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一號風球 (澳門)

澳門熱帶氣旋信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一號風球 (澳門)
Remove ads

一號風球(葡萄牙語:Sinal n.º 1[1]、英語:Signal No.1),是澳門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普遍市民稱它為「一號信號」或者「一號波[註 1],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之中最低級的信號,高一級是三號風球[2]

一號風球的信號形狀
Thumb
日間
晚間
Thumb
澳門發出一號風球時,東望洋炮台懸掛代表一號風球的熱帶氣旋信號標誌

颱風韋帕影響,最近一次一號風球於2025年7月19日上午5時正發出。

意義

熱帶氣旋的戒備信號,表示熱帶氣旋中心正集結在澳門的800公里範圍內,並預測該熱帶氣旋可能會影響澳門[3]

歷史

1969年以前,一號風球表示有低氣壓或颱風可能影響本省,但該股低氣壓或颱風距離澳門之程度係不可能預測它是否進襲澳門,倘在其他標識之後,改懸一號標識時,即表示熱帶低氣壓或颱風已離開澳門,但可能轉變方向,再影響本省。[4]

1969年4月19日起[5][6],一號風球有了更明確的定義:當颱風進入本澳400海里(約740公里)內並可能影響本澳時懸掛。[7]

2000年3月2日,特區政府公佈《16/2000號行政命令》,一號風球的警戒範圍由400海里更改為800公里。[8]

2018年颱風山竹影響港澳地區期間,香港臨時修改了一號戒備信號的定義,放寬為「將會進入800公里內」,提早發出信號;而澳門並未有跟隨有關做法,待颱風進入澳門的800公里範圍內才發出一號風球。不過,在2019年熱帶風暴劍魚影響下,氣象局首次在熱帶氣旋離開澳門800公里範圍,仍維持一號風球。

澳門氣象局亦可能同時為多於一個熱帶氣旋發出一號風球,例如1979年9月,氣象局曾同時為熱帶氣旋蘭茜麥克發出一號風球。

此外,當氣象局預料有兩股熱帶氣旋均有機會影響澳門時,氣象局會就當時對澳門較大影響的熱帶氣旋先發出一號風球,有需要時會改發更高熱帶氣旋信號,且在網站顯示其實時定位及路徑圖;而另一熱帶氣旋只在「受熱帶氣旋影響可能發佈之警告」作簡單介紹,且不會對其發出熱帶氣旋信號。在2021年7月,氣象局對當時在南海中部的熱帶低氣壓(08W)發出一號風球時,同時台灣海峽的熱帶低氣壓(07W)亦在澳門800公里範圍內,故作簡單介紹。同年9月,氣象局對熱帶氣旋康森發出一號風球時,因預料當時移向台灣的熱帶氣旋燦都強度較強,且預報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存在影響廣東沿岸的可能性,故亦提及其動向。因07W對澳門影響較低,而燦都移向台灣後轉向北移並對澳門潛在影響減低,最終氣象局沒有分別對該兩個熱帶氣旋發出熱帶氣旋信號,惟兩個熱帶氣旋的路徑亦會分別顯示在08W及康森熱帶氣旋報告及年報中,並作簡單描述。而07W及燦都亦不計入影響澳門之熱帶氣旋數目之中。此外,同年10月,氣象局對熱帶氣旋獅子山發出一號風球後,因當時仍在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圓規隨後有機會影響澳門,亦藉此呼籲市民留意最新消息,其後更在確認圓規會對澳門構成威脅時,提及其對澳門之影響。隨後氣象局亦曾對圓規發出熱帶氣旋信號。

Remove ads

1999年至今發出紀錄

更多資訊 熱帶氣旋, 發出時間 ...

