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美國首府列表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這是美國首都城市的列表,包括作為聯邦、州、島嶼地區、領地、殖民地和印第安人的首府。美國政治體制實行的是憲政聯邦共和制,《美國憲法》不僅確定聯邦和州政府的結構,而且確立聯邦和州政府的職權。根據憲法的規定,州政府不是聯邦政府的下屬;同時,各州都有獨自的州憲法,享有高度的自主權,有獨立的民選官員和政府機構,州長和總統之間不存在從屬的關係,更多類似於合作夥伴的關係,相當於是一個獨立的「小國」。


1800年至今,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一直都是美國的聯邦首都,每個美國州份也有自己的首府,海外屬地同樣如此。大多數州份加入合眾國至今,並未改變首府城市,但在此之前的殖民地、領地、王國和共和國首都,通常發生過多次變更。此外,當前美國境內還有其他政府擁有自己的首都,如德克薩斯共和國、美洲原住民國內屬國和其他未被承認的政府。
Remove ads
國家首都
下列圖表標識城市的建築物,曾經根據《美國憲法》的規定,作為美國的官方首都;或者,是在憲法正式批准生效之前,第二屆大陸會議或邦聯議會的所在地。根據憲法生效前《邦聯條例》的規定,美國沒有永久首都。
美國憲法於1787年正式生效,賦予國會對某個地區行使「專有立法」的權力,該地區「由某些州讓與合眾國,經國會接受,充作合眾國政府所在地(不超過10英里見方)的區域。」[1] 1789年,第一屆美國國會在紐約的聯邦廳舉行會議。[2] 1790年,國會通過建都法案,將國家首都選定在波托馬克河沿岸的一個地點,授權喬治·華盛頓總統動用10年時間完成建都,既是後來成為的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3] 華盛頓總統任命三名選址人員,授權他們選擇建都的具體區域方位,並曾建議將首都稱為「聯邦市」,但三位選址人員決定將新都稱為「華盛頓市」。1871年,國會通過《1871年哥倫比亞特區組織建制法案》,決定首都的正式名稱為「哥倫比亞特區」,不過「華盛頓」的名稱已經流傳下來,而且名頭比「哥倫比亞特區」更響亮,人們將首都稱為「華盛頓」的習慣未改,於是兩個名稱並立而行,稱為「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建設新首都的10年期間,費城成為美國的臨時首都;[4] 這段期間,國會在國會廳舉行會議。[5] 1800年11月17日,第六屆美國國會在華盛頓特區正式召開。[4] 自那以後,除了兩次儀式性的會議之外,國會從未離開過華盛頓特區,其中一次是於1987年7月16日,在費城的獨立廳召開會議,紀念憲法生效200周年;[6] 另一次是於2002年9月6日,在紐約的聯邦國家紀念堂召開會議,紀念911襲擊事件發生的一周年。[7]
Remove ads
州首府
每個州都有一個首府作為其政府所在地。最初十三州中的10個州和其他15個州,至少更換過一次首府;最後一個搬遷首府的州,是1910年的奧克拉荷馬州。在下列圖表中,「起始」顯示該城市開始作為州首府的年份;「MSA/μSA」和「CSA」顯示該城市所屬都市區域的人口,不應被解釋為首府城市影響範圍內的人口,或認為該城市是都會區域的支柱;淺黃色表示人口數據來源是小都市統計區域。
Remove ads
島嶼地區首府
島嶼地區是美國主權之下的屬地,既不屬於五十個州之一,也不屬於哥倫比亞特區,以下列出擁有領地首府的島嶼地區。
前國家首都

夏威夷在歷史上作為一個主權國家(夏威夷王國,1795年至1893年;夏威夷共和國,1894年至1898年),有五個地點曾作為夏威夷的首都:
1898年美國吞併夏威夷,檀香山仍然是夏威夷的首府,首先是夏威夷領地(1900年至1959年),然後是夏威夷州首府(1959年開始)。
德克薩斯在歷史上作為一個主權國家(德克薩斯共和國,1836年至1845年),有七個地點曾作為德克薩斯州的首都:
- 華盛頓(今布拉索斯河畔華盛頓),1836年
- 哈里斯堡(今屬於休士頓的一部分),1836年
- 加爾維斯敦,1836年
- 貝拉斯科,1836年
- 西哥倫比亞,1836年
- 休士頓,1837年至1839年
- 奧斯汀,1839年至1845年
1845年美國吞併德克薩斯,奧斯丁仍然是德克薩斯州的首府。
印第安首府
有些美國原住民部落,尤其是文明五部落,用西方模式的憲法和首都來組織自己的屬國。其他情況,例如易洛魁人擁有悠久的、前哥倫布時期的「國會」長屋傳統,留存著貝殼串珠和火種作為議會記錄,保持特殊的地位。由於它們與美國聯邦政府有正式的政務往來,某種意義上可以視為被官方認可的首府。

