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維利斯·拉齊斯

苏联作家,政治人物,斯大林奖获得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维利斯·拉齐斯
Remove ads

維利斯·拉齊斯拉脫維亞語Vilis Lācis;俄語:Вилис Тенисович Лацис;1904年4月16日(格里曆:4月29日)—1966年2月6日),拉脫維亞裔蘇聯黨和國家領導人及作家。曾任拉脫維亞內政部長,拉脫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人民委員會主席,部長會議主席,蘇聯最高蘇維埃民族院主席等職務。蘇聯作家協會成員,史達林獎獲得者[1]

快速預覽 維利斯·拉齊斯 Вилис Лацис, 拉脫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人民委員會/部長會議主席 ...
Remove ads

生平

  • 1904年4月16日(格里曆:4月29日)出生於沙俄利沃尼亞省Rinuzhi村的一個港口工人家庭。1917年裡加被德軍占領後全家遷往阿爾泰省巴爾瑙爾生活。
  • 1917年-1918年,巴爾瑙爾師範學校學習。
  • 1918年-1921年,當地農業部門工作,當地村支書。1921年返回拉脫維亞。
  • 1921年-1933年,商船船員,漁民,消防員。業餘期間開始文學創作,在報刊上發表。1928年加入拉脫維亞共產黨。期間,1930年-1933年,出版《解放的野獸》、

《五層城市》、《穿越海洋》、《無翅鳥》等小說。

  • 1933年-1935年,里加第九圖書館館員。期間,1933年-1934年,出版《漁民之子》第1-2卷。拉齊斯向拉脫維亞文學界描繪了一位意志堅強的英雄—一位孜孜不倦的真理追求者,擁有勞動人民的最好品質。這部小說很受歡迎。此後,拉齊斯決定完全致力於寫作。
  • 1935年-1940年,《Jaunakas zinyas報》工作。拉齊斯被拉脫維亞官方懷疑與蘇聯合作,多次受到警方監視。但他的作品受到時任總統卡爾利斯·烏爾馬尼斯的欣賞,他的人身安全得到了保護。1940年,《漁民之子》被改編成電影,轟動一時。
  • 1940年6月,蘇軍入侵拉脫維亞,當地共產黨發動政變奪權。1940年6月-8月,拉脫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內政部長,發動針對反對派的清洗,並提議拉脫維亞併入蘇聯。
  • 1940年8月-1959年11月,拉脫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人民委員會主席,部長會議主席。蘇德戰爭期間在莫斯科領導拉脫維亞政府。期間,1945年-1948年創作紀實小說《風暴》,講述戰爭英雄們的事跡。1950年-1951年,創作小說《到新的海岸》,反映了蘇聯占領後拉脫維亞農民的命運。1954年4月-1958年3月,蘇聯最高蘇維埃民族院主席。
  • 1960年退休。
  • 1966年2月6日因心梗於里加逝世,享年61歲。葬於里加森林公墓。

拉齊斯是蘇共19-22大代表,第19-21屆中央候補委員。蘇聯第1-5屆最高蘇維埃民族院代表,第2屆拉脫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蘇維埃代表。

Remove ads

作品

拉齊斯一生共出版20部長篇小說,58部短篇小說,6部戲劇和許多新聞報道。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