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輕度颱風康伯斯 (2004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輕度颱風康伯斯(英語:Tropical Storm Kompasu,國際編號:0409,聯合颱風警報中心:12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Julian)為2004年太平洋颱風季第9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康伯斯」一名由日本提供(日語:コンパス),意指圓規星座。
Remove ads
發展過程
康伯斯在7月14日清晨於高雄東南東約620公里發展成為一個熱帶性低氣壓。它在當天下午增強為一熱帶風暴,並且向西移動,穿越呂宋海峽。
康伯斯進入南海之後,大致採取西北路徑趨向廣東沿岸。7月16日,康伯斯轉向北北西移動並在香港西貢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高持續風力為每秒23米(大約每小時85公里),中心附近最低氣壓為992百帕斯卡[1],同日晚上減弱為一熱帶性低氣壓,然後在廣東內陸消散。
影響
- 當地發出之最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八號東北烈風或暴風信號 /
八號西北烈風或暴風信號 /
八號西南烈風或暴風信號
- 最接近當地時間:7月16日下午3時
- 最接近當地位置:香港天文台總部以東約25公里(掠過香港境內)
香港天文台於7月14日晚上10時55分發出一號戒備信號[2][3],當時康伯斯位於香港之東南東約720公里。受到康伯斯的下沉氣流影響,7月14至15日天氣乾燥及酷熱。隨著康伯斯逼近,天文台於7月16日上午5時15分改發三號強風信號,當時康伯斯集結在香港之東南東約170公里。[4][5]天文台在上午5時20分表示上午至中午考慮發出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天文台在上午07時55分更表示康伯斯會非常接近香港,改發八號信號機會頗高,康伯斯的螺旋雨帶亦開始為香港帶來驟雨[6]。橫瀾島風力於早上逐漸增強至烈風程度,天文台於上午9時45分發出「熱帶氣旋之特別報告」,宣佈預計在上午11時45分或之前發出八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當時康伯斯集結在香港天文台之東南約80公里。天文台於上午11時45分改發八號東北烈風或暴風信號[7],當時康伯斯集結在香港天文台之東南約60公里,繼而在於下午2時45分改發八號西北烈風或暴風信號[8]。7月16日下午3時左右,康伯斯在西貢登陸。同時它最接近天文台總部,位於天文台總部東面約25公里。登陸後,康伯斯穿越新界東北部。天文台於下午4時45分改發八號西南烈風或暴風信號,當時康伯斯集結在香港天文台之北約30公里。[9]當康伯斯開始遠離香港及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境內風勢逐漸減弱,天文台在7月16日傍晚7時20分改發三號強風信號,當時康伯斯集結在香港天文台之北約55公里。[10][11],隨後在晚上8時20分取消所有熱帶氣旋警告信號[12]。
7月16日下午康伯斯最接近香港期間,境內普遍吹強風,離岸海域及高地吹烈風。塔門測得的最高每小時平均風速為47公里,最高陣風則達每小時79公里。橫瀾島測得最高每小時平均風速為88公里,最高陣風則達每小時106公里。在香港天文台總部、橫瀾島和打鼓嶺測得的最低瞬時海平面氣壓分別為1,000.5百帕斯卡、995.7百帕斯卡和1,001.0百帕斯卡。
康伯斯的雨帶和殘餘分別在7月16日下午及次日為香港帶來狂風大驟雨。香港天文台在7月16日下午5時正至6時50分及7月17日上午2時20分至3時30分兩度發出黃色豪雨警告信號。香港天文台總部共測得超過120毫米雨量。
另外康伯斯襲港期間,共有12人受傷,當中兩人分別在荃灣及北角被高空墮物擊中。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共接獲19宗樹木被強風吹毀阻路、或造成危險的緊急援助要求,港島佔4宗、九龍佔6宗、新界則有9宗。灣仔駱克道有1宗輕微淹水,全港並沒有山泥傾瀉報告。政務總署則開放25個臨時庇護站,共有276名市民入住。海上交通方面,大部分港內及離島渡輪航線一度停航。陸上交通方面,地鐵、九廣東鐵、九廣西鐵及輕鐵維持有限度服務(當時鐵路公司名稱、現稱為港鐵),公共運輸服務在晚上逐漸恢復正常。
天文台在7月16日上午9時45分發出「熱帶氣旋之特別報告」,並在上午11時45分發出八號信號。因為不少市民要在上班途中或回到工作崗位(有些甚至已經工作了一兩小時)後才知道會改發八號而匆匆下班回家。有市民質疑天文台為何不能提早在上班上課時間前發出八號信號[13]。由於康伯斯只是一個熱帶風暴,環流結構細小,烈風範圍只有約60公里,強風範圍只有約150公里,故其路徑上細微的改變足以令香港的風勢有很大的變化,如果當日路徑有波動使康伯斯不在香港登陸,而在香港以東的廣東東部沿岸登陸,是有機會不需改發八號信號的。所以天文台只能表示「改發八號信號機會頗高」而未能明確表示將於何時發出八號信號。7月16日上午9時,當康伯斯集結在香港天文台總部東南東約100公里時,香港風力只達和緩至清勁程度(即原則上未達三號信號下限)[14],因此天文台最早只能在上午9時45分發出八號信號預警。八號信號生效期間,只有離岸海域及高地吹烈風。當康伯斯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後,便在同日下午7時20分改發三號信號。
Remove ads
- 當地懸掛之最高熱帶氣旋信號:
三號風球
- 最接近當地時間:7月16日下午4時
- 最接近當地位置:澳門東北東約95公里
地球物理暨氣象局於7月15日上午2時25分懸掛一號風球,當時康伯斯位於澳門東南東約700公里。隨著康伯斯逼近,地球物理暨氣象局於7月16日上午11時30分改掛三號風球,當時康伯斯位於澳門東南東約110公里。在下午1時,康伯斯集結在澳門以東100公里,以時速約20公里向西北方向移動,逐漸逼近澳門,風勢隨即加強,氣象局宣布按颱風移動途徑,澳門懸掛八號風球的機會甚大。在市民普遍等待康伯斯為澳門帶來八號波的情況下,猶如其名的康伯斯,迅速90度轉變了移動路線,直撲香港,並於下午3時於西貢萬宜水庫登陸,轉變路線後的康伯斯,登陸後威力未對澳門構成威脅,並吹向廣東內陸。[15]同日下午4時,康伯斯最接近澳門,當時它集結於澳門東北東約95公里。 隨著康伯斯減弱及遠離,地球物理暨氣象局於7月16日晚上9時除下所有信號。
康伯斯是2004年唯一一個令澳門懸掛熱帶氣旋信號的熱帶氣旋。
Remove ads
熱帶氣旋警告使用紀錄
參考文獻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