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潘他密汀
化合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潘他密汀 (INN:pentamidine)是一種抗微生物劑,主要用於治療非洲人類錐蟲病、 利什曼病、 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2]巴貝氏蟲病, 以及預防和治療免疫系統功能低下者的肺囊蟲肺炎 (PCP) 。 [1]在治療非洲人類錐蟲病時,它作為蘇拉明的二線選擇,可在疾病尚未侵犯到中樞神經系統的早期階段使用。 [1]它也是治療內臟利什曼病和皮膚利什曼病的選項之一。 [1]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2年3月5日) |
使用注射劑型常見的副作用有低血糖 、 注射部位疼痛、噁心、 嘔吐、 低血壓和腎臟問題。 [1]使用吸入劑型常見的副作用有喘鳴、咳嗽和噁心 。 [1]目前尚不清楚有腎臟或肝臟問題的患者是否需要調整劑量。 [1]不建議個體於懷孕早期使用潘他密汀,以避免對於胎兒不利,但它可能適用於懷孕後期。 [1]它在個體進行母乳哺育期間使用,對於嬰兒的安全性尚不明確。[3]潘他密汀屬於芳香族雙聯脒基類藥物。[4]雖然醫界對該藥物的作用機制尚未完全了解,但據信它涉及減少單細胞微生物(包括原蟲和真菌)的DNA、RNA和蛋白質生成,而達到治療作用。[1]
潘他密汀於1937年開始用於醫療用途。[5]它已列入世界衛生組織基本藥物標準清單中。 [6]市面上有其通用名藥物(學名藥)供應。[1]世界衛生組織(WHO)會在人類錐蟲病盛行的地區免費提供此藥物。[7]
Remove ads
醫療用途
在懷孕動物研究中,以靜脈注射潘他密汀給藥時,並未顯示會導致胎兒出現[[先天性障礙]的問題。 然而目前尚無對照研究能證明此藥物是否會傷害懷孕婦女所懷的胎兒。 只有在首選藥物複方新諾明 ("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 有禁忌症的情況下,才建議使用潘他密汀。[15]
目前沒有關於潘他密汀是否會分泌到母乳中的資訊 ,但由於對依賴母乳哺育的嬰兒的不良影響尚不清楚,藥物製造商建議嬰兒不應接受母乳餵養,或是母親應停止用藥。 在做出此項決定時,應權衡母親使用藥物的風險與益處。[15]
潘他密汀可用於預防無法耐受複方新諾明,且能使用霧化器給藥的愛滋病感染兒童,以治療PCP。 潘他密汀的靜脈注射劑型僅應在其他治療方案不可用時,才用於兩歲以上的愛滋病感染兒童。[16]
目前尚無關於老年人群使用潘他密汀後的數據。[15]
禁忌症
對潘他密汀二羥乙磺酸鹽 ("pentamidine isethionate") 有過敏性休克,或是有超敏反應病史的患者。[8]
副作用
- 噁心和嘔吐
- 上腹部疼痛, 可能輻射至背部
- 胸部側面劇痛
- 呼吸急促[17]
- 血液:潘他密汀經常導致白血球減少症,較少引起血小板減少症, 可能會導致有症狀的出血 。 也曾報告過一些貧血病例,可能與葉酸缺乏有關。[17]
- 心血管系統: 低血壓, 情況可能嚴重。 嚴重或致命的心律不整和心臟衰竭也相當常見。[8]
- 腎臟:有25%的患者會出現腎毒性跡象,範圍從輕微、無症狀的氮血症 (血清中肌酸酐和尿素增加) 到不可逆的腎衰竭。 充足的液體或靜脈輸液可能有助於預防部分腎毒性。[8]
- 肝臟: 肝酵素升高與潘他密汀的靜脈使用有關。 長期預防性吸入潘他密汀曾導致肝腫大和肝炎。[8]
- 神經系統: 有報告指出會出現頭暈、 嗜睡、神經痛、 意識混亂、 幻覺 、 癲癇發作以及其他中樞神經系統的副作用。[8]
- 胰臟: 經常出現需要對症治療的低血糖症。 另一方面,潘他密汀也可能引起或惡化糖尿病 。[8]
