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澳門教育

地区教育概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澳門最早的西式學堂(亦為全中國首間西式學堂)為十九世初位於澳門半島沙梨頭的馬禮遜學堂,其後在鴉片戰爭後結束並遷往香港。

澳門早期的教育分為兩個流派:源自耶穌會的西式天主教教育中式啟蒙教育。後來澳葡政府法國公立教育影響,開始設立公立中學。華人亦於十九世紀末期開始開辦近代化學校。

澳門最早的大學為聖保祿學院,後因十八世紀耶穌會風潮而停止運作,所以在1980年代、東亞大學建立以前,澳門的中學畢業生多要到外地升學。

截至2022-2023學年,澳門設有非高等教育學校75所,共115個校部。屬正規教育的108個校部中,共有105個校部納入免費教育學校系統。共有學生接近8.7萬人,包含幼兒學生1.7萬人、小學學生3.8萬人、中學學生3.1萬人。而教師數目則有近8千人。[1]

非高等教育

澳門負責非高等教育的部門是教育及青年發展局(DSEDJ)。在澳門,大部份學校都是私立的,主要由教會社會團體管理。所有政府學校都強調三文四語(三文:中文英文葡文;四語:粵語普通話英語葡語)教育。主流的澳門學校是文法學校,教授語言、數學科學科目和社會科目。澳門只有少量職業學校,教授職業性科目如汽車維修、電子工程等。

語言

不論回歸前後,粵語均為主要教學語言,尤其於幼兒及初等教育階段。中等教育方面,澳門存在中文中學(以粵語進行教學)、英文中學(以英語進行教學),或同時存在以粵語進行教學的中文部及以英語進行教學的英文部。在1999年澳門政權移交前,不少境內學校都以葡萄牙語為主要教學語言,但現時只有一所葡萄牙語中學。而不論以粵語、英語或葡語為主要教學語言,粵語及英語為必要語言課,另外有少數中學會教授其他語言如法語日語韓語等。

電腦

由1980年代開始,個人電腦開始在澳門出現。一些中學也開始有電腦課開設。當時使用的電腦多數是Apple II+TRS-80等電腦。

由於電腦的處理能力有限,早期的中學電腦課多教授BASIC程序設計。當時的電腦愛好者多數是程序編寫員或是遊戲玩家。之後也設有中文輸入法LOGO等課程。中文輸入法以台灣的倉頡輸入法為主,而隨著電腦中文化後,學校也開設簡單的文字處理課程;例如PE II慧星一號等。

隨著電腦開始普及,編程課開始各自發展,例如改用PascalCJava等電腦語言。

隨著作業系統的改變,由DOSWindows;很多文書處理工具變成可見即得,澳門的電腦教學內容也有了轉變,較偏重應用軟體類,例如Microsoft Office系列軟體。圖像處理方面的教學用軟體為Ulead PhotoImpact,而大專學院所教的圖像軟體為Adobe Photoshop後期製作軟體為After Effects

學制

根據第9/2006號法律《非高等教育制度綱要法》,澳門教育類別分為「正規教育」和「持續教育」。「正規教育」為三年學制的幼兒教育(原為小學預備班)、六年學制的小學教育、三年學制的初中教育,以及三年學制的高中教育(高中教育原為兩年或三年學制),共15年正規教育。以上學制即為「本地學制」。而「持續教育」則可細分為家庭教育、回歸教育、社區教育和職業培訓。不實行本地學制的學校即為「非本地學制」學校,不能接受政府的免費教育補助。

澳門政府對納入公共教育網的學校(包括非牟利並實行本地學制的私校)實行推行十五年由幼兒教育至高中的免費教育。「免費教育」包括學生免繳學費、補充服務費及其他與報名、就讀、證書有關的費用。

文理分科:澳門大部份的學校會將高中分為文科理科,有些學校亦提供商科和職業科目。分科年級則不定,由學校自行安排。

升學

在高中畢業後,澳門學生若要入讀高等院校,一般要參與本地的四校聯考中國內地暨大華大兩校聯招考試、全國聯招考試(港澳台僑聯招),或英國的普通教育文憑試(GCE)、美國的SAT考試等。當中亦有部份在學術或其他方面有出色表現的學生,獲豁免全部或部份入學測試,或以學校保送生的方式入讀大學。[2]

教育工具

自2010年7月7日起,全澳大部分中小學應教青局推薦,全澳實行網上閱讀計劃。其中包括:中文、葡文及英文網上閱讀計劃。一個一站式的教育資訊平臺。為學校、教師、學生、家長提供全面的教與學的新鮮資訊及應用,以配合教與學數位化發展的新趨勢。[3][4]

課程

以下是根據第15/2014號行政法規《本地學制正規教育課程框架》而定,「第一語文(教學語文)」或「第二語文」是指中文、英文或葡文。

更多資訊 學習領域, 科目 ...