註:

  •  橙色為直接發出之一號風球
     淺藍色為取代較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之一號風球
     黃色代表當年颱風季最長發出一號風球的紀錄
     粉色為列表中吹襲澳門的最強颱風
  • 斜體的熱帶氣旋最終沒有引致澳門氣象局從更高風球後發出一號風球,而直接取消所有風球信號。
  • 所有在2017年之前的強颱風以上級別的颱風都被澳門氣象局壓縮為「颱風」。
Remove ads

發出時間點

澳門氣象局一般只在熱帶氣旋進入800公里範圍內才發會生效一號風球,但在2019年,陸續放寬一號風球生效的距離規定,對潛在或重大影響的風暴會提前發出一號風球,並在2021年起在發出一號風球時仍也不在硬性規定熱帶氣旋需要進入800公里範圍內才發出一號風球。

下述為2000年或以後,澳門氣象局對800公里以外的熱帶氣旋生效一號風球的個案:

更多資訊 熱帶氣旋, 一號風球生效期間熱帶氣旋距離澳門最遠的時間及位置 ...

註:氣象局在2021年9月9日18:00對強烈熱帶風暴康森發出一號風球時,雖然同時在「受熱帶氣旋影響可能發佈之警告」提及超強颱風燦都,當時燦都距離澳門東南約1520公里,但由於此次一號風球主要對康森發出,故燦都不屬於上述個案。

Remove ads

發出一號風球前的特別信息

過去在發出一號風球前,不會透露具體時間點。

2012年起,澳門氣象局在發出一號風球之前,會先發出「特別信息」,簡述對澳門影響及說明考慮發出一號風球的某個階段時間。

直至2017年強烈熱帶風暴帕卡,澳門氣象局在發出一號風球之前,會稱「短時間內發出」或提前半小時或以上公佈將於某個指定時間發出。

由較高風球改發一號風球

2018年起,澳門氣象局仿效香港天文台做法,以一號風球取代三號風球。例如2019年的熱帶風暴木恩熱帶風暴韋帕熱帶風暴劍魚。改發原因一般是是當澳門平均持續風力已不達強風程度,但仍然間中達強風,或有強陣風、或是內港仍然出現風暴潮、或是熱帶氣旋對澳門仍然構成威脅時,才會作出改發一號風球。此前只有2007年強烈熱帶風暴帕布令氣象局以一號風球取代三號風球。

正在靠近澳門且減弱中的熱帶氣旋

當熱帶低氣壓或以上級別登陸陸地後,其強度逐漸減弱時,澳門風力未有增強,但由於仍然繼續靠近澳門,氣象局仍會發出或維持一號風球,當其減弱為低壓區後,氣象局將取消所有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如2023年強颱風海葵登陸廣東東部後,已減弱為熱帶低氣壓,但由於仍以偏西路徑靠近澳門,當強度減弱為低壓區時,氣象局仍會維持一號風球多一小時,作過渡取消風球。

防風措施

  • 準備預防措施,密切注意熱帶氣旋的最新消息;
  • 檢查可能被風吹去或吹毀的物品(如花盆、天線等)是否安全;
  • 檢查、維修及加固地盤的棚架和圍板等設施,並疏通地盤渠道;
  • 檢查施工設備是否穩固和安全,並確保物料不會被吹散或跌落;
  • 船隻應做好一切避風措施,考慮駛迴避風港避風。

一號風球之最

除額外註明外,以下紀錄由2000年開始計算。

全年最早發出的一號風球

2008年的颱風浣熊,由4月17日16:15至4月18日20:45(共28小時半)。

而2000年前則是1967年的颱風維奧莉,由4月9日下午至4月10日16:30

全年最晚發出的一號風球

2021年的超強颱風雷伊,由12月20日01:00至12月21日13:00 (共36小時),是次為澳門21世紀以來首次於12月發出以及首次於12月下旬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而2000年前則是1974年的颱風艾瑪,由12月1日13:00至12月2日09:05 (共20小時5分鐘)。

生效時間最長的一號風球

2000年的強烈熱帶風暴瑪莉亞,由8月28日10:00至9月1日13:00(共99小時)。

生效時間最短的一號風球

  • 直接發出之一號風球:2018年的颱風山竹,由9月16日11:00至18:00(共7小時)。而2000年前,則是第二次襲澳的1999年颱風瑪姬 ,由6月7日23:00至6月8日00:00 (共1小時)。
  • 取代較高風球之一號風球:2021年的颱風查帕卡,由三號風球改發的一號風球,由7月20日23:00至7月21日01:00(共2小時)。

