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燕美 (馬來西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燕美(馬來語:Imbi)是馬來西亞吉隆坡市中心中部的一個區域,鄰近武吉免登、半山芭、甘榜班登,名稱來源於位置橫貫其核心區域的燕美路(Jalan Imbi,又稱「燕美律」),是吉隆坡市區歷史最悠久之區域。燕美曾是英殖民時期高級公務員宿舍林立的社區,因豎立了160間獨棟洋房,所以在歷史上也被當地華人稱為「百六間」(Pak Luk Kan)。雖然燕美的高腳屋、戰前店屋、公務員宿舍、燕美巴剎等建築已拆除讓路給成功時代廣場、敦拉薩國際貿易中心(TRX)等大型開發案的發展,但燕美仍保留一些歷史性的建築地標,如燕美路福音堂(Jalan Imbi Chapel)、飛霞精舍、海外天大飯店、櫻花餐廳等。[3][4]
Remove ads
歷史
燕美路的英文原名為「Imby Road」,是以英殖民時期的燕美曹長(Sergeant Imby bin Seedin)命名,其出生於1845年左右,在16歲時加入了警察部隊,四年後升任為首席獄吏。他在馬六甲工作了17年,吉隆坡半山芭監獄工作了21年半,直到他在1900年退休[5]。1899年,他在半山芭監獄對面的空地建造了一棟馬來傳統式的住宅,即今日富都路(Jalan Pudu)與燕美路的交界處。在1905年連通其住宅的砂石路興建完成後,因其住宅為當地地標,因此當時的街道命名委員會將這條新道路命名為「燕美路」(Jalan Imbi)。[6]
燕美在歷史上,曾是吉隆坡的高級公務員、峇峇娘惹與華人聚集之地,主要分佈在燕美廣場(Imbi Plaza)至甘榜班登一帶。在英殖民時期,政府為了安置高級公務員,自1920年起在燕美一帶建起了獨立式宿舍,總計160棟,因此當時燕美的別名也叫「百六間」。[7][8][9]當時穿行於此區的巴士,也以「百六間」為指示牌。唯時過境遷,馬來西亞政府的行政中心已搬遷至布城,因此位在市中心的高級公務員宿舍之地段在上世紀80年代起,也被政府陸續徵收及拆除以作發展。如原本設在樂天廣場(Lot 10)原址的武吉免登大巴剎(Pasar Rakyat Bukit Bintang)遷至燕美路後,成了燕美巴剎(Pasar Imbi)。該巴剎在2016年被拆除,遷至半山芭的富都綜合商業大廈(ICC Pudu)。2002年1月,政府也在此設立人民巴剎(Pasar Rakyat),以容納200個攤販及作為通行雲頂高原、新加坡等地的長途巴士轉運站,其他地段則陸續被改建為武吉免登通往其他地區的道路。
在2010年,吉隆坡市政府宣布佔地10英畝的敦拉薩國際貿易中心之興建,因此原先仍未拆除的公務人員宿舍,以及燕美巴剎、人民巴剎的地段全部由政府再次回收。[10]該開發案的標誌性建築106交易塔於2016年開始動工,2017年完工。該建築的名稱除了代表有106層樓以外,也借鑒了燕美歷史上的別稱「百六間」,但誤會「百六間」爲「106間」,故而得名。[11][12]
此外,燕美有一大片土地也曾是陸運濤所擁有,其是馬來亞著名的電影製片人、鳥類學家及攝影家,1964年因飛機失事逝於台灣。另一片土地則是由劉蝶集團(Low Yat Group)所擁有,其在燕美及武吉免登一帶興建商用建築,為吉隆坡的金三角黃金地帶成為日後主要的購物及商辦之地,奠定了基礎。[3][13]
現況
燕美因與武吉免登、半山芭相鄰,商業活動繁盛。該處聚集了多家商場與酒店,主要分佈在燕美路一帶,包括成功時代廣場、成功廣場(Berjaya Plaza)、燕美廣場(Imbi Plaza)等。同時因鄰近的武吉免登名氣較大,因此許多商家在此設店或取名時,都會冠上或特別註明為「武吉免登」。在1980年代至90年代時期,燕美路也曾有多家婚紗業者聚集,但婚紗業目前在燕美一帶已經沒落,目前當地仍有多家吉隆坡老字號餐廳聚集,如肉骨茶、雲吞麵、豬肉丸粉、豬肉粉、沙河粉等,因此總是遊客如織。[14][15]
交通

8 吉隆坡單軌列車在燕美路上方設有燕美站,是服務燕美地區與武吉免登的主要車站,9 加影線在燕美東部也設有敦拉薩國際貿易中心站,以服務未來敦拉薩國際貿易中心的使用者,該站也是其與12 布城線之轉乘站,預計於2022年通車。
燕美路(Jalan Imbi)為燕美的主要道路,也是其名稱的來源,此區其他主要道路分別為甘榜班登路(Jalan Kampung Pandan)、西路(Jalan Barat)、拉惹朱蘭路(Jalan Raja Chulan)、敦拉薩路(Jalan Tun Razak)。由於燕美是吉隆坡主要的商業區且鄰近多個觀光景點及酒店,因此區內道路經常有堵塞的情形。
政治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