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蘇澳街
臺灣日治時期1920至1945年之行政區劃,1933年前為蘇澳庄,隸屬台北州蘇澳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蘇澳街為臺灣日治時期1943年10月至1945年10月間存在之行政區,轄屬臺北州蘇澳郡。其原為1920年10月成立的蘇澳庄,自1943年10月升格為蘇澳街,現今為宜蘭縣蘇澳鎮。另外,蘇澳街為臺灣日治時期行政區劃中唯一「一郡一街」者。

介紹
蘇澳街的地形主要為山坡地,平地面積稀少。其主要靠著蘇澳港而發展,蘇澳港為臺灣東部唯一的良港,亦為蘭陽地區重要的物資移出入港。在陸上交通方面,蘇澳街為鐵道宜蘭線的終點以及東海乘合自動車花蓮港線的起點,可謂是臺灣東北部海陸交通的樞紐。1943年,蘇澳都市計畫第一期工事已完成。隨著蘇澳庄的工業發展,臺灣化成工業株式會社已進行了第二、三期的擴張計畫;生產電石的臺灣電化株式會社亦設置於此。加上計畫中的都市計畫第二期工事和進一步的蘇澳築港計畫,在臺北州的申請下,臺灣總督府考量蘇澳庄的各項建設、工業發展以及伴隨的人口激增,於1943年10月1日將蘇澳庄升格為蘇澳街[1]。
行政區劃
蘇澳街在清治時期及日治時期初期原屬利澤簡堡的街庄及蕃地,在1896年6月23日隸屬臺北縣宜蘭支廳,在1897年6月10日隸屬宜蘭廳。1898年6月28日,隸屬「羅東辨務署」[2];同年7月15日,隸屬利澤簡支署、蘇澳支署[3]。1900年1月26日,蘇澳支署所轄「大坑罟庄」改隸利澤簡支署。1900年10月1日,宜蘭廳分支機構「辦務署」改為「出張所」,蘇澳地區隸屬「利澤簡出張所」、「蘇澳出張所」;同年12月17日,宜蘭廳實施街庄整併,蘇澳地區整併為以下9庄[4]:
- 利澤簡堡:蘇澚庄、隆恩庄、馬賽庄、功勞埔庄、港口庄、糞箕湖庄、猴猴庄、隘丁庄、新城庄。
1901年1月11日,宜蘭廳的區管轄範圍調整,蘇澳地區劃分為第13區[5];同年11月11日,宜蘭廳改設頭圍、羅東、叭哩沙支廳,蘇澳地區隸屬「羅東支廳」[6]。1905年7月6日,區的名稱由數字改為地名[7]。1909年10月20日,部分宜蘭廳蕃地被併入新城庄、糞箕湖庄、蘇澳庄[8]。1917年8月1日,宜蘭廳新設南澳支廳,廳舍位於大南澳浪速,管轄南澳蕃地。
1920年10月1日,原堡里之行政區廢除,街庄改為大字;前述9庄合併為臺北州蘇澳郡「蘇澳庄」,轄域內分為蘇澳、隆恩、馬賽、功勞埔、港口、糞箕湖、猴猴、隘丁、新城等9個大字[9]。
- 蘇澳大字下有「蘇澳」、「南方澳」、「北方澳」、「白米甕」小字名
- 港口大字下有「港口」、「嶺腳」小字名
- 糞箕湖大字下有「糞箕湖」、「後湖」小字名
- 功勞埔大字下有「功勞埔」、「大坑罟」小字名
- 猴猴大字下有「猴猴」、「頂寮」小字名
- 新城大字下有「新城」、「武荖坑」小字名
1922年(大正十一年)1月13日,蘇澳郡蕃地的部分地區併入蘇澳庄,西帽山編為西帽大字;圳尾溪、猴猴溪、烏岩角併為烏岩大字;東澳、粉鳥林、烏石鼻併為東澳大字;浪速、大南澳併為大南澳大字[10],此時蘇澳庄共有蘇澳、隆恩、馬賽、功勞埔、港口、糞箕湖、猴猴、隘丁、新城、西帽、烏岩、東澳、大南澳等13個大字。1943年10月1日,蘇澳庄升格為蘇澳街。
二戰後,蘇澳街在1946年改為臺北縣蘇澳區蘇澳鎮,1947年蘇澳區被併入羅東區,而區署在1950年廢止,蘇澳鎮直隸宜蘭縣[11]。
Remove ads
街庄長
人口
Remove ads
設施
- 蘇澳信用組合(今蘇澳地區農會)
- 大南澳移民購買販賣利用組合
參考來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