發出最多一號風球的年份

2021年,共發出11次。

而2000年前則是1974年,共發出12次。

發出最少一號風球的年份

2004年,只有1次。

距離最遠的一號風球

2000年後最遠懸掛/發出之一號風球:2021年颱風圓規,在2021年10月11日20時距離澳門東南偏東約930公里發出一號風球。

而2000年以前,則為1970年颱風鍾茵,由於其強度十分猛烈,氣象局在其距離澳門約500海英里 (即927公里) 時懸掛一號風球,超出當時一號風球所規定之400海浬。

距離最近的一號風球

2007年8月10日中午12時15分,澳門氣象局再次懸掛一號風球,當時熱帶低氣壓帕布集結在澳門東南方約15公里

風力最強的一號風球

2005年熱帶風暴韋森特,西灣大橋在9月18日5至6時每小時平均風力錄得53.8公里,達到懸掛三號風球標準,成為有紀錄以來最強的一號風球。

相隔時間最短的一號風球

2003年強烈熱帶風暴天鵝颱風伊布都,兩者一號風球相隔時間為22小時15分鐘

相隔時間最長的一號風球

2004年熱帶風暴圓規與2005年熱帶風暴天鷹,兩者一號風球相隔時間為1年13日15分鐘

兩股熱帶氣旋共用一號風球或警告資訊

最冷的一號風球

2021年超強颱風雷伊,大潭山氣象站在12月21日凌晨12時20分錄得最低氣溫為12.9度

風力達到三號風球標準的個案

下述只記載1993年後,澳門其中一個測風站在一小時平均風力達到41km/h或以上之強風水平,但氣象局最高只發一號風球的個案:

更多資訊 熱帶氣旋名稱, 熱帶氣旋警告生效期間 (最高一站一小時平均風力) ...

(註︰1996年-2002年期間氣象局沒有公開所有氣象站資料,以大潭山氣象站為準)

下述記載2018年後,澳門其中一個測風站在十分鐘平均風力達到41km/h或以上之強風水平,但氣象局最高只發一號風球的個案:

更多資訊 熱帶氣旋名稱, 熱帶氣旋警告生效期間 (最高一站十分鐘平均風力) ...
  • * 數據錄得時間多於一個。
  • 背景顏色 (風速)
    • 清勁或以下風力(每小時41公里以下)不會配上任何背景顏色
    •  藍色為強風(每小時41至62.9公里)

曾考慮發出一號風球的個案

下述列出自2000年以來,澳門氣象局曾發佈「特別信息」公佈考慮發出一號風球,但最終沒有發出的個案︰

更多資訊 熱帶氣旋名稱, 最接近澳門距離 ...

背景顏色 (風速)

  • 清勁或以下風力(每小時41公里以下)不會配上任何背景顏色
  •  藍色為強風(每小時41至62.9公里)

近距離掠過未發出一號風球的個案

下述列出自2000年以來,鄰近地區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但澳門氣象局沒有發出任何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並且符合以下兩項條件的個案︰

  • 熱帶低氣壓或以上強度,或者已獲香港天文台中央氣象台升格為熱帶低氣壓,但澳門氣象局未升格的熱帶氣旋,於澳門100公里範圍內掠過。
  • 熱帶風暴或以上強度於澳門約400公里範圍內掠過,其中心仍然在海上。
更多資訊 熱帶氣旋名稱, 最接近澳門時的定強 ...
  • 背景顏色 (風速)
    • 清勁或以下風力(每小時41公里以下)不會配上任何背景顏色
    •  藍色為強風(每小時41至62.9公里)
    •  黃色為烈風(每小時63至87.9公里)

熱帶氣旋主導風力下卻發出強烈季候風信號的個案

註解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