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癌症研究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癌症研究院(英語:The 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縮寫:ICR)是一所位於英國倫敦的公立研究型大學,專攻腫瘤學。癌症研究院是倫敦大學的成員之一。[4]作為皇家馬斯登醫院的一部份成立於1909年,2003年加入倫敦大學。包括癌症成因是DNA破壞等許多癌症理論都出自該大學的研究。[5]
癌症研究院有兩個校區,分別位於切爾西和薩頓。該大學僅提供授課和研究型碩士學位,與皇家馬斯登醫院一起算是歐洲最大的綜合癌症中心。[6]2008年科研評估中其研究水平位列全國第一。[7]
癌症研究院接受來自英格蘭高等教育撥款委員會、惠康基金會等許多慈善組織以及公眾的捐款。
Remove ads
歷史
癌症研究院創始於1909年,當時只是與癌症醫院(Cancer Hospital,即後來的皇家馬斯登醫院)相連的實驗室大樓。第一任Director是亞歷山大·佩音(Alexander Paine)。[8]1910年羅伯特·諾克斯(Robert Knox)成為該醫院電子與放射治療部(Electrical and Radio-therapeutic Department)主任,建立了英國最早的提供診療的X射線部門。癌症醫院研究院(Cancer Hospital Research Institute)在1911年由阿瑟王子主持開幕,1921年阿奇博爾德·利奇(Archibald Leitch)成為該研究院首任院長。1927年癌症醫院研究院成為倫敦大學下屬的研究生院。[8] 1931年歐內斯特·肯納韋成為研究院院長,次年肯納韋領導的團隊對煤焦油進行分餾,並製造出了苯並[a]芘。通過小鼠毒代研究,此物質被肯納韋認為是癌症的誘因之一。這是最早進行的關於純化學物質是否可致癌的研究。1939年癌症醫院研究院搬遷至切爾西的富勒姆路(Fulham Road)並更名為切爾西貝蒂研究院(Chester Beatty Research Institute)。1946年亞歷山大· 哈多爵士(Alexander Haddow)成為院長。1947年,大衛·高爾頓(David Galton)成為第一個在成人白血病治療中使用氨喋呤的醫生。[8]
1940年代哈多建立了歐洲首家臨床化療研究單位(Clinical Chemotherapy Research Unit),合作者是皇家馬斯登醫院,領導人是高爾頓博士。該單位在1950年代成功研製出了白消安、瘤可寧和美法侖三種化療藥物。[8]
1952年埃里克·柏蘭德(Eric Boyland)提出與DNA作用的特定的化學物質可以通過烴化摧毀DNA分子。1964年的進一步研究中,彼得·布魯克斯(Peter Brookes)和菲利普·勞利證明了癌症是一種基於突變的遺傳病。[8]
Remove ads
癌症研究院的科學家與莊信萬豐合作發明了約300種含鉑藥物用於治療癌症,此外還有一系列的第二代化合物。[9][10]
1994年,米歇爾·斯特拉頓(Michael Stratton)教授領導的ICR團隊發現了基因BRCA2, 該基因與乳腺癌、卵巢癌以及前列腺癌都有關係。[11]此後阿什沃斯教授的團隊就此做出了進一步研究。這些研究導致了PARP抑製劑、olaparib等藥物的發明。[12]這些藥物可能會作用於一些DNA修復途徑有問題的癌症患者。[13]
1999年,切爾西的切爾西·比蒂實驗室經過重建,合併了托比·羅賓森乳腺癌突破研究中心(Breakthrough Toby Robins Breast Cancer Research Centre)。[8]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