- 新埃科塔(1825年—1832年)
新埃科塔設立於1825年,位於現在喬治亞州卡爾霍恩附近,切羅基酋長梅傑·里奇在這裡實現他的夢想和計劃。梅傑·里奇選擇在這個地點建設根據點,是因為它位於歷史悠久的切羅基民族的中心位置,該民族橫跨喬治亞州、北卡羅來納州、田納西州和阿拉巴馬州的部分地區,而且它靠近科納索加河和庫薩瓦提河的交匯處。梅傑·里奇曾多次訪問華盛頓特區和巴爾的摩,為此啟發城鎮的建構布局,同時也融入東南部禮儀複合體的傳統特色。新埃科塔擁有議會大廈、最高法院、切羅基音節文字的出版報刊和幾位民族憲法官員的官邸;成千上萬的切羅基人會聚集在新埃科塔,參加一年一度的民族議會,在附近的河邊露營,以及在空地舉行長時間的跺腳舞,這是許多東南部美洲原住民的傳統。[24]
- 紅土(1832年—1838年)
新埃科塔一直作為切羅基首府,直到1832年喬治亞州禁止美洲原住民大會,防止發生破壞國家的企圖;因此,切羅基民族議會為逃避喬治亞州民兵的征討,搬遷到喬治亞州和田納西州邊界的紅土鎮。紅土鎮擁有的小木屋、石灰岩泉水和公園般的樹林,一直作為切羅基首府的所在地,直到切羅基族因為聯邦政府實施《印第安人遷移法案》,而被迫遷至奧克拉荷馬州印第安領地的眼淚之路。[24]
- 塔勒夸(1839年—1907年、1938年—現在)
塔勒夸位於現今的奧克拉荷馬州,在切羅基人被強制遷移以後,曾經是過去切羅基族的首府。切羅基族在美國內戰結束後開始陷入動盪時期,由於憤怒和對從喬治亞州被驅逐的分歧,切羅基族也陷入內戰。之後,切羅基族在塔勒夸用磚塊建造一座新的議會大廈。這座建築一直作為首府所在地,直到1907年通過《道斯法案》,最終解散切羅基族,塔勒誇成為奧克拉荷馬州切羅基縣的縣治。切羅基民族政府於1938年重建,塔勒夸仍然是現今切羅基族的首府,也是切羅基印第安人聯合基圖瓦部落的首府。
- 切羅基(切羅基印第安人東部支系,20世紀—現在)
大約有400至800名切羅基人逃脫驅逐,因為他們居住在北卡羅來納州煙霧山深處,位於奧科納盧夫蒂河沿岸的一塊隔離地帶,這塊土地後來在南方邦聯上校威廉·霍蘭德·托馬斯的幫助下,購買成為切羅基人擁有和控制的土地。[25] 直到20世紀,他們的後代組成東部切羅基印第安人部落,其首府位於北卡羅來納州的切羅基,位於部落控制的夸拉邊界。
Remove ads
- 溫泉城(約1837年—1866年)
克里克族從阿拉巴馬州-喬治亞州的故鄉遷出後,民族政府在溫泉城附近召開會議,根據早前與聯邦政府簽署《庫塞塔條約》,溫泉城是克里克族的新領土。由於部分克里克族在美國內戰中與南方邦聯合作,聯邦因此強制克里克族簽署《傑克森堡條約》和《華盛頓條約》,割讓超過3,000,000英畝(1,200,000公頃)土地,占現在阿肯色州土地的一半面積。[26]
- 奧克馬爾吉(1867年—1906年)
奧克馬爾吉在美國內戰後曾經作為民族首府,它可能是以梅肯奧克馬爾吉河附近的奧克馬爾吉土丘命名,這是庫薩和後來克里克人的主要城鎮。奧克穆爾吉土丘於1821年根據《印第安泉條約》被非法割讓,這裡建有土丘,是東南部禮儀複合體的一部分;然而,克里克族在被迫遷移前,還有其他傳統的「母城」。
- 奧農達加(約1450年—現在)
易洛魁聯盟又名霍迪諾肖尼(意為「長屋人民」),是紐約州北部最初五個及後來六個易洛魁語言和文化民族之間的邦聯。[27] 當中包括塞尼卡族、卡尤加族、奧農達加族、奧奈達族、摩和克族,以及1722年後加入的塔斯卡洛拉族。自1450年左右聯盟成立以來,奧農達加族一直享有主辦易洛魁大議會的特權,並享有火種和貝殼串珠守護者的地位;至今,他們仍然在奧農達加保留地的官方駐地,擔任這些職務。[28] 如今,六個長屋部落民族,分布在紐約州和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原住民保留地,他們至今仍保留著傳統的議會形式,並宣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代議制民主」。[29]
- 吉莫森鎮(阿勒格尼保留地)、歐文(卡特羅格斯保留地)
塞尼卡族的屬國成立於1848年,擁有兩個首府城市,每兩年輪換一次。吉莫森鎮是於1960年代阿勒格尼水庫建成後,才建立的首府;塞內卡人在斯廷堡還有一座行政長屋,但他們並不認為該地點是首府。

