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砷唑

化合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砷唑[1](Arsole),又稱「砷雜」、「砷雜環戊二烯」,是五元不飽和的含雜環化合物,結構上可看作是由吡咯中的原子被同族的砷替換而形成。

快速預覽 砷唑, 識別 ...
Remove ads

製取

砷唑的衍生物可通過二鋰衍生有機物與二氯苯胂作用得到:


Thumb


通過苯基胂與雙炔的加成也可得到:


Thumb

性質

砷唑的芳香性並不明顯,大約只有吡咯芳香性的一半。[2]

從光電子能譜上沒有發現這類環中砷的電子有離域現象,這個環基本屬於雙烯結構。另一方面也發現砷唑構型翻轉的能壘比一般三烴基小,說明砷唑環的平面結構也有一定的穩定性。X射線結構分析表明,9-苯基-9-砷雜為平面型,砷具有不規則的角錐構型,其電子對沒有與苯環共軛[1]

砷唑很少以母體雜環的形式存在,常以砷唑衍生物的形式存在。砷唑與環稠合時,稱為苯並砷唑(benzarsole)。[3]

命名

砷唑的英文名稱「arsole」是適用於雜環化合物命名的擴展Hantzsch–Widman命名法中給出的系統名稱,該名稱得到國際純化學與應用化學聯盟IUPAC)的認可。[4] 其中 ars-(砷雜)是從英文 arsenic(砷)衍生出的前綴,-ole 是用於表示環元數為五的後綴,兩者合在一起便得到 arsole。

因與英式英語中罵人的「arsehole」(混蛋)一詞發音相近,因而砷唑(arsole)這一化合物常在公眾場合被當作笑料提及,它在一般人心目中的娛樂意義也明顯超過它的學術意義。[5][6]

三至九元含砷雜環在該命名法中的系統命名如下:[7]

更多資訊 環的元數, 不飽和雜環 ...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