- 呼吸系統: 咳嗽和支氣管痙攣, 最常見於吸入給藥時。[8]
- 皮膚: 靜脈注射溶液藥物外滲或肌肉注射後,曾出現嚴重的局部反應。 潘他密汀本身可能引起皮疹, 或罕見的史蒂芬斯—強森症候群或中毒性表皮壞死溶解症(TEN)。[8]
- 眼睛不適、結膜炎、 喉嚨不適、 脾臟腫大、 雅-赫氏反應 、 電解質失衡 (例如低血鈣症) 。[8]
藥物交互作用
與其他具有腎毒性的藥物,例如胺基醣苷類抗生素、 兩性黴素B 、 捲麴黴素、可利斯汀、 多粘菌素B、萬古黴素、膦甲酸或順鉑同時,或接續使用時,應密切監測是否有腎毒性的跡象, 或盡可能完全避免。[8]
作用機制
潘他密汀的作用機制似乎會隨著不同的生物體而有所不同,且目前尚未完全被理解。 然而潘他密汀被懷疑是透過干擾DNA 、RNA 、磷脂和蛋白質合成中的關鍵功能來發揮作用。[8][18]潘他密汀會結合到錐蟲DNA中富含腺嘌呤—胸腺嘧啶的區域,在相隔四到五個鹼基對的兩個腺嘌呤之間形成交聯。 該藥物也會抑制"jirovecii肺囊蟲"粒線體中的拓撲異構酶 。 同樣地,潘他密汀會抑制錐蟲粒線體中的II型拓撲異構酶, 導致其粒線體基因組斷裂且無法讀取。[18]
目前已發現有對潘他密汀具抗藥性的布氏錐蟲。 潘他密汀是透過載體蛋白被帶入粒線體, 而這些載體的缺失會阻止藥物到達其作用部位。[18]
藥物動力學
潘他密汀透過靜脈或肌肉注射給藥時,能被完全吸收。當經由霧化器吸入時,潘他密汀在肺部的支氣管肺泡液中累積的濃度,比注射給藥時更高。 吸入劑型在血液中的吸收極少, 但長期吸入給藥對這些血液水平的影響尚未被充分了解。 [9]由於口服給藥的吸收並不穩定,因而無口服製劑上市。[10]
注射後,潘他密汀會與血漿中的組織和蛋白質結合。 它會累積在腎臟、肝臟、肺部、胰臟、脾臟和腎上腺中。[19]潘他密汀無法在腦脊液中達到治癒水平。[10]靜脈注射時,其分布容積(Va)為286–1356升, 肌肉注射時為1658–3790升。[20]吸入潘他密汀主要是在肺部的支氣管肺泡灌洗液回收後所檢測到的高濃度。[9][19]
經靜脈注射的潘他密汀,在人體的平均生物半衰期為5到8小時,肌肉注射後為7到11小時。 對於患有嚴重腎臟問題的患者,半衰期可能會加長。[19]首次注射後的潘他密汀在體內可停留長達8個月之久。[18]
化學性質
用於注射的潘他密汀二羥乙磺酸鹽在商業上以凍乾的白色結晶粉末,需用無菌水或5%葡萄糖溶液進行重構。 重構後的混合物應呈無色和無沉澱物的形式。使用含氯化鈉的重構液體,會形成沉澱物,應避免。[8]潘他密汀的靜脈注射溶液可與齊多夫定等靜脈注射愛滋病藥物和地爾硫卓等靜脈注射心臟藥物混合使用。然而,抗病毒藥物膦甲酸和抗真菌藥氟康唑 的靜脈注射溶液與潘他密汀不相容。[8]為避免與靜脈給藥相關的副作用,應以緩慢輸注的方式進行 ,以最大程度地減少組織胺釋放。[18]
歷史
潘他密汀最早於1937年用於治療非洲人類錐蟲病, 並於1940年用於治療利什曼病,之後在1950年以潘他密汀甲磺酸鹽 ("pentamidine mesylate") 的名義註冊 。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在1980年代初期突然接到大量請求,要使用當時尚未經許可的潘他密汀二羥乙磺酸鹽來治療年輕男性患者的PCP, 這現象是當時已出現愛滋病疫情的關鍵指標 。[22]
潘他密汀於1984年以目前的二羥乙磺酸鹽形式重新上市後,其對PCP的療效於1987年得到證實。[10]
商品名稱與劑型
供口腔吸入和霧化器使用:[23]
- "NebuPent Nebulizer" (APP Pharmaceuticals LLC - (美國)的產品)
供靜脈和肌肉注射使用: [23]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