溫多羅克(納瓦荷語:Tségháhoodzání)是一座位於亞利桑那州的小城市,從1936年至今,它是納瓦霍族的首府和政府所在地。納瓦霍族是北美最大的美洲原住民主權屬國,它位於聖麥可斯分會的境內,毗鄰亞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的州界。溫多羅克是納瓦霍民族政府的所在地,園區內有納瓦霍族委員會、納瓦霍族最高法院、納瓦霍族總統和副總統辦公室,以及許多納瓦霍民族政府的辦公大樓。
不被承認的國家首都
在美國目前的邊界內,有一些自行宣告成立的國家,它們未被正式承認為合法獨立的主權實體;然而,這些國家在其存在期間,確實對其所在地區擁有事實上的控制權。

1776年7月4日,聯邦發表《獨立宣言》宣告美國脫離英國獨立,並最終在美國獨立戰爭獲得勝利。在此之前,代表英屬美洲的部份殖民地曾經召開過幾次會議;然而,這些機構未能夠解決從英國獨立的問題,因此沒有被指定為國家首都。第二屆大陸會議涵蓋美國宣布獨立的時期,但在當時尚未建立永久國家首都。
佛蒙特在加入美國成為第十四個州之前,是一個未被大陸會議承認的獨立共和國,稱為佛蒙特共和國(1777年至1791年),共有三座城市曾經作為共和國的首都:
- 西敏鎮,1777年
- 溫莎,1777年至?年
- 卡斯爾頓,?年至1791年
富蘭克林自由共和國是一個自治、分離主義的美國領土,在美國革命結束後不久建立,其領土被北卡羅來納州提議割讓給聯邦政府,以幫助償還與美國獨立戰爭有關的債務;然而,當北卡羅來納向國會提出的提議未得到執行,並且最初的割讓提議被撤銷時,這塊領土從北卡羅來納州脫離自治。富蘭克林成立的目的,是擬定成為美國的第14個州;然而,富蘭克林始終未被正式接納成為美國聯邦,並且只存在四年,後來併入成為田納西州的一部分。共有兩座城市成為首都:
- 瓊斯伯勒,1784年至1785年
- 格林維爾,1785至1788年
馬斯科吉國是西屬佛羅里達的美洲原住民屬國,由英國人威廉·奧古斯都·鮑爾斯建立,他擔任該國的「總督」、憲法起草人和國旗設計者。[33] 該國由克里克人和塞米諾爾人的幾個部落組成,存在於1799年至1803年。在此期間僅有一個首都:
- 米科蘇基[34],1799年至1803年
西佛羅里達共和國是一個短命國家,於1810年脫離西屬西佛羅里達領土。它由現今路易斯安那州的佛羅里達堂區和現今密西西比州與阿拉巴馬州的莫比爾區組成(西佛羅里達共和國不包括現今佛羅里達州的任何部分)。該地區的所有權在西班牙和美國之間一直存在爭議,美國聲稱其已包含在1803年的路易斯安那購地;同時,當地的定居者反對西班牙殖民的控制,他們在1810年發動起義,建立西佛羅里達共和國,在定居者起義和宣布獨立的兩個月內,詹姆斯·麥迪遜總統派遣美國軍隊占領此地。1812年,美國不顧西班牙的反對,正式將其吞併,並將領土劃分為奧爾良領地和密西西比領地。在其短暫存在期間,西佛羅里達共和國的首都是:
- 聖弗朗西斯維爾,1810年
印第安溪共和國是現今新罕布夏州境內的一個未受承認的獨立國家,位於新罕布夏州沿著現今加拿大魁北克省(英國殖民時期的下加拿大)的邊界部分。
- 整個地區後來建制成為匹茲堡,1832年至1835年
威廉·L·托德設計的熊旗原件(攝於1890年)
現今加利福尼亞州的官方旗幟
美墨戰爭期間,現今加利福尼亞州中北部的部分地區宣布從墨西哥獨立,建立加利福尼亞共和國,史稱「熊旗起義」。該國只存在一個月就宣告解散,並加入進擊的美國軍隊。1948年,墨西哥割讓領土給美國,所以其聲稱擁有的領土成為美國的一部分。
短暫存在的加利福尼亞共和國從未得到美國、墨西哥或任何其他國家的承認,其使用的旗幟上有加州灰熊的輪廓、孤星和「加利福尼亞共和國」字樣,後來被稱為「熊旗」,這面旗幟成為加利福尼亞州州旗的設計基礎。
加利福尼亞共和國有一個事實上的首都:
- 索諾馬,1846年

