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阿什蘭級船塢登陸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阿什蘭級船塢登陸艦
Remove ads

阿什蘭級船塢登陸艦美國海軍第一級船塢登陸艦。它們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建造的。船塢登陸艦(船體分類LSD)是一種輔助戰艦,旨在支持兩棲作戰。為美國海軍建造了 8 艘艦艇,並一直服役到 1960 年代。其中兩艘被出售出口海外,一艘加入中華民國海軍,另一艘加入阿根廷海軍。兩艘移交的艦艇一直服役至 20 世紀 80 年代。八艘船全部報廢。

快速預覽 阿什蘭級船塢登陸艦, 概況 ...


Remove ads

設計與描述

阿什蘭級是第一艘為美國海軍設計和建造的船塢登陸艦。儘管最初美國規劃者對這種艦艇類型不感興趣,但根據英國參謀部的要求制定了一項設計,該要求要求一艘船尾有可浸水甲板的艦艇能夠操作至少兩艘英國登陸艇坦克。該船型最初被指定為「坦克登陸航母」(TLC)。 [1]船塢登陸艦的設計能夠長距離移動較小的預裝兩棲戰艦[2]阿什蘭級艦艇長454英尺(138公尺)水線457英尺9英寸(139.52米)總體梁數為72英尺2英寸(22.00米)和15英尺10英寸(4.83米)的遠洋吃水最大吃水深度為18英尺(5.5米) 。 [2] [3]這些船隻的輕型排水量為4,032長噸(4,097公噸) ,滿載排水量為5,746 long ton(5,838 t) 。 [2] [4]在裝載和航行時,其排水量為7,100 long ton(7,200 t)和13,490 long ton(13,710 t)當井甲板被洪水淹沒時。 [4]他們的補數是 254。 [2]

這些船舶由兩個軸驅動,由兩個Skinner Uniflow往復式發動機提供動力,由兩個雙鍋爐供給蒸汽,產生7,400匹指示馬力(5,500千瓦特) 。這使得船塢登陸艦的最大速度為15.4(28.5公里每小時;17.7英里每小時) ,航程為7,400海里(13,700公里;8,500英里) 15節(28公里每小時;17英里每小時) 。 [2] [3] [a]在美國海軍服役時,阿什蘭配備了單發Mk12 5吋38倍徑砲火炮,兩門雙聯裝40 毫米(1.6 英寸)火砲和兩門四聯裝40 毫米火砲和十六門20 毫米(0.79 英寸)火砲。。 [2] [6] [b]

Remove ads

兩棲能力

他們的井圍甲板延伸至船長的四分之三,測量長度為103乘13.3米(337英尺11英寸乘43英尺8英寸) 。 [3] [7]通往井圍甲板的船尾門尺寸為19英尺(5.8米) 。 [6]最初的設計要求能夠運輸 16 艘機械化登陸艇(LCM),每個 LCM 能夠搭載一輛坦克。擁有四輛 TLC 就可以運輸一個中型坦克(包括 48 輛坦克)。此外,這些艦艇還必須運送280名車輛人員,並在滿載的情況下保持15節的持續航速,以跟上入侵艦隊的步伐。最終設計允許這些艦艇搭載兩艘英國193英尺(59米)並排的登陸艇坦克(LCT)或三輛美國Mk 5 LCT ,其中一輛在另外兩輛並排的前方,或 14 輛 LCM 或1,500 long ton(1,500 t)井甲板上的貨物。此外,它們還可以儲存12,000美制加侖(45,000公升;10,000英制加侖)的車輛燃料,除了總部工作人員外,還可容納多達 24 輛車輛的工作人員。 [8]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 1943 年 11 月開始,在井甲板頂部建立了甲板,使卡車和DUKW等輕型車輛的承載能力增加了一倍。進一步的補充包括在新甲板下方和井圍甲板頂部安裝夾層或翼梁甲板,以再次增加小型車輛的承載能力,甲板通過坡道連接,允許車輛通過船尾開到船上。 [9]

Remove ads

艦名列表

更多資訊 阿什蘭級建造數據[10], 舷號 ...

建築和職業

1941 年 11 月 26 日,美國海軍訂購了 8 艘 LSD 在加利福尼亞州奧克蘭的摩爾干船塢公司船廠建造。 [1]它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最激烈的時期開始服役,並在太平洋戰場上服役,參加了幾次重大入侵,包括菲律賓塞班島[11]沖繩島[12]硫磺島戰役。 [13]戰爭結束後,這些船隻被置於儲備狀態。 [11]戰爭期間,運輸PT艇掃雷艇等小型船隻的能力有時會導致批評,稱阿什蘭級艦艇無法勝任其主要任務。此外,登陸艦碼頭還設有修理車間,其中一些在前沿區域充當修理船。 [9]他們在韓戰中重新啟用,參加艦隊演習[13] Epping Forest在韓國水域開展行動,參與掃雷行動,這是LSD的首次行動。 [12] 1954年,貝爾格羅夫號是監視城堡行動比基尼環礁核試驗的艦隊的一員,並於1957年再次參加了哈德塔克行動I。 [13] 1956 年,阿什蘭重新配置為運營六架馬丁 P5M-2 馬林魚飛機,然後於 1957 年再次退役[11]

1956 年,懷特馬什號退役,但仍與文職船員一起服役,作為軍事海上運輸服務(MSTS) 的一部分。懷特·馬什一直在此服役,直到被調往台灣[14]林登瓦爾德號也曾服役於 MSTS,但後來被美國海軍重新收購。 [15]越戰期間,貝爾格羅夫岡斯頓霍爾南越海岸附近行動,並執行了多次運輸任務以支持那裡的行動。 [13] [16]林登瓦爾德還參加了1965年美軍在多明尼加共和國的登陸。 [15]

Remove ads

出口

韓戰結束後,中華民國海軍尋求擴大其兩棲能力,以防有機會入侵中國大陸。他們於1960年11月17日租借了White Marsh ,並將該船更名為Tung Hai ,並賦予其三角旗編號191。該船後來於1976年5月被徹底購買,並更名為中正號,舷號為639。中正於1988年被廢棄。 [17]

1970年4月24日,阿根廷購買了Gunston Hall ,並將該船重新命名為Candido de Lasala ,旗號為Q43, [18]後來為B10。 [7]坎迪多·德拉薩拉既用作登陸船碼頭,又用作小型船隻的補給船。該船於1982年被刪除。 [18]

圖片

紀錄

引文

參考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