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王迪 (音樂家)
古琴演奏家,音樂學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王迪(1926年10月26日—2005年4月26日),北京人。民族音樂學者,古琴演奏家,管平湖之弟子、瑞典漢學家林西莉之古琴教師。[1]


生平
1923年(民國12年)10月26日,王迪於北京出生,13歲時因為從收音機里聽到了管平湖的琴聲而決定前往後者家中學琴,被管平湖收為弟子。兩人一直保持著友好的師生關係。[1][2]
1947年考入中法大學化學系,但因為肺部對化學過敏而病倒,於是在次年年考入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後併入中央音樂學院)音樂系,師從江定仙學習現代音樂學。1950年她進入中央音樂學院音樂研究部開始實習,1953年留任。[1]
自1953年起,王迪與管平湖一起整理古琴譜,次年3月27日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研究所成立,王迪與管平湖、許健一起成立「古琴研究小組」。1954年10月10日研究所旗下的北京古琴研究會成立,王迪是其中最年輕的成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為研究會撥款在北京興華胡同(即今興華寺街18號)買下一棟四合院,後來王迪在這裡教過瑞典人林西莉彈琴。[1]
1956年與查阜西、許健組建「古琴普查小組」,花費三個月時間到全國各地採訪了20多個城市的86位琴家,錄得262首琴曲,一路上王迪擔任首席記錄者。[1][2]她和許健記的譜在1962年出版為《古琴曲集》。
文化大革命爆發之後和許多其他古琴家一樣被打倒,下放到江南種地。文革結束之後在1978年開始整理以前搜集到的資料,在1983年出版《琴歌》曲集,錄有琴歌52首,這是現代最早的琴歌彙編。[2][3]
1984年時曾為峨眉電影製片廠的電影《卓文君與司馬相如》配樂。[4]
1991年9月5日至1992年7月間,王迪應哈佛大學音樂系教授趙如蘭邀請,先後前往美國的哈佛大學、波士頓大學、衛斯理大學講學。[5]之後在同年前往日本茨城參加東皋學術研討會。2001年和2003年前往台灣講學。[1]
2004年7月參加文化部外聯局在華寶齋舉辦的古琴名家演奏會,這成為她的最後一次公開演出。當年11月中旬因發現肺部感染而住院,在病中完成了紀念顧梅羹的最後一篇作品。病中很少見客,唯獨破例接見了當年的弟子林西莉。次年4月26日因搶救無效在北京逝世。[6][7]
其遺稿被整理為《弦歌雅韻》,在2007年出版。
Remove ads
軼事
1956年古琴研究會參加「第一屆全國音樂周」開幕式,合奏《平沙落雁》。結束時得到毛澤東和周恩來的接見,管平湖將王迪介紹給了周恩來,後者曾邀請王迪跳舞,這被王迪當做很榮耀的一件事。[1]
按王迪自述,她自小學習琴歌,邊彈邊唱,但後來發現很多琴家都只彈不唱,因怕被人當做「江湖派」而從此噤若寒蟬。但實際上後來她的許多作品,例如《琴歌》、《中國古代歌曲長河》第二輯等都是以琴歌為主題的。[8]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