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阿爾法小組 (烏克蘭)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阿爾法小組 (烏克蘭)
Remove ads

阿爾法小組烏克蘭語Альфа羅馬化Alfa)是隸屬於烏克蘭安全局反恐中心的一支特種部隊,其主要任務為打擊恐怖主義、解救被劫持的人質,以及執行其他高風險的行動。

快速預覽 阿爾法小組, 成立時間 ...

歷史

Thumb
阿爾法小組幹員
Thumb
阿爾法小組幹員(2020年)

阿爾法小組是在蘇聯克格勃主席尤里·安德羅波夫提議下於1974年7月28日成立,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發生慕尼黑慘案,導致11名以色列運動員死亡,尤里·安德羅波夫擔心1980年的莫斯科奧運會受到恐怖份子的襲擊,故從克格勃中抽調約30位的年輕成員組成阿爾法小組,該部隊曾在1979年阿富汗戰爭期間擔任重要角色,當中以333風暴行動最廣為人知。

後來,蘇聯當局在國內各大城市設立了阿爾法小組的長駐部隊,而當中駐守在烏克蘭的分隊於1990年3月3日建立。當時,克格勃第7部門收到上頭的命令,要求在基輔成立阿爾法部隊的第10小組。部隊的選拔過程相當艱難,由最初的120名候選人當中到最後只有15人通過,並組成了第一支分隊。[1]

蘇聯解體後,這支位於基輔的阿爾法地區分隊於1992年被改編為烏克蘭安全局的「C」局,但仍然被大眾非正式地稱為「阿爾法」,直至1994年6月23日,烏克蘭總統透過法令以「C」局為基礎從而建立了「A」部門(A代表阿爾法)。目前在烏克蘭國內各區域中心都設有烏克蘭安全局阿爾法部隊的辦公室。

2014年烏克蘭親歐盟示威期間,阿爾法小組的狙擊手被指控獲授權對示威者開槍,故在新政府成立後便遭到清算和重組,並被派到烏克蘭東部地區鎮壓獲俄羅斯政府支持的分離主義叛軍。同年四月末,3名阿爾法小組的隊員被頓巴斯的民兵組織俘虜,期間遭到毆打,並出現在俄羅斯的電視節目當中。據烏克蘭安全局的發言人所稱,分離主義武裝人員在安全局內加插了臥底內應。一名叫亞歷山大·霍達科夫斯基的頓內茨克州前阿爾法小組指揮官更在舊政府倒台後帶領著數名隨同的戰士一同叛逃,並成為了叛軍組織—東方營的指揮官,後來更成為了頓內茨克人民共和國的安全部長。總括而言,烏克蘭安全局指出有約30%的阿爾法小組隊員目前下落不明,當中很大機會是加入了頓內茨克或盧甘斯克地區的叛軍組織作戰。至2014年3月為止只有200名活躍的阿爾法小組隊員仍然效忠於烏克蘭政府。

Remove ads

已知的行動

Thumb
頓巴斯戰爭期間於克拉馬托爾斯克執行任務的阿爾法小組幹員

從1994—2010年間,阿爾法小組的幹員出動了超過7,000次,其任務從破獲非法武器到拘捕有組織犯罪集團不等,期間沒有人員傷亡[2]。他們亦曾被派往世界各地的一些衝突地區(例:阿富汗馬其頓共和國伊拉克等)執行維和任務。

該部隊在2014年6月參與頓巴斯戰爭期間首次承受了傷亡。截至2018年為止,一共有10名阿爾法小組幹員在該場衝突中殉職[3]

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期間,阿爾法小組在2月27日於基輔附近的霍斯托梅爾車臣卡迪羅夫第141摩托化團交火,有傳聞指該團指揮官馬戈梅德·圖沙耶夫[4]在行動中被擊斃。然而其後車臣共和國總統拉姆贊·卡德羅夫本人否認圖沙耶夫已死亡。此外,阿爾法小組亦大規模搜捕國內的第五縱隊、俄羅斯同情者、間諜和入侵者。

已知裝備

個人武器

更多資訊 武器名稱, 原產地 ...
更多資訊 武器名稱, 原產地 ...
更多資訊 武器名稱, 原產地 ...
更多資訊 武器名稱, 原產地 ...
更多資訊 武器名稱, 原產地 ...
更多資訊 武器名稱, 原產地 ...
更多資訊 武器名稱, 原產地 ...
更多資訊 武器名稱, 原產地 ...

個人裝備

另見

參考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