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立秋
二十四節氣之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在8月7-9日之間,斗指坤,太陽位於黃經135°。
![]() |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創研究。 (2018年8月7日) |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8年8月7日) |
數據來源:噴氣推進實驗室線上曆書系統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黃經135度時為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立春)。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季即將來臨。立秋(節氣)以後,秋後下一次雨涼快一次,因而有「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的說法。
早在周代,逢立秋那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舉行祭祀儀式。至漢代仍沿此俗。[1] 據記載,宋時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裏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報奏。奏畢,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
Remove ads
物候
禮記·月令中這樣描述「孟秋之月」(秋季的第一個月,即立秋與處暑):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
習俗
「貼秋膘」起源北京,立秋燉大肉,戲稱「貼秋膘」。在夏季因為缺覺、出汗、食慾不高等原因,使得身體消瘦,體質下降,因此立秋後要把身體虧欠的通過食療補起來。
立秋飲食以滋陰潤肺為原則,可多吃蓮子、木耳、山藥、芝麻、蜂蜜與水梨等食物,辛辣與油膩食物少碰。
前後節氣
腳註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