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胡啟立
前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胡啟立(1929年10月6日—),陝西省榆林市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家,原正國級領導人(後降為副國級)。1948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參加工作,北京大學機械系畢業,大學文化。新中國成立後歷任北大團委書記,全國學聯主席。「文革」時期遭受打擊。粉碎四人幫後歷任清華黨委副書記兼副校長,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青聯主席。改革開放後歷任中共天津市委書記兼市長,中央辦公廳主任,中央書記處書記和中央政治局委員。1987年11月被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時擔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排名第一的書記,負責常務工作。1989年在六四天安門事件中,因同情學生運動,支持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趙紫陽,在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上被免去黨內領導職務,僅保留中央委員會委員資格。1991年復出工作。1998年3月,當選第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名義上恢復「黨和國家領導人」地位(國家級副職)。
Remove ads
生平
1946年至1951年,胡啟立在北京大學物理系、機械系學習。大學畢業後,留校從事學生、共青團委工作,1951年至1956年任共青團北京大學委員會書記,受到時任共青團中央負責人胡耀邦的賞識。1955年8月,胡啟立在當選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主席後,受到毛澤東的接見。1956年被調入共青團中央聯絡部,曾經擔任駐捷克布拉格國際學生聯合會書記處書記、副主席。1961年,在胡耀邦的推薦下,共青團九屆三次會議破格增選胡啟立為團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1] ,為其日後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毛澤東在1966年8月警告共青團中央,稱胡耀邦、胡克實、胡啟立等負責人犯了「錯誤」。胡啟立隨即被下放到「五七幹校」勞動,直到1972年才被恢復工作[2]。 此後,他歷任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西吉縣委副書記,固原地委副書記,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委辦公廳主任等職。1977年,返回北京,出任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1978年,出任團中央書記處書記、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主席。
Remove ads
1980年,隨著胡耀邦接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啟立迅速成為當時中國政壇上的一顆新星。於1980年6月出任中共天津市委書記、天津市市長。1982年4月,升任中央辦公廳主任;同時,在當年9月召開的中共十二大上,當選中央委員;後又當選中央書記處書記,正式進入中共領導層。在1985年9月召開的中共十二屆五中全會上,中共高層人事大調整,一批元老退休,胡啟立與田紀雲、喬石、李鵬等「新秀」被增補為中央政治局委員。[3]
1987年,胡耀邦因反「資產階級自由化」不力下台,在趙紫陽的保護下,胡啟立並沒有受到影響。在1987年11月2日舉行的中國共產黨十三屆一中全會上,時年58歲的胡啟立晉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排名第四);同時還兼任中央書記處排名第一的書記,負責書記處的常務工作。媒體評論認為,當時年富力強的胡啟立有力成為中共的第三代接班人。[4]
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前後,因同情學生運動,胡啟立與閻明復、芮杏文等中共高級領導,隨總書記趙紫陽下台。胡啟立被免去政治局委員、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的職務,但仍保留中央委員會委員資格。
1991年,胡啟立復出工作,被安排到原機械電子工業部,擔任排名最後的副部長,級別為副部級。1993年3月,出任恢復設立的電子工業部部長,成為正部級幹部。在任部長期間,胡啟立倡導對中國電信業進行改革,積極推動中國聯通的成立,引入競爭,最終促使郵政和電信於1998年分離。[5]
1998年3月舉行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九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68歲的胡啟立當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再次進入國家級副職黨和國家領導人行列,成為了其原來在天津的副手李瑞環(時任全國政協主席)的下級。2003年3月,73歲的胡啟立屆滿離任。自2001年起,胡啟立還一直擔任中國福利會主席和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主席等職務。2016年11月,不再擔任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主席[6]。2017年9月,不再擔任中國福利會主席[7]。
2019年9月30日,胡啟立出席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招待會[8];10月1日,胡啟立出席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9]。
2021年7月1日,胡啟立出席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10]。
著作
- 《中國信息化探索與實踐》電子工業出版社 2001,內容分為三篇。第一篇主要包括我國電子工業的形勢和任務,存在的主要問題。第二篇匯集了講述推進信息化建設和實施「金」字系列工程。第三篇收錄的文章集中討論了發展微電子技術,打好電子工業基礎等方面的問題。
- 《「芯」路歷程:909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工程紀實》電子工業出版社 2006-02
家庭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