以下科目是根據第54/96/M號法令之課程組織而定,目前被第22/2021號行政法規《非高等教育職業技術教育制度》替代。「教學語文」或「第二語文」是指中文、英文或葡文。目前職業技術課程只會在高中開設:

Remove ads

非高等等教育體系

Thumb

根據第28/2020號行政法規《本地學制正規教育學生評核制度》第十一條(留級)規定,所有澳門學校從2021/2022學年起,不得要求小一至小四年級學生留級小五至小六年級的整體留級率不得超過4%初中教育階段的整體留級率不得超過8%,但學校有權根據《本地學制正規教育學生評核制度》第十二條(特殊情況的留級)按以下情況向教育及青年發展局申請安排學生留級:

  • 家長與學校均認同安排學生留級符合其學習發展;
  • 學生的出席率未達校本學生評核規章的規定。

與此同時,根據第28/2020號行政法規《本地學制正規教育學生評核制度》第十條(跳級)規定,部分學生有權按以下情況向學校提出跳級申請,因此部分學校設有「跳級」制度:

  • 具職權的公共部門或其指定的實體評估為資優的學生;
  • 校本學生評核規章規定具備跳級資格的學生。

學校

2022/2023學年起,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對其轄下公立學校進行整合:

  • 北區中葡小學、樂富中葡幼稚園將合併至中葡職業技術學校;
  • 二龍喉中葡小學校舍發展為澳門區「一條龍」公立特殊教育學校(二龍喉公立學校);
  • 原有二龍喉中葡小學的學生將銜接到就近的高美士中葡學校新增設的幼兒、小學葡文部和就近的何東中葡小學;
  • 路環中葡小學將合併至石排灣公立學校。

以下是澳門政府核准開辦的非高等教育學校(按澳門教育及青年發展局排序,除註明外一般學校授課語言為中文,學費為免費)包括:[5]

更多資訊 名稱, 地區 ...
Remove ads

高等教育

現時澳門有四所公立高等院校及六所私立高等院校。2021年2月之前澳門的高等教育事宜一直由高等教育局(前高等教育輔助辦公室)負責統籌,及後隨著教育暨青年局高等教育局合併交由教育及青年發展局接管。[6]

澳門與中國內地互認高等教育學歷

澳門政府與中國教育部於2019年簽訂《內地與澳門特別行政區關於相互承認高等教育學歷及學位的備忘錄》,使得澳門和中國內地的高校畢業生能互相到對方的司法管轄區升學,為澳門的高等教育建立新的里程碑。

四校聯考

澳門四高校聯合入學考試是澳門三間公立高等院校以及一間私立高等院校現行唯一的評估考試, 用於檢視學生是否有能力入讀澳門大學、澳門理工大學、澳門旅遊大學或者澳門科技大學,但澳門四高校聯合入學考試不是唯一的錄取方式,每一間高校將依照各自特色、報讀要求加入其他考量因素,進行綜合評估。考試一般會於每年三月下旬或四月初舉行。

高等院校

澳門的葡文教育問題

葡文是澳門的官方語言,與中文享有同等的法律地位。葡文在葡國統治時期掌管澳門法律、教育、政府文件。葡萄牙語在回歸前地位及重要性很高,甚至大部分法律和官方正式文件都以葡文為主。

主權移交後,葡文在澳門的地位大幅降低,原因主要有以下:

  1. 澳門人口大部分為華人,使用葡文的土生葡人僅佔了澳門人口的2%,葡文的流通甚小,推廣的用處不大。
  2. 回歸後,澳門只有兩家葡文學校,一般的華人學生均不會就讀葡文學校。
  3. 葡文的廣泛性不及英文,葡文只能夠在葡國和葡文國家裏使用,大部分的葡文國家位於非洲和南美洲,那些國家對澳門人來説興趣並不大。
  4. 澳門只有兩份葡文報紙和一家葡文電視頻道,葡文對於澳門居民的感染力不大。
  5. 由於葡文教育問題,澳門學生的英文水平成爲教育家普遍關注的問題,絕大多數的教育界人士[誰?]認爲教授英語的重要性比葡語為大,因爲教授英文可以提高澳門人在國際上的競爭水平。[來源請求]

不過,葡文是澳門的官方語言,推廣葡語是澳門政府的政策。澳門是使用葡語作爲法定語言的地方,其特殊地位幫助中國與葡語國家的商貿、經濟的來往和提供葡文華人人才有較大作用。

參考文獻

參見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