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允礽

清朝康熙帝太子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允礽
Remove ads

胤礽滿語ᡳᠨ
ᠴᡝᠩ
穆麟德轉寫In Ceng,1674年6月6日—1725年1月27日),後避其弟雍正帝胤禛名諱,改名允礽滿語ᠶᡡᠨ
ᠴᡝᠩ
穆麟德轉寫Yūn Ceng),幼名保成康熙帝第二子,生母為孝誠仁皇后。他是清代唯一一個在位皇帝生前公開冊立的皇太子[a],後因事被廢,死後追封為和碩理密親王

快速預覽 允礽, 國家 ...
Remove ads

生平

胤礽出生於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三日,母親是康熙帝嫡后孝誠仁皇后

胤礽出生當天,其母孝誠仁皇后不幸難產崩逝,終年二十一歲,因康熙帝寵愛孝誠仁皇后,就把愛妻之情移轉到兒子胤礽身上,於是便對嫡后的惟一遺孤嫡子十分愛護。

康熙十四年(1675年)六月初三日,康熙帝冊封年僅一周歲的胤礽為皇太子[2], 下諭禮部擇吉日舉行冊封大典:「帝王紹基垂統,長治久安,必建立元儲,懋隆國本,以綿宗社之祥,慰臣民之望。朕荷天眷,誕生嫡子,已及二齡。茲者欽承太皇太后、皇太后慈命,建儲大典,宜即舉行。今以嫡子胤礽為皇太子。爾部詳察應行典禮,選擇吉期具奏。」

康熙帝對於自己未來的接班人寄予了很高期望,從小太子胤礽就被康熙帝訓諭成優秀的預備儲君,自幼就親自教他四書五經。六歲時,令名儒張英李光地為胤礽之師,並令熊賜履授以理學諸書,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特召江寧巡撫、著名理學湯斌禮部尚書之位為詹事府詹事,直隸大名府兵備道耿介為少詹事,胤礽能熟練使用滿語蒙古語漢語官話三種語言馬術出眾,能左右開弓,儒家基本經典亦能粗通,並且時常聽聞聖祖宣講治國之道。

然而,因其太子身份,胤礽漸漸被其他皇子孤立,這也成為他以後種種行為的出發點,並使得他引咎被廢。

胤礽14歲時,開始了與皇長子胤禔的高壓關係,胤禔號稱武力強壯,而胤礽在文學方面有些成果;形成習慣後,胤礽在每方面都要與胤禔交手與比較。到了20歲左右,因其太子身分之故,成年皇子裡幾乎都不與胤礽往來;事實上,其他成年皇子已在背後不斷發動挑戰胤礽儲君地位的行動。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六月初七日癸丑未時,康熙帝在暢春園召見達哈塔湯斌耿介三位師傅,皇太子及皇子四人待命,內大臣、侍衛、起居注官分列左右。他表示教育儲副自古便是國家根本,又說自己「恐皇太子不深通學問」,在此透露出他對太子「自幼時勤加教督,訓以禮節,不使一日暇逸」,可見胤礽少時的學業是極繁重的,他也「惟知讀書,嬉戲之事一切不曉」[3]

接著,康熙又表達了自己對太子的擔憂,他評價唐太宗李世民雖一直被稱道是「英明之主」,但卻不能保全儲副,即唐太宗的首任太子李承乾,又稱自己「深悉其故」,要盡心訓導太子,定會保全自己的太子:「朕觀古昔賢君,訓儲不得其道,以致顛覆,往往有之,能保其身者甚少。如唐太宗亦稱英明之主,而不能保全儲副。朕深悉其故,雖聞見尠寡,惟盡心訓誨。」[3]

當然,此次召見的主旨是讓皇子拜師,關於學習的科目,他說:「朕謹識祖宗家訓,文武要務並行,講肄騎射不敢少廢,故令皇太子、皇子等既課以詩書,兼令嫻習騎射。」[3]湯斌三人雖一再推辭說自己不能擔此重任,還是沒能改變皇帝的決定。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七月,聖祖親征噶爾丹,在烏蘭布通之戰前夕,駐古魯富爾堅嘉渾噶山,聖祖患疾,召太子及皇三子胤祉至行宮。太子胤礽侍疾無憂色,聖祖傷心,遣太子先返北京,這件事是父子情份產生裂痕的起因。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二月,聖祖再次親征噶爾丹,命令時年二十三歲的太子代行郊祀禮,同時坐鎮京師監國理政,各部院奏章聽從太子胤礽指示處理,如發生重要之事,大臣議定後奏啟太子[4]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十八日,遣官告祭天地太廟社稷廢皇太子胤礽,幽禁咸安宮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九日,康熙帝復立皇太子胤礽。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十月二十七日,有人指控太子胤礽與為非作歹匪類結黨會飲,於是康熙帝決定再廢太子。[5][6]

