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玉環市檔案館

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省玉環市的縣市級檔案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玉环市档案馆
Remove ads

玉環市檔案館(前身為玉環市檔案局,前稱玉環縣檔案館)是一座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省台州玉環市縣市檔案館,成立於1980年7月。現有館舍建成於1984年10月,建築面積699平方米,其中庫房面積422平方米。至2018年6月,館藏檔案155個全宗,7萬餘卷,館藏圖書12933冊。該檔案館新館舍位於玉環經濟開發區疏港大道漩門灣三橋邊;舊館舍已關閉,位於玉城街道。該館為玉環取得了「全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檔案工作示範縣」的榮譽,是浙江省第七個、台州市首個「浙江省一級標準檔案館」。

快速預覽 玉環市檔案館, 成立日期 ...
Remove ads

歷史

Thumb
宣統元年(1909年)玉環廳初選舉紀念照片,同時是玉環市檔案館現存歷史最悠久的照片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玉環縣政府還未設立檔案館,檔案管理工作先後由總務科、秘書室配專職管卷員負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玉環縣委縣人民政府在秘書處、秘書室配備一名兼職檔案員。當時,為適應沿海鬥爭的需要,文書檔案管理精簡輕裝。1953年,設立檔案室。此後,各部門的文書檔案逐步移交至此。1962年4月,建制改為玉環縣檔案室文化大革命期間,所有檔案轉至黃巖縣,其中部分被白蟻蛀蝕。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工作恢復正常。[1]1980年7月,玉環縣檔案館正式建立,建館時有檔案資料6025卷[2]。1984年10月,館舍建成。至1985年底,1980年前的全部檔案基本接收完畢,此外開始了建立聲像檔案的工作。1988年7月,玉環縣檔案館開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歷史檔案778卷,建國後歷史檔案278卷。[1]

20世紀30至90年代,玉環縣檔案館完成了鄉鎮撤併的檔案工作,於1992年12月被評為「浙江省三級檔案館」。[3]1995年12月,玉環縣檔案館通過浙江省檔案局聯合考評組升級驗收,考評總分位列全省第四,成為浙江省第十家、台州市首家「浙江省二級綜合檔案館」[4];同年,第十五次蟬聯「浙江省檔案系統先進集體」[5]。1996年3月,檔案館被評為「『八五』期間浙江省檔案館工作先進單位」[2]。據估算,至1996年,該館為社會創造直接、間接經濟效益500多萬元[2]。1997年12月16日,又升級為「浙江省一級標準檔案館」,成為全省第七個、台州市首個浙江省一級標準檔案館[6][7]。同年6月,玉環縣檔案局被確定為正科級事業機構,歸口中共玉環縣委辦公室管理[8]。之後,該館先後成為「浙江省檔案系統推進『平安浙江』建設先進單位」、「浙江省農村檔案信息共享工作先進單位」[9]

2003年6月,為了科學利用檔案,玉環出台了《玉環縣重大活動檔案管理辦法》,規定重大活動的檔案應移交給縣檔案館[10]。2005年12月,中共玉環縣委縣政府決定將玉環縣檔案館作為玉環縣的政務信息公開場所,用於公開政務信息[11]。2011年,玉環縣檔案館新館工程被列入「玉環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12]。2013年,在成為「浙江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檔案工作示範縣」的基礎上[9],玉環決定創建「全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檔案工作示範縣」,要求縣檔案館完成1萬多卷檔案的移交工作[13]。經過努力,該縣於12月26日成功通過「全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檔案工作示範縣國家驗收組」的驗收,獲得了這一榮譽[14][15],玉環縣檔案館因而捧回了該館第一個全國性榮譽[13]

Thumb
玉環市檔案館新館館舍大門

2017年4月,玉環撤縣設市之後,更名為玉環市檔案館,並隨即開始撤縣設市檔案集納工作[16]。2017年9月11日上午,玉環市檔案館新館開工奠基儀式舉行,標誌著該工程的開工[17]。經過約兩年的施工後,新館舍於2019年8月驗收通過[18]。搬遷工作於2019年11月5日啟動,於2020年1月5日結束[19]。三天後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玉環市第十五屆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檔案館新館的投用被寫入中共玉環市委工作報告[20]

