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蘇澳鎮

臺灣宜蘭縣的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蘇澳鎮
Remove ads

蘇澳鎮臺灣話Soo-ò-tìn客家話Sû-o-chṳ́n)位於台灣宜蘭縣東南部,東濱太平洋,是北臺灣前往東臺灣必經的城鎮。境內的蘇澳港提供散裝貨輪與海軍168艦隊使用,為中華民國海軍的四大重鎮之一。另一漁港南方澳漁港則為臺灣重要的近海及遠洋漁業港口。

快速預覽 蘇澳鎮Suao Township 舊稱:施八坑、港口, 國家 ...

交通方面,蘇澳鎮是蘇花公路臺鐵北迴線的起點與蔣渭水高速公路的終點。北迴線開通前,蘇澳鎮是北北基地區與花東地區的交通孔道,因往來花蓮的耗時使其成為蘇花公路的中繼點,並有數間商家與旅館位於其境內的蘇澳車站一帶。後因北迴線的開通使其經濟發展受挫。但由於當地的軍港戰略地位重要,在拉法葉艦建軍後,海軍吸入大量的消費人口。加上南方澳、白米木屐村、蘇澳冷泉等重要觀光資源的宣傳,以及蔣渭水高速公路的通車,促使蘇澳觀光人潮相當熱絡。

Remove ads

歷史

Thumb
1944年美軍繪製的蘇澳地圖

關於蘇澳的地名,澳在漢語是指港灣的意思,1938年日本人安倍明義田野調查,所著《臺灣地名研究》認為蘇是「百餘年前移民團統領蘇士尾」而得名,但蘇士尾此人不見於歷史文獻中。另一說是西班牙人以守護聖人命名的聖路連蘇(San Lorenzo)演變成蘇澳[1]

宜蘭地名台灣番政志將羅馬字(Santa Catalina)翻譯為「聖塔.卡塔利那」,宜蘭縣志翻譯為「三打卡打里拉」。[2]

清代時期傳說曾為海盜蔡牽的根據地。

日治時代第一任總督樺山資紀,於1873年任職海軍少佐時曾渡海來蘇澳一帶勘查,並調查當地原住民的生活與關係。離去後清政府大為緊張,於次年派都督羅大春修築蘇花古道,以加強對後山的統治。

日治後此地設蘇澳街,為台北州蘇澳郡役所所在地。

戰後中華民國接管臺灣。至1945年12月起,全臺灣劃分為八縣九市,蘇澳鎮屬臺北縣蘇澳區[3]:21[4]:240。蘇澳鎮下分蘇東里、蘇西里、蘇南里、蘇北里、長安里、永昌里、永春里、永樂里、聖湖裡、新城裡、隘丁里、永榮里、存仁里、頂寮里、新華里、港邊里、北濱里、南安里、南興里、南寧里、南強里、朝陽里、東澳里等22個里[4]:240。1947年2月4日,裁撤蘇澳區署,改隸羅東區[3]:21。1950年,宜蘭立縣,蘇澳鎮改隸宜蘭縣[5]:73。之後境內里數歷經七次變更,至2013年4月1日起,蘇澳鎮共轄26個里[4]:240-241

Remove ads

地理

人文

蘇澳地形複雜與多樣為其特色。因地理阻隔大致可分為數區域:

龍德、頂寮:位於蘇澳鎮北方,新城溪北岸。舊名猴猴(Qauqaut,噶瑪蘭族語),為龍德工業區所在地,此為宜蘭縣內最大的工業區。

新城、馬賽、無尾港:位於蘇澳鎮北方,新城溪南岸,南以七星嶺丘陵與蘇澳市區為界。簡稱為「新馬」。為工業、農業中心。馬賽(Basay/巴賽)為噶瑪蘭語。臺二線以東有三處聚落--大坑罟、功勞埔、岳明新村,其中嶽明新村名稱來自於紀念沈之岳,是台灣規模最大的大陳新村隘丁城位於馬賽南方。