Remove ads

身後

胤礽於雍正二年十二月咸安宮病逝,享年50歲,死後被追封為和碩理親王,葬於今天津市薊州區黃花山園寢,歷經抗日戰爭國共內戰後尚存馱龍碑[7]文化大革命及其後又遭破壞,目前僅餘贔屓碑座,石碑已無存[8]

家族

更多資訊 先祖 ...

妻妾

  • 嫡福晉蘇完瓜爾佳氏,廢皇太子妃,三等伯兼都統石文炳之女。康熙三十四年五月初八日成婚,並且在文華殿之北舉行宴會。康熙五十七年七月初病逝,禮部奉聖祖旨意以和碩福晉之例準備其葬禮。
  • 側福晉李佳氏,輕車都尉舒爾德庫之女。康熙三十六年年底已為毓慶宮皇太子位下之貴人。康熙四十五年的玉牒記其為庶妃李甲氏,而根據康熙四十六年的檔案,李佳氏應為毓慶宮主位下之,惟因太子被廢之故而同被剝奪位號。雍正二年十二月,弘皙之母李佳氏因奉侍二阿哥多年且人品淳謹而封為理親王側妃,居住在弘皙的府第裏。永璥憶述側妃祖母李佳氏於乾隆十年春旬將胤礽的書法心經冊分發給他及胤礽諸子。
  • 側福晉李佳氏,雲騎尉雷大人之女。康熙四十五年的玉牒記其為庶妃李氏,而根據康熙四十六年的檔案,李氏應為毓慶宮主位下之大答應。

  • 側福晉林佳氏,出身待考。康熙四十五年的玉牒記其為庶妃林氏,而根據康熙四十六年的檔案,林佳氏應為毓慶宮主位下之貴人
  • 側福晉唐佳氏,出身待考。康熙四十五年的玉牒記其為庶妃唐氏,而根據康熙四十六年的檔案,唐氏應為毓慶宮主位下之大答應
  • 側福晉程佳氏,程世福之女。
  • 側福晉王佳氏,出身待考。
  • 庶福晉范佳氏,出身待考。康熙四十五年的玉牒記其為庶妃范氏,而根據康熙四十六年的檔案,范氏應為毓慶宮主位下之大答應
  • 庶福晉劉佳氏,出身待考。
  • 妾劉氏,出身待考。
  • 妾錢氏,出身待考。
  • 妾邱氏,出身待考。
  • 媵妾祁氏,出身待考。
  • 媵妾朱氏,出身待考。
  • 媵妾裴氏,出身待考。
Remove ads

兒女

更多資訊 姓名, 關係 ...
Remove ads

評價

  • 康熙帝:1胤礽乃皇后所生,朕煦嫗愛惜。2皇太子自幼讀書,深明大義,必然謹慎。上則祖廟社稷之福,下則臣民之造化也。朕不勝喜悅。3爾在宮穩坐泰山理事,故朕在外放心無事,多日悠閒,此可輕易得想乎?朕之恩福蓋由行善而致也。朕在此無不告知眾人。爾如此孝順父親,諸事掛念在心,朕亦祝爾長壽無疆,子孫同爾一樣孝順,亦如此恭敬爾。爾諸事稔知恭敬,故寫信寄之。4皇太子並與諸臣巨細問之,此一大暢快事也。5皇太子乃極孝順之人,想是見花鳥魚獸,憐惜朕於沙鹵邊陲之勞苦耳。
  • 雍正帝:昔皇二子(允礽)弱齡建立深為聖(康熙帝) 慈鍾愛,寢處時依恩勤倍篤,不幸中年神志昏憒病類風狂,皇考念宗社重任付託為艱,不得已再行廢斥,待至十有餘年,沈疾如故,痊可無期…。
  • 法國傳教士白晉:可以說,此刻已23歲的皇太子,他那英俊端正的儀表在北京宮廷里同年齡的皇族中是最完美無缺的。他是一個十全十美的皇太子,已至在皇族中,在宮廷中沒有一個人不稱讚他,都相信有朝一日,他像他父親一樣,成為中華帝國前所未有的偉大皇帝之一。[9]
Remove ads

影視作品

注釋

延伸閱讀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