美利堅聯盟國(南方邦聯)存在期間,曾經有過兩個首都城市。第一個首都成立於1861年2月4日,設立在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直到1861年5月23日,維吉尼亞州脫離聯邦後,首都才於5月29日遷至維吉尼亞州里奇蒙。
南方邦聯的各州首府仍舊保持不變,儘管隨著聯邦軍進攻,這些首府城市被轉變成為軍區,有些邦聯政府被迫搬遷,並與聯盟軍一同四處游移。
- 蒙哥馬利,1861年2月4日至1861年5月29日
- 里奇蒙,1861年5月29日至1865年4月3日
1863年至1864年,密西西比州瓊斯縣發動起義,反抗南方邦聯的統治,並以瓊斯自由邦的名義獲得實際上的獨立,與南方邦聯軍發生過多次小規模衝突。1864年春,起義者已經有效控制該縣,在埃利斯維爾法院升起合眾國國旗,並向北方聯邦將領威廉·T·謝爾曼致信,宣布瓊斯縣脫離南方邦聯獨立。[35]
瓊斯縣起義有著截然不同的特徵,它是從局部衝突演變成全面的獨立戰爭,美國歷史學者對該縣是否真正脫離統治,仍然存在一些爭議,部份認為該縣並未完全脫離,缺乏官方文件使得情況變得難以評估。[35]
- 埃利斯維爾,待考
歷史上的殖民地、領地和州首府

美國獨立戰爭期間,十三殖民地的大部分首府都曾經遭到英國軍隊占領或襲擊;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1812年戰爭、南北戰爭以及1680年—1692年新墨西哥州發生的普韋布洛起義期間,州政府僅能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運作。
美國歷史上有22個州首府作為首都的時間,比其所在州加入聯邦建制的時間還要長,因為它們曾是前領土、殖民地或共和國的首都。馬波士頓自1630年以來,一直都是麻薩諸塞州首府,它是美國歷史最悠久、持續運行的首府城市;新墨西哥州聖達菲是最古老的首府城市,它於1610年成為首府,僅因前述發生的普韋布洛起義而中斷;佛羅里達州聖奧古斯丁是一座更古老的西班牙城市,它從1565年至1820年左右,成為西班牙殖民地首府,歷時250多年。
以下圖表包含的信息,包括:
- 州份、建州年份和現今州首府均以粗體顯示。注意:對於美國最初的十三個州(以前是大不列顛王國在大西洋沿岸的十三殖民地),建州年份顯示為1776年,即是合眾國發布美國獨立宣言的年份,而不是每個州隨後批准《1787年美國憲法》的年份(參閱按加入聯邦日期排列的美國州份列表)。
- 年份列出每個首府城市成為首府的開始日期;除非另有說明,否則結束日期即是繼任城市的開始日期。
- 歷史上的首府城市如果位於當前州份界線之外,將用括號註明這座城市當前的所在州份。
另見
註解
參考資料
衍生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