Remove ads

館舍

舊館舍建成於1984年10月,建築面積為699平方米,其中庫房面積為422平方米。此後又添置了空氣去濕機、溫度控制儀、吸塵器複印機照相機、收錄機等設備,基本達到了檔案保管防蟲、鼠、火、光、盜、潮、塵的要求。[1]舊館舍坐落於東城路6號[19],位於玉環市人民政府大樓後面的一個小院內[21]

隨著歷史的發展,舊館庫容量不足,導致各部門10年來3萬多卷檔案無法接收入館,已無法滿足玉環的檔案收藏管理的需要,於是玉環決定建立檔案館新館。新館館址原定於玉環新城(即玉環經濟開發區)漩門三期,後調整到漩門二期文化廣場(疏港大道漩門灣三橋[19])。[12]新館工程於2017年9月11日開工奠基,是玉環市重點建設項目之一。新館按國家標準設計,分兩期開工建設,總用地達1.2萬平方米。一期建築面積為7978.8平方米,是舊館的11.4倍;總投資達8647.29萬元。新館內設檔案庫房、機房、技術用房,電子文件登記備份中心,公共服務用房和展廳等。[12][17]

Thumb
玉環市檔案館新館內景

新館外觀呈「A」字形,內部建築風格古樸,天花板隸書印有檔案館的歷史、簡介,牆壁等地加入屏風、祥雲瓷磚等元素[22]。而新館建設採用限額涉及,不走高端大氣的[註 1]風格,注重簡樸、實用、經濟、美觀[23]。目前該工程已竣工,於2019年8月完成驗收,但搬遷之前梳理出了40多個問題需要進行整改,並著手進行改善[18]。搬遷工作於2019年11月5日啟動,於2020年1月5日結束[19],新館投用。搬入新館後,館藏檔案的再次擴充迎來了契機,檔案數量可從7萬多卷增加到10萬餘卷[24]

Remove ads

館務館藏

現任玉環市檔案館館長為鍾光偉[18]。2016年至2017年,玉環縣檔案館年均共接待檔案使用者2800多人次,利用檔案數量5000餘卷[12][25]。2018年,為社會各界提供查閱服務1676人次,利用檔案數量2866卷次[12]。至1988年,館藏檔案99個全宗1.13萬卷,其中專門檔案5種944卷,民國檔案11個全宗900卷,館藏圖書資料603種4488冊,另編寫檔案資料11.58萬字[1]。至2018年6月,館藏檔案155個全宗,紙質檔案78585卷,數位化紙質檔案390萬頁,聲像檔案82盒,照片檔案3511張,圖書資料12933冊[21]

2011年起,在「網際網路+檔案」的構想上,該館啟動推進數字檔案工作,如策劃全文掃描資料庫和各類民生檔案資料庫(如婚宴、房產、土地等專題資料庫),加強檔案和珍貴資料的徵收和徵集,編纂《東海明珠·印象玉環》綜合畫冊,開展檔案登記備份,搭建「玉環記憶共享平台」和「農村檔案信息共享平台」等措施[21][12][26]。至2018年6月,創建了54家數字檔案室。至2017年,創建完成機關規範化綜合檔案室17家。[23]通過農村檔案信息共享平台,在玉環的鄉村檔案室、鄉村便民服務點,即可查詢檔案信息,農民不出村、不出戶即可查詢信息。同時,玉環市檔案館設立電話和預約查檔,通過多渠道提供預約和提供查檔服務。[26]同時,在檔案安全方面上,該館也加以重視,浙江省檔案局副局長王茂法評價該館的檔案登記在線備份工作說「在台州市開了先河,很有超前意識」[27]

知名人物

杜洪英(1957年-)是玉環縣檔案館的一位檔案員,從事檔案工作三十餘年,被人們認為「兢兢業業,勤懇工作」,研發出多種檔案編目分類方法並在全國推廣。先後被評為「全國幹部人事檔案工作先進個人」、「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28][29]中共中央組織部機關黨委曾專程來玉環學習其精神[30]

張瑾(1971年1月-),玉環市檔案館檔案管理利用股股長,她從事檔案管理工作二十多年,先後被評為「玉環縣優秀共產黨員」、「台州市檔案先進工作者」,被《今日玉環》所報道[13]

注釋

參考來源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