 王光軍 | 李延年 |
| 董雲波 | 張騫子 |
| 劉振寶 | 李敢 |
| 僧格仁欽 | 樓煩王 |
| 郭偉 | 翕侯甲 |
| 王為民 | 翕侯午 |
| 顧微微 | 田蚡妻 |
| 李江 | 伍被 |
| 薛喜龍 | 劉棄 |
| 劉長山 | 大宛國相 |
| 薄麟 | 趙破奴 |
| 和奇 | 渾邪王 |
| 謝暉 | 蘇文 |
| 侯祥玲 | 狄山 |
| 郝剛 | 江充 |
| 王為民 | 杜周 |
| 那娡東 | 張勝 |
| 郭 偉 | 李 陵 |
| 孫鑫鈺 | 劉弗陵 |
Remove ads
製作人員
影視音樂
與歷史差異的內容
《漢武大帝》雖然是歷史劇,但是亦有不少改變編輯內容。
- 竇太后逼迫儒生轅固生至豬圈打野豬,漢景帝不敢違逆母親,但是卻又於心不忍,因此賜予轅固生一把利刃殺豬,而非劇中漢武帝所給。
- 宮女秋香受封隆慶公主,並且遠嫁匈奴一事,於史無載。劇中漢景帝由於她的美貌所流露的惋惜之意,更像是借鑑了昭君出塞一事。
- 劉徹的姐姐南宮公主在其幼年時,為了漢朝的安寧不得不遠嫁匈奴,讓少年劉徹承受匈奴為他帶來的親人分離之痛。歷史上並無南宮公主遠嫁匈奴一事。而且根據《史記》記載,南宮公主在劉徹登基後,還隨姐妹進宮謁見同母異父的姐姐金氏[1]。
- 景帝與劉徹討論的繼子為報父仇殺繼母案[2]以及金屋藏嬌一事,皆記載於《漢武故事》中。由於與正史記載矛盾相反之處太多,一般認為《漢武故事》為志怪小說。
- 根據《史記》 和《漢書》記載,晁錯被腰斬前完全不知情,是被騙到刑場處死的,其家人也都被斬首,並沒有像劇中一樣與景帝生死訣別。
- 王夫人和長公主劉嫖等一直稱呼幼年的劉徹為彘兒或阿彘。劉彘被封為太子時,由漢景帝改名為徹。漢世宗以彘為名的說法同樣出於《漢武故事》[3]。《史記》[4] 和《漢書》[5]已經明確寫出劉徹被立為膠東王前,名字已經是徹了,根本沒有使過彘字。既使是後世的司馬光編纂《資治通鑑》[6],也沒有採信《漢武故事》的說法。
- 漢世宗召見匈奴使者時扮成武士一事其實是曹操的事跡,出自《世說新語》。
- 郭解被勒令搬遷茂陵時所求去說情的是衛青,而不是劇中的王太后。於陳皇后壽宴上刺殺漢世宗一事在歷史上也不存在。
- 劇中伊稚斜單于殺軍臣單于的情節,是借鑑冒頓單于殺頭曼單于的故事,實際上伊稚邪單于是軍臣單于的弟弟。
- 劇中伊稚斜單于遭到漢軍連弩射殺,實際上伊稚斜單于在漠北戰役中成功逃走。漠北之戰時漢軍因為兵力少於匈奴人,也不是用誘敵深入包圍後贏得的戰鬥,而是使用了武鋼車擺出連環陣,用積極防禦削弱匈奴的攻勢後,藉著沙塵暴兩翼夾擊打垮敵人。
- 劇中李廣是陣亡,實際上李廣是因為迷路錯過了戰鬥,後來被廷尉提審時不願受辱自殺的。
- 竇嬰是在七國之亂後才被封為魏其侯。
- 周亞夫軍細柳是漢文帝時的事。
- 罵狄山和親匈奴乃愚儒的無知看法是張湯,並非李廣利。而狄山也不是太子劉據推薦的人。
- 劉陵是劉安謀反敗後,與劉遷及劉安妻等處死,而非被張湯審訊前吞金自殺。
- 蘇武副使張勝與匈奴人虞常合謀要殺是衛律,而非趙信。
- 趙信降匈奴是由於兵敗,而非謀反。
Remove ads
獲獎記錄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作品的變遷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