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首都高速3號澀谷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首都高速3號澀谷線
Remove ads

首都高速道路3號澀谷線[1](日語:首都高速3号渋谷線しゅとこうそく3ごうしぶやせん Shuto kōsoku 3 gō Shibuya sen */?)是日本東京都港區谷町交流道開始,至同都世田谷區用賀出入口日語東京インターチェンジ直通東名高速道路首都高速道路路線。此路連接都心環狀線東名高速道路,交通極端繁忙,同時也是亞洲公路1號線的一部份。

快速預覽 首都高速3號澀谷線, 道路資訊 ...
Thumb
從六本木新城向西看東京的天際線,澀谷線穿城而去
Thumb
澀谷出入口附近的澀谷線

大橋系統交流道可連接中央環狀線

Remove ads

概要

「都道首都高速3號線I期」[a]是指東京都千代田區隼町三宅坂系統交流道日語三宅坂ジャンクション)至澀谷區道玄坂1丁目,全長6.7公里的路線。其中,從隼町至與都道首都高速2號分岐線[b]連接的谷町系統交流道區間稱作「首都高速都心環狀線」。谷町系統交流道往西一般稱作「首都高速3號澀谷線」[2]

歷史

1962年(昭和37年)1月20日,澀谷4丁目青山學院大學附近的暫定出入口至道玄坂1丁目(澀谷出入口)的1.3公里區間動工,1964年(昭和39年)10月1日開通。谷町系統交流道至澀谷4丁目區間於1963年(昭和38年)動工,1967年(昭和42年)9月2日開通[3]。谷町系統交流道至高樹町日語高樹町區間則是配合放射22號線日語東京都道412号霞ヶ関渋谷線(六本木通)從20米拓寬至40米的工程興建。原先建設時規劃都電可在高架下行駛,但完工後都電已廢止運行。因此,現在高架橋墩還可見都電架線用的金屬零件。六本木交差點至西麻布交差點(建設時稱霞町交差點)的下方有日比谷線通過,因此採用地樑跨過地下鐵構造,上部由橋墩直接支撐,不設橫梁的設計。西麻布交差點是與放射22號線一同以雙層高架跨越環狀4號線日語東京都市計画道路幹線街路環状第4号線外苑西通日語東京都道418号北品川四谷線)。之後,道路在青山學院大學轉入地下以穿越該校球場。澀谷站前後區間須穿過穿過擁擠的街道和鐵路,因此採用安全且對交通阻礙小的預力混凝土橋(澀谷高架橋日語渋谷高架橋[4]

道玄坂1丁目的澀谷出入口與用賀出入口區間於1968年(昭和43年)3月8日動工,1971年(昭和46年)12月21日開通。大半區間是在放射4號線(玉川通)上方。玉川通在道玄坂與三軒茶屋之間的路寬達40公尺,三軒茶屋以西則為30公尺,因此中間的澀谷(都心方向)、池尻(郊外方向)、三軒茶屋(都心方向)三個出入口都設於三軒茶屋以東[5]。玉川通與道玄坂通交會的道玄坂上交差點(建設時稱上通交差點),因地形因素,玉川通由地下通過,並由建設省委託與首都高速高架下部構造進行整體施工。從此處至世田谷區新町1丁目交差點有取代路面電車東急玉川線日語東急玉川線的東急新玉川線(2000年改稱東急田園都市線)於地下並行。由於東急地下鐵的主體結構作為首都高速的基礎,需要同時施工,因此下部構造有一部分是委託東京急行電鐵(現:東急)施工。部分站房與新町交差點周邊則是由東急委託首都高速道路公團施工。道路在用賀1丁目交差點往北轉離玉川通,至環狀8號線日語東京都道311号環状八号線交會處為止是用地收購區間,該區間設有用賀本線收費站日語用賀本線料金所。用賀一帶居民在當時強力反對收購,並針對土地收購價格上訴至最高裁判所,然而最後由首都高速道路公團勝訴[6]

Remove ads

年表

  • 1964年(昭和39年)10月1日:澀谷4丁目(暫定出入口) - 澀谷出入口開通。
  • 1967年(昭和42年)9月2日:谷町系統交流道 - 澀谷4丁目(暫定出入口)開通。
  • 1971年(昭和46年)12月21日:澀谷出入口 - 用賀開通,全線開通[7]。同時連接東名高速道路
  • 2010年(平成22年)3月28日:大橋系統交流道啟用,與中央環狀線新宿線連接。
  • 2015年(平成27年)3月7日:大橋系統交流道與中央環狀品川線連接。
  • 2019年(令和元年)12月19日:澀谷入口(用賀、東名方向)啟用[8]

出入口

更多資訊 出入口編號, 中文設施名 ...
Remove ads

交通量

24小時交通量(台) 道路交通調查

更多資訊 區間, 平成17(2005)年度 ...

(來源:「平成22年度道路交通センサス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平成27年度全國道路・街路交通情勢調査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國土交通省網頁))

Remove ads

圖片

註釋

參考文獻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