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立冬

二十四節氣之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在11月6-8日之間,斗指,即太陽位於黃經225°。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1]冬是終了的意思,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農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中國又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

更多資訊 歲, 開始 ...

數據來源:噴氣推進實驗室線上曆書系統

立冬節氣,高空西風急流亞洲南部地區已完全建立。此時高空西風南支波動的強弱和東移,對江淮地區降水天氣影響很大。當亞洲區域成緯向環流,西風南支波動偏強時,會出現大範圍陰雨天氣。此外,緯向環流結束和經向環流也會建立,並有寒潮和大幅度降溫。

立冬前後,中國大部分地區降水顯著減少。東北地區大地封凍,農林作物進入越冬期。江淮地區的「三秋」已接近尾聲,江南則需搶種晚茬冬,趕緊移栽油菜,南部則是種麥的最佳時期。另外,立冬後空氣一般漸趨乾燥,土壤含水較少,此時開始注重林區的防火工作。[2]

Remove ads

物候

  • 一候水始冰:水面初疑,未至於堅也。
  • 二候地始凍:土氣凝寒,未至於坼。
  • 三候雉入大水為蜃。

,野雞;鄭康成、《淮南子》高誘俱注為大蛤,《玉篇》亦曰:蜃,大蛤也。《墨子》又曰:蚌,一名蜃蚌,非蛤類乎?《禮記》之注曰:蛟屬。《埤雅》又以蚌蜃各釋,似非蛤類。然按《本草》車螯之條曰:「車螯是大蛤,一名蜃,能吐氣為樓台,又嘗聞海中蜃氣成樓垣。」《章龜經》曰:蜃大者如車輪,島嶼、月間吐氣成樓,與蛟龍同也。則知此為蛤明矣。況《爾雅翼》引《周禮》諸家辯蜃為蛤甚明。《禮記》之注,以謂雉由於蛇化之說,故以雉子為蜃。《埤雅》既曰似蛇而大,腰下盡逆鱗,知之悉矣。然復疑之,一曰狀似螭龍,有耳有角,則亦聞而識之。不若《本草》、《章龜經》為是即一物耳。大水,淮也。《晉語》曰:雉入於淮為蜃。

三候「雉入大水為蜃」中的雉即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為大蛤,立冬後,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後便變成大蛤了。

Remove ads

氣候特點

南風漸弱 北風增強

立冬期間的華南地區(海南島南部除外),即便寒潮掃過,氣溫會迅速回升(但總體上氣溫會逐漸加速下降),晴朗乾燥無風之時,常有「十月小陽春,無風暖融融」之說,但基本上日間已經不會再炎熱,晚上更是涼爽舒適。這裡往往12月才會正式進入冬季。

華南南部、台灣以及海南島北部等地區,雖然11月尚未進入冬季,但由於已進入深秋時份,因此11月的氣溫也不會很高,日間最高氣溫一般都在29℃以下;晚間一般會降至20°C左右或更低,而且天氣非常乾燥少雨。此外,也不排除受強冷空氣的影響,出現強烈降溫的情況,令天氣變得寒冷甚至嚴寒。近年因全球暖化現象下,北極的冷空氣不時受大氣阻塞影響,西風帶能覆蓋更低緯度,能使強冷空氣更易大舉南下,南方地區出現強冷空氣機會有所增加。

氣溫下降 變化明顯

華北以北初雪,當有強冷空氣影響時,江南也會下雪。隨著冷空氣的加強,氣溫下降的趨勢加快。全國各地降水量明顯減少。高原雪山上的雪已不再融化。

南北方溫差

立冬之後南北溫差更加拉大。青藏高原大部、內蒙古和黑龍江的北部地區,平均溫度已達-10℃左右。最北部的漠河和最南部海南省的海口,兩者的溫差可達30℃-50℃之多。

節氣養生

人有補冬的習慣,冬令進補,來年打虎,立冬時特重食補,用以補充元氣,抵禦冬天的寒冷。對於農耕社會來說,人們一年來的辛苦勞作,立冬這一天要休息一下,用以犒賞一家人一年來的辛勞。[來源請求]

台灣各種藥膳補湯如麻油雞薑母鴨羊肉爐、四物湯、四君子湯、八珍湯、十全大補湯、藥燉排骨湯、小米粥等。[來源請求]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