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約瑟夫·奈伊

美国政治学家、国际事务专家,新自由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約瑟夫·奈爾
Remove ads

小約瑟夫·山繆·奈伊(英語:Joseph Samuel Nye, Jr.,1937年1月19日—2025年5月6日),生於美國紐澤西州南奧蘭治,政治學學者,曾任美國國防部國際安全事務助理部長及哈佛大學約翰·F·甘迺迪政府學院院長。他與羅伯特·基歐漢一同提出並發展了國際關係理論中的新自由主義流派,曾提出軟實力巧實力奈伊倡議英語Nye Initiative等外交學說。曾任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和英國國家學術院通訊院士。

快速預覽 約瑟夫·奈伊 Joseph Nye, 出生 ...
Remove ads

生平與職業生涯

教育背景

奈伊伊就讀於紐澤西州莫里斯敦的莫里斯敦預備學校(現為莫里斯敦-比爾德學校英語Morristown–Beard_School),並於 1954 年畢業。之後,他就讀於普林斯頓大學,並於 1958 年以歷史學學士學位畢業,成績優異。他是美國大學優等生協會英語Phi Beta Kappa的成員,並獲得了Myron T. Herrick 論文獎。他的畢業論文題為「家族企業的消亡:美國蜜餞公司的創業史」。[1]在普林斯頓大學期間,奈伊伊擔任殖民俱樂部副主席、《普林斯頓日報英語The Daily Princetonian》的專欄作家,以及美國輝格黨-靈智學會英語American Whig–Cliosophic Society的辯論小組成員。[2]在作為羅德學者牛津大學埃克塞特學院學習了哲學、政治學和經濟學 (PPE) 之後,他於 1964 年獲得了哈佛大學的政治學博士學位。奈伊伊的博士論文是關於東非的區域一體化。[3]

Remove ads

職業生涯

奈伊伊於1964年加入哈佛大學,並在1985年至1990年期間擔任約翰·F·甘迺迪政府學院科學與國際事務中心主任,並在1989年至1992年期間擔任哈佛大學國際事務副院長。奈伊伊還於1989年至1993年期間擔任哈佛大學國際事務中心主任,並於1995年至2004年期間擔任約翰·F·甘迺迪政府學院院長。奈伊伊是該大學的傑出服務教授。[4]

奈伊伊和他的同事基歐漢被認為是國際政治經濟學學科發展的關鍵人物,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合著了《權力與相互依存》。[3]奈伊伊受到卡爾·多伊奇恩斯特·哈斯英語Ernst B. Haas的影響。[5]

1977年至1979年,奈伊伊擔任負責安全援助、科學和技術的副國務卿的副手,並擔任國家安全委員會核武器不擴散小組的主席。為了表彰他的貢獻,他於1979年被授予國務院的傑出榮譽獎英語Distinguished Honor Award。1993年和1994年,他擔任國家情報委員會英語National Intelligence Council主席,該委員會負責協調總統的情報評估,並被授予情報界的傑出服務獎章。在柯林頓政府期間,奈伊伊於1994年至1995年擔任負責國際安全事務的助理國防部長英語Assistant Secretary of Defense fo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Affairs,並被授予國防部帶有橡樹葉簇的傑出服務獎章。在2004年總統競選中,奈伊伊被許多人認為是約翰·克里陣營國家安全顧問的最佳人選。

他是三邊委員會北美分部的[6]主席,以及阿斯彭戰略小組英語Aspen Strategy Group的聯合主席。他還是大西洋理事會董事會成員。[7]奈伊伊還曾擔任拉德克利夫學院威爾斯學院英語Wells College的理事。他是外交關係委員會國家安全改革項目英語Project on National Security Reform指導聯盟、Carolina for Kibera英語ICS_Africa#CFK_Africa諮詢委員會和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董事會成員。他被普林斯頓大學授予伍德羅·威爾遜獎,並被美國政治學會授予查爾斯·E·梅里曼獎。2005年,他被授予都柏林聖三一學院哲學學會英語University Philosophical Society的榮譽贊助人,並被十所學院和大學授予榮譽學位。2010年,奈伊伊獲得了國際研究協會頒發的外交政策傑出學者獎。2009年,他被美國政治與社會科學院授予西奧多·羅斯福院士稱號。[8]

2014年10月,國務卿約翰·克里任命奈伊伊為外交政策委員會英語Foreign Affairs Policy Board成員。該委員會定期舉行會議,討論戰略問題,並向國務卿和其他高級部門官員提供獨立的、明智的觀點和想法。[9]2014年11月,奈伊伊被授予旭日重光章,以表彰他「對日美安全研究的發展以及促進日美相互理解所做的貢獻」。[10]

奈伊伊擔任全球網際網路治理委員會英語Global Commission on Internet Governance的委員,[11]並於 2017 年至 2019 年期間在全球網絡空間穩定委員會英語Global Commission on the Stability of Cyberspace任職。他目前在CFK 非洲英語ICS_Africa#CFK_Africa的全球諮詢委員會任職,該組織是在肯亞非正規住區工作的領先非政府組織。[12]

奈伊伊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創造了軟實力一詞,並在1990年他在《外交政策》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文章後開始廣泛使用。自2002年以來,奈伊伊一直在為《Project Syndicate英語Project Syndicate》撰稿。[13]

個人生活

奈伊伊和他的妻子莫莉·哈丁·奈伊伊育有三個成年兒子。[14]他是普救一位神教協會英語Unitarian Universalist Association教堂的成員。[15]

2025年5月6日去世,享年88歲。[16]

主要觀點

奈伊伊是一位新自由主義者[17]

在奈伊伊看來,對集體安全體系的分析需要考慮經濟因素。[17]集體經濟安全問題包括共同利益、貿易限制的存在與否,以及國家之間的利潤分配。[17]

榮譽

外國勳章獎章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