蘇澳市區、聖湖:位於七星嶺丘陵之南,為一谷地地形,中有蘇澳溪流過。為蘇澳鎮人口較稠密之處,尤以聖湖為最。聖湖舊名畚箕湖,為一低窪地區,為住宅中心;蘇澳四里(蘇東、蘇南、蘇西、蘇北)為商業、行政與住宅中心,鎮內銀行、服務業多設置於此處。

白米區:位於蘇澳市區之南,亦為一谷地,舊名「過溪仔」,因早期到達需經白米溪故稱。山區盛產水泥原料石灰岩(硫酸鈣),外表白色似米,故稱為「白米甕」。為水泥工業與石礦工業集中地。包含四個里(永光、長安、永春、永樂)。

Thumb
南方澳

南方澳區:位於蘇澳市區之東,為一繁榮漁村,舊名「南風澳」因早期漁船躲避南風而靠岸之處。分為三大漁港,人口稠密,曾於民國60年代為台灣人口密度最高之地區。該處有地理上一特色「陸連島(連島沙洲)」,由內埤漁港南側之沙灘連結,該島上有豆腐岬為戲水聖地。內埤沙灘更因其美景,常榮登於旅遊雜誌推薦之情侶必遊去處之一。然該處有俗稱「瘋狗浪」之巨浪,往往有遊客不慎淪為波臣,受難者家屬因此興建觀音石像以求平安。

Thumb
東澳灣及烏石鼻

東澳:離蘇澳市區約14公里處,以東澳嶺與白米區相隔,需行經蘇花公路北迴鐵路方可到達。該處有水泥工業,以及美麗的沙灘著稱。其南方有烏石鼻,為一半島突出海岸,現為野生動物保護區。由於日治時期原漢分治政策,東澳地區被分成兩半,以台9線蘇花公路為界,東邊沿海地帶,漢人居多,為蘇澳鎮東澳里。西邊靠山地帶,泰雅族原住民居多,為南澳鄉東岳村。

南澳(南強里、朝陽里):位於蘇澳鎮最南端。以蘇花公路南澳鄉為界。該處又稱為大南澳,較靠近海岸,為南澳北溪與南澳南溪的出海口。為一農業中心。由於日治時期原漢分治政策,南澳地區亦被分成兩半,以台9線蘇花公路為界,東邊沿海地帶,漢人居多,為蘇澳鎮南強里、朝陽里(日治時期名為浪速,Naniwa)。西邊靠山地帶,泰雅族原住民居多,為南澳鄉南澳村。兩里因距蘇澳市區偏遠(將近26公里),而曾有改歸屬於南澳鄉之議。

氣候

更多資訊 蘇澳(平均數據1991-2020年,極端數據1982-2021年更新中), 月份 ...
Remove ads

特別記錄

  • 1994年9月1日於蘇澳鎮南方澳登陸的中度颱風葛拉絲,於蘇澳創下17+級風(68.6m/s)的紀錄,並造成宜蘭縣冬山鄉的三座鋼造供給電源高壓電線塔完全倒塌,以至全縣大停電。
  • 2008年9月28日於南澳鄉登陸的強烈颱風薔蜜,於蘇澳創下17+級風(62.4m/s)的紀錄,吹倒多根電線杆與屋舍,造成重創;馬賽國小因此停止上課,進行恢復工作。為自1994年葛拉絲颱風侵襲後,十五年內再次發生17級以上強風的紀錄。聯合新聞網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2010年10月21日因受到強烈颱風梅姬外圍環流與東北季風的共伴效應影響,蘇澳鎮冷泉路白雲寺土石坍塌,造成9人罹難。當天雨量累積939毫米,破蘇澳氣象站於民國70年設站以來的最大單日雨量紀錄,下午2時降下181毫米也同時創下台灣平地時雨量最高紀錄,蘇澳鎮內各地淹水災情嚴重,水淹一至二層樓高,蘇花公路路基掏空,多人受困。
  • 2015年9月28日於南澳鄉登陸的強烈颱風杜鵑,於蘇澳創下17+級風(68.4m/s)的紀錄。並刷新同年8月8日在花蓮縣秀林鄉登陸的中度颱風蘇迪勒17+級風(66.1m/s)於同氣象測站的紀錄,造成宜蘭縣災損嚴重。
Remove ads

人口

更多資訊 年份, 人口 ...

