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燕塘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燕塘站是廣州地鐵3號線和6號線的轉乘車站,位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廣汕公路燕嶺路與規劃路燕興路三角交叉口,於2010年10月30日隨3號線北延段開通而啟用。
Remove ads
車站構造
燕塘站為四層三跨箱體結構,長約131m,寬26.8m,高度為28.22m。
本站共四層。地面為燕嶺路、燕興路及附近住宅樓等建築,地下一層為車站大廳層;地下二層為6號線月台層及連接車站大廳與轉乘層的緩衝平台;地下三層為轉乘層;地下四層為3號線月台層。
地下一層 | 車站大廳 | 售票機、客服中心、商店、警務室、安檢設施 | ||
地下二層 | 緩衝平台 | 來往車站大廳與轉乘層 | ||
4 月台 | █6號線 潯峰崗方向(下站:天平架) | ![]() | ||
島式月台(洗手間) | ||||
3 月台 | █6號線 香雪方向(下站:天河客運站) | ![]() | ||
地下三層 | 轉乘層 | 來往 █3號線、█6號線 | ||
地下四層 | 2 月台 | █3號線 機場北方向(下站:梅花園) | ![]() | |
島式月台 | ||||
1 月台 | █3號線 海傍方向(下站:廣州東站) | ![]() |
燕塘站車站大廳呈「T」型分布。為了不影響燕嶺路交通以及車站埋深影響,車站大廳因此設於燕興路與燕嶺路交界地底,即3號線月台北側部分上面。車站大廳設有售票機、自動售卡/充值機、客務中心等設施。受限於車站大廳空間,燕塘站僅有一家便利店。
為方便行人進出,車站大廳的收費區設於車站大廳東側。車站大廳層連接6號線月台設有2條扶手電梯以及1條樓梯供乘客前往6號線月台;同時車站大廳收費區範圍設有1台貫通貫通本站四層的專用電梯。
受制車站長度和3號線的埋深,因此站廳無法設置直達3號線月台的扶手電梯或樓梯。乘客如通過站廳層前往3號線月台,則需要從負一層的站廳開始,路經負二層的緩衝平台和負三層的轉乘層輾轉來往位於負四層的3號線月台。同時緩衝平台西側連接轉乘層的扶梯和樓梯因車站設計所限,另在轉乘層處設數級樓梯接駁。
轉乘方面,現時兩線之間通過地下三層的轉乘層轉乘,6號線月台層與轉乘層之間設有一條扶手電梯及樓梯連接。另外亦可直接使用貫通本站四層的專用電梯,或繞經站廳進行轉乘。
考慮到3號線和6號線有較大的運力差距,現時營運方引導從6號線轉乘至3號線時可從月台通過地下三層轉乘層直接往下轉乘,而3號線轉乘至6號線則需要繞經站廳[1]。

本站3號線設有一個島式月台,其中北端為明挖部分,可以通往轉乘層,南端是暗挖部分,位於燕興路與燕嶺路交界地底。6號線亦設有一個島式月台,位於燕嶺路北側,與3號線垂直,6號線在上,3號線在下。其中本站的洗手間設於6號線月台往香雪方向的一端。
另外,6號線月台配色採用該路線一般車站使用的灰綠色玻璃掛板,與車站大廳以及3號線月台使用的橙紅色焗漆板不同。同時兩線月台上的書法字也有所區別,3號線在焗漆板上採用由葉根友製作的書法大字,6號線在玻璃板上採用華文行楷電腦書法字。
燕塘站共設有3個出入口,三個出口相隔不過百米,且都在燕嶺路北面。前往燕嶺路南面則需要通過市政行人天橋。但因天橋設計問題以及橋上亂擺買的現象,給市民出行帶來不便。所以有市民呼籲增加通往燕嶺路南邊的出口,但地鐵方面稱若興建橫跨燕嶺路的地下通道,受制於燕嶺路下方的地質條件,施工風險極大,期間將會嚴重影響甚至癱瘓燕嶺路的交通;同時B出口附近已設有市政行人天橋可供市民橫跨燕嶺路,再增建出口則會功能重疊,造成資源浪費。市規劃局則稱會考慮對該行人天橋進行改造,令使用更為方便[2],然而改造卻不了了之。
Remove ads
接駁交通
Remove ads
利用狀況
本站附近為密集的住宅區,同時在6號線開通前,燕嶺路、天源路甚至廣汕路週邊居民亦會乘坐巴士前往本站轉乘地鐵。因此本站全天客流較多,高峰期更會進一步上升[3]。在清明節期間,亦有不少市民在本站或天河客運站轉乘巴士,前往位於兩站之間的銀河園(廣州市殯儀館)祭拜先人。而6號線開通後,本站客流再次得到提升,受制於6號線的列車編組,因此來自3號線的客流高於6號線。
由於受制於體育西路站的折返能力,3號線北延段運能目前無法再得以有效提升。而且本站客流超過現時3號線北延段的運能,因此目前每個工作日7:45-9:00及18:00-20:00將會在本站實施客流控制,避免3號線月台積壓的乘客過多,造成安全隱患。
歷史
燕塘站的出現最早在1997年的《廣州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研究(最終報告)》中,當時的7號綫走向已經與現時6號綫大致相同,然後在2003年的規劃方案中,機場快線被併入3號綫,並改為大致沿白雲山東邊佈置,亦設有燕塘站,使本站成為3號線和6號線的轉乘車站。
3號線北延段於2007年底開工。2009年1月7日,車站附近橫跨燕嶺路的天橋出現下沉,下沉幅度超過10厘米[4]。2009年11月20日,本站主體結構施工全部完成[5]。
2010年10月30日,本站隨3號線北延段開始營運而啟用[6]。2013年12月28日,6號線開通營運,本站成為3號線和6號線的轉乘車站[7]。
自本站3號線開通起,在車站大廳處曾設有航班查詢資訊以方便前往機場登機的乘客,數年後該安排中止,相關設備已被拆走。
2022年年末疫情期間,本站曾受防控措施影響,於11月26日至11月30日下午暫停進出站,僅保留站內轉乘服務[8][9]。
註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