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第45屆金馬獎

2008年臺灣電影評選的頒獎典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第45屆金馬獎
Remove ads

第45屆金馬獎是2008年台灣華語電影界的年度盛事之一,表揚2008年度傑出電影與電影工作者。頒獎典禮於2008年12月6日晚上7:00(台灣時間)在台中市中山堂舉行,典禮主持人是嶄新組合鄭裕玲陳建州,星光大道則由隋棠黃子佼聯手主持。

快速預覽 第45次金馬獎, 日期 ...

過程

  • 本屆金馬獎的入圍名單於2008年10月30日公佈,報名日期則為8月15日至9月8日。
  • 頒獎典禮的承辦單位與上屆相同,由星空傳媒承辦、衛視電影台全程轉播。
  • 投名狀》、《海角七號》、《集結號》分別以12、9、6項提名成為入圍最大贏家,而且也是罕見三地對決的場面。
  • 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獎項分面,入圍者分別為魏德聖李龍禹
  • 田中千繪已參與過多部電影演出卻入圍「最佳新演員」引發爭議。
  • 海角七號》總共拿下6項獎項,在數目上領先,但主要獎項最佳劇情片與最佳導演獎都輸給《投名狀》。
  • 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獎項有三人入圍,分別為金城武、導演魏德聖與資深燈光師李龍禹,因金城武不具備「台灣電影工作者」身分,遭撤銷提名,不過評審們仍肯定金城武在電影圈的傑出表現。。

評選過程

金馬獎評審過程,影片和導演競爭最激烈,「投名狀」和陳可辛花開並蒂,因為影片整體成績突出,導演掌控功不可沒,相輔相成。備受看好的「海角七號」成績不符期望,關鍵原因是和其他影片相比較,瑕疵就出現了。決選會議的討論過程,陳坤厚說,最佳影片第一次投票排名,「海角七號」列第三,但經過討論就出局。原因是評審覺得「海角七號」劇本好,但影片與劇本有落差。

影片最後是「投名狀」和「集結號」之爭,評審覺得最佳影片應該是影片每個部分的完整,影片本身之外,還要有人文關懷,「投名狀」談背叛,戲劇的轉折,刻劃人性,兄弟間爾虞我詐,比「集結號」講一個男人努力在一件事,多了一些,所以勝出,就算不盡完美,也接近完美。最佳導演之爭,入圍評審團召集人說陳可辛、張艾嘉、魏德聖都被討論,評審覺得魏德聖才華沒問題,但欠缺導演控制影片完整性的能力,立刻出局。陳可辛和張艾嘉的競賽,評審提出「橫看」、「直看」兩種方法,「直看」張艾嘉過去多拍文藝片,這次「一個好爸爸」以喜劇處理香港拍得多的黑社會,有創意與新意;陳可辛「如果.愛」更有創意,但「橫看」就片論片,「一個好爸爸」和「投名狀」一比,感覺就輕了,陳可辛對大場面、戲劇的掌控都更強。

最佳女主角的討論,,隨後「渺渺」張榕容先被淘汰,雖有評審覺得「親密」林嘉欣安靜、用眼神掌控的演出有獨到之處,為她拉票但沒成功,最後是「一半海水 一半火焰」莫小奇和「我不賣身、 我賣子宮」的兩位「妓女」之爭。男主角。「一半海水 一半火焰」的廖凡,簡單單面、壞人到底,最先出局。「投名狀」李連杰過去打戲居多,這次該有的表演都有了,但與表演路數接近的「集結號」張涵予一比,被判出局。張涵予的對手是「一個好爸爸」的古天樂,評審覺得古天樂原是小生,這次以喜劇方式詮釋黑社會,和傳統方式不一樣。但他的後半段弱了,表演掉下去,和科班出身的張涵予就不能比了。決選評審選出的和最後得獎者唯一有落差是女配角,決選選出的是「一個好爸爸」的苗可秀,但結果是「囧男孩」的梅芳。男配角是「海角七號」馬如龍和「停車」戴立忍之爭,馬如龍得獎沒異議。最佳新人沒給「海角七號」茂伯,陳坤厚說,茂伯從演員該具備的條件上有不足之處,「跳格子」的姜聖民對白不多,用動作、眼神準確抓住角色,以新人來說是難得。

Remove ads

入圍暨得獎名單

下列之「」標記為該獎項之得獎者。

最佳劇情片

更多資訊 片名, 出品公司 ...

最佳導演

更多資訊 獲獎人士, 獲獎電影 ...

最佳男主角

更多資訊 獲獎人士, 獲獎電影 ...

最佳女主角

更多資訊 獲獎人士, 獲獎電影 ...

最佳男配角

更多資訊 獲獎人士, 獲獎電影 ...

最佳女配角

更多資訊 獲獎人士, 獲獎電影 ...

最佳新演員

更多資訊 獲獎人士, 獲獎電影 ...

最佳原著劇本

更多資訊 獲獎人士, 獲獎電影 ...

最佳改編劇本

更多資訊 獲獎人士, 獲獎電影 ...

最佳攝影

更多資訊 獲獎人士, 獲獎電影 ...

最佳剪輯

更多資訊 獲獎人士, 獲獎電影 ...

最佳美術設計

更多資訊 獲獎人士, 獲獎電影 ...

最佳造型設計

更多資訊 獲獎人士, 獲獎電影 ...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更多資訊 獲獎人士, 獲獎電影 ...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更多資訊 獲獎歌曲、人, 獲獎電影 ...

最佳音效

更多資訊 獲獎人士, 獲獎電影 ...

最佳動作設計

更多資訊 獲獎人士, 獲獎電影 ...

最佳視覺效果

更多資訊 獲獎人士, 獲獎電影 ...

最佳紀錄片

更多資訊 獲獎電影, 出品公司、人 ...

最佳創作短片

更多資訊 獲獎電影, 出品公司、人 ...

終身成就紀念獎

更多資訊 獲獎人士, 頒獎人士 ...

特別貢獻獎

更多資訊 獲獎人士, 頒獎人士 ...

年度台灣傑出電影

更多資訊 獲獎電影, 出品公司、人 ...

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

更多資訊 獲獎人士, 頒獎人士 ...

觀眾票選最佳影片

更多資訊 獲獎電影, 出品公司、人 ...

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

更多資訊 獲獎電影, 出品公司、人 ...

多項提名

多項提名電影

得獎統計

終身成就紀念獎、非競賽獎項不列入統計。

評審名單

評審團主席:陳坤厚

王柏森、王耿瑜、史明輝、史擷詠、朱全斌、吳米森、沈聖德、郝譽翔陸小芬、陳俊榮、陳勝昌、陳樂融、曾西霸、曾壯祥、楊順清、張昌彥、張展、張世、衛子雲、鄭健國、大久保賢一、太保、朱永德、萬仁、焦姣、葉月瑜

追思逝世影人

本年度金馬獎的追思逝世影人單元,名稱為「影以為傲——給電影人的情書」,由李玟演唱《給電影人的情書》。以下是追思影人的名單(按影片中出現順序列出):

收視率

平均收視率為5.55,收視總人口433萬6000人,收視最高點則在林青霞、李安及「台灣人的電影夢」短片期間,收視率6.92(約149萬人次)。次高為吳君如與陳可辛夫妻的對話,收視率6.67,第三高為海角樂團表演的6.55。表演環節,李玟表演「影以為傲」的最高收視為6.24。

註解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