1955年,蘇澳鎮人口計有31,488人[6]:435。由於政府在1955年規劃安排從大陳島撤退來臺的外省新移民進駐蘇澳,形成「岳明新村」,一年間蘇澳鎮的人口增加了3千多人。之後蘇澳鎮人口數除了在1960年因雪莉颱風造成大量傷亡而減少,其餘年份大致呈現穩定成長[6]:437。1960年代,隨著宜蘭縣政府在溪南地區規劃工業區,加上蘇澳港的建設發展,頻繁的工程建設、持續進行的礦業工作與漁港擴建引入外來漁民等因素,致使蘇澳鎮擁有大量就業機會,人口持續穩定成長[6]:437-438。至1980年代後,隨著北迴鐵路的通車,加上礦產事業的沒落,蘇澳舊市區人潮衰減,而使蘇澳鎮的人口在1981年達到55,599人的巔峰值後,開始轉為負成長[6]:438

根據宜蘭縣蘇澳鎮戶政事務所統計,2024年底蘇澳鎮戶數約1.5萬戶,人口約3.7萬人,鎮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里分別是永榮里與東澳里,2024年底兩里人口分別為4,607人與320人[7]。蘇澳鎮與宜蘭縣其他地區相同,面臨人口老化少子化的問題,2024年底時,蘇澳鎮人口中有9.09%是0至14歲人口,67.60%是15至64歲人口,23.31%是65歲以上人口,是宜蘭縣老年人口佔比最高的行政區[8]

Remove ads

政治

歷屆鎮長

更多資訊 屆次, 姓名 ...
Remove ads

鎮政組織

Thumb
蘇澳鎮公所

蘇澳鎮公所是蘇澳鎮最高層級的地方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鎮自治的行政機關,同時負責執行縣政府及中央機關委辦事項,蘇澳鎮的自治監督機關為宜蘭縣政府。鎮長由全體鎮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一次。蘇澳鎮公所並置鎮政會議,為鎮政最高決策機構,在鎮長之下,設有5課4室等9個內部單位及5個附屬機關[10]

蘇澳鎮民代表會是蘇澳鎮的最高民意機關,代表蘇澳鎮全體鎮民立法和監察鎮政。鎮民代表由公民直選選出,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蘇澳鎮民代表會共有11位鎮民代表,分別為第一選區1席鎮民代表、第二選區2席鎮民代表、第三選區4席鎮民代表、第四選區4席鎮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11位鎮民代表互選產生[11]

行政區

現今蘇澳鎮行政範圍的確立,來自於1945年將原屬蘇澳郡蕃地的西帽、烏岩、東澳、大南澳等地納入蘇澳街街域。戰後改為「蘇澳鎮」,屬臺北縣蘇澳區[4]:239。1947年2月4日,裁撤蘇澳區署,蘇澳鎮改隸臺北縣羅東區[3]:21。1950年,調整行政區域,蘇澳鎮改隸新成立的宜蘭縣[4]:240

蘇澳鎮共轄26個里,其行政區域分布情形為[4]:243-252

更多資訊 次分區, 里名 ...

觀光資源

Thumb
台灣畫家李梅樹所繪製的蘇澳漁港情景

每年夏季為旅遊旺季,以蘇澳冷泉與海洋風情著名的蘇澳,吸引台灣各地觀光客前往拜訪。

飲食名產

  • 鯖蔥燒
位於南方澳靠近南寧魚市場附近,使用在地鯖魚製作的點心,成為南方澳特色美食之一
  • 鮮魚湯
位於江夏路上的商家,以南方澳新鮮漁產做為料理食材新鮮現煮,更為地方所讚譽。
蘇澳羊羹本鋪、鳳鳴羊羹本鋪。前身是日治時代時日本人中村真一於1903年開設的臨海羊羹,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引揚歸國前將店鋪傳給弟子翁鳳鳴,營業至今。
於縣內其他鄉鎮亦有製作。為道地宜蘭名產。
南方澳漁港的海產豐富,且本地為全台僅次於屏東縣東港鎮的第二大黑鮪魚產地。

地方節慶

  • 冷泉嘉年華:每年七月中下旬。
  • 南方澳鯖魚節:每年十月中旬。
  • 鯖魚祭:每年中秋節前後。

著名寺廟

體育設施

  • 北濱公園
  • 蘇澳運動公園
  • 冷泉運動公園
  • 蘇澳鎮立游泳池

教育

高級中等學校

  • 國立蘇澳高級海事水產職業學校(1959):宜蘭縣蘇澳鎮蘇西里蘇港路213號
  • 宜蘭縣立慈心華德福教育實驗高級中等學校(蘇澳校區):宜蘭縣蘇澳鎮中山路二段1號 高中部借用蘇澳國中教室設有3班

國民中學

國民小學

Thumb
蓬萊國小
  • 宜蘭縣蘇澳鎮蘇澳國民小學
  • 宜蘭縣蘇澳鎮士敏國民小學
  • 宜蘭縣蘇澳鎮岳明國民小學
  • 宜蘭縣蘇澳鎮馬賽國民小學
  • 宜蘭縣蘇澳鎮永樂國民小學
  • 宜蘭縣蘇澳鎮育英國民小學
  • 宜蘭縣蘇澳鎮南安國民小學
  • 宜蘭縣蘇澳鎮蓬萊國民小學
  • 宜蘭縣蘇澳鎮北濱國民小學(1920-1975):宜蘭縣蘇澳鎮蘇東里北方澳小澳
  • 宜蘭縣蘇澳鎮蓬萊國民小學東澳分校(1948-1984):宜蘭縣蘇澳鎮東澳里
  • 宜蘭縣蘇澳鎮蓬萊國民小學海岸分校(1948-1984):宜蘭縣蘇澳鎮朝陽裏海岸路
  • 宜蘭縣蘇澳鎮永樂國民小學西帽山分校(1964-1978):宜蘭縣蘇澳鎮朝陽里

醫療

交通

鐵路

Thumb
Thumb
列車自蘭陽平原經過蘇澳新站不久後,自此便開始轉向山區駛入,不僅交通上是北接宜蘭線、南銜北迴線,也是地理位置上的轉折站。
臺灣鐵路管理局

公路

公車資訊

  • 宜蘭縣市區公車
    • 首都客運
      • 241 羅東轉運站-蘇澳新站
    • 國光客運
      • 122 蘇澳轉運站-粉鳥林
      • 紅2 宜蘭轉運站-南方澳(假日行駛)
      • 綠28 蘇澳新火車站-豆腐岬風景區
      • 1766 南方澳-烏石港(平日行駛)
      • 1767 南方澳-純精路-頭城(平日行駛)
      • 1791 羅東-清水-南方澳
      • 1797 羅東-岳明新村(部分班次經清水)
      • 1799 蘇澳-永樂里
    • 葛瑪蘭客運
    • 大都會客運
      • 121 蘇澳轉運站-龍德工業區-利澤簡-羅東轉運站

港口

Thumb
蘇澳港
Thumb
蘇澳海軍中正基地

相關著作

  • 《樺山資紀蘇澳行》,藤崎濟之助著,林呈蓉譯。
  • 《冷泉心影》,鍾梅音著,1951年。
  • 《南方澳大戲院興亡史》,邱坤良著。
  • 《南方澳海洋紀事》,紀錄片,李香秀導演,2004年第41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 《蝴蝶》,張作驥導演,2008年電影,以南方澳蘭嶼為故事背景。
  • 《鯖旅行》.宜蘭縣討海文化保育協會著
  • 《靠海女人的肖像》.宜蘭縣討海文化保育協會著
  • 《懷舊e圖像》南方澳建港90週年紀念 .宜蘭縣討海文化保育協會著
  • 《鱻魚e味》 林文集著
  • 《北方澳》 朔源.傳奇.故事 .賴榮興著
  • 《海海人生》 南方澳媳婦的漁港見聞手記

相關條目

注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