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菠蘿麵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菠蘿包
Remove ads

菠蘿麵包,亦稱菠蘿麵包酥皮麵包,是一種甜味麵包,沒有餡料,源於香港,約於1960年代出現。雖然名稱中有「鳳梨」,但它並不含鳳梨,而是指其表面金黃色、脆脆的外皮與鳳梨外觀相似。因為菠蘿麵包經烘焙過後表面金黃色、凹凸的脆皮狀似菠蘿(亦稱「鳳梨」)因而得名[1]

快速預覽 類型, 起源地 ...
Thumb
Thumb
麵包店新鮮出爐的菠蘿麵包

菠蘿麵包的酥皮由麵粉、糖、雞蛋和奶油等材料做成,經過烘焙後形成脆脆的表層,內餡經常搭配奶油或是鹹蛋黃餡。

簡介

菠蘿麵包的產生,其中一種說法是因為早年香港人對原來的麵包不滿足,認為味道不足,因此在麵包上加上砂糖等甜味餡料而成。菠蘿麵包外層表面的脆皮,一般由砂糖雞蛋麵粉奶油烘製而成,為平凡的麵包加上了口感,以熱食為佳;另一說法指菠蘿麵包發展自俄羅斯的圓形麵包,但香港人為這款麵包加上酥皮成為菠蘿麵包[2]。酥皮要做得香脆甜美,而包身則是軟身才好吃。菠蘿麵包的外形與日本哈密瓜麵包(又稱甜瓜包)及香港本地的墨西哥包相似。

香港

菠蘿包是香港最普遍的麵包之一,差不多每一間香港的餅店都有售賣菠蘿麵包,不少茶餐廳冰室都有供應,一般作為早餐或下午茶的點心。菠蘿麵包的售價一般會比其他有餡料的麵包便宜,但味道又較沒有餡料的餐包豐富,所以深受香港人歡迎。除了香港外,在華南地區亦甚為普遍。

在香港,有另一種菠蘿麵包,它裏面含有蜜汁叉燒,被稱為菠蘿(蜜汁)叉燒包[來源請求]

由於菠蘿麵包的脆皮使用砂糖和豬油製成,所以熱量脂肪膽固醇含量較高,因此不宜經常享用[3]

台灣

在台灣販賣的菠蘿麵包種類繁多,有香港菠蘿麵包、日本哈密瓜麵包以及它們的變種。

2011年2月,台北市糕餅公會號召全台糕餅業者投票,結果出爐,菠蘿麵包、蔥花麵包、紅豆麵包、奶酥麵包拿下「四大天王」,堪稱最台麵包,其中菠蘿麵包以壓倒性的票數拿下冠軍。[4]台灣的主流菠蘿麵包實際上為港式菠蘿麵包,大多也是採用港式的做法。不過台灣也有本土的菠蘿麵包,自台灣戰後就有,而更貼近哈密瓜麵包的餅乾硬頂,而非港式菠蘿麵包酥頂皮。[來源請求]

台灣蜜瓜麵包有做成紡錘形蜜瓜麵包,俗稱「炸彈麵包」。

爭議

約於2020年10月,日本的頂級吐司專賣店「非常識」推出「台灣菠蘿麵包(台灣メロンパン)」。然而麵包外的酥皮實際上使用源於香港的做法,裡面亦夾著一塊黃奶油,卻聲稱是台灣美食,結果引起爭議[5],該麵包店後來澄清菠蘿麵包及菠蘿油都是源自香港[6]

菠蘿油

Thumb
一個「菠蘿油」

菠蘿油是香港的一種小吃,從菠蘿麵包發展而來。將新鮮的菠蘿麵包橫向切開,然後夾入一片厚切冷藏奶油片(有時會加熱奶油讓它融化)。起源自香港茶餐廳中[7],後來也在台灣和日本開始普及。

菠蘿油的味道非常獨特,外層酥脆的麵包皮和內裡的柔軟麵包相結合,加上濃郁的奶油香味,使得這道點心深受許多人的喜愛。它通常作為早餐或是下午茶食用,並且是香港茶餐廳裡的常見選擇。

將剛出爐的帶熱菠蘿麵包夾上冰涼的奶油片,當奶油片被菠蘿麵包的熱力溶於麵包內,麵包夾層會被溶化的奶油染成黃色。食用時,菠蘿油與菠蘿麵包不同之處是能夠吃出厚重奶油味。

香港很多茶餐廳都會供應菠蘿油,搭配奶茶作為下午茶餐或早餐。一些茶餐廳會將冰奶油送上餐桌,讓客人將奶油夾至菠蘿麵包時,仍保持在冰凍狀態,以加強口感的對比。

不少香港電影電視劇中也有出現菠蘿麵包及菠蘿油,例如動畫《麥兜菠蘿油王子》,以「菠蘿油王子」作為麥兜父親麥炳的綽號。

Remove ads

其他變化

Thumb
較為常見的菠蘿麵包
Thumb
鮮奶油鳳梨菠蘿麵包
Thumb
番茄雞蛋菠蘿麵包

個別餅店或茶餐廳在菠蘿麵包上加上變化,創新、特色的口味層出不窮,如:

亦有加入水果味道的:

軼聞

2005年,菠蘿麵包曾被提名為颱風名字,但落選。前香港天文台台長林超英作為評審之一說:「若說『某某國家正被菠蘿包襲擊』,說出來太搞笑了。」[9][10]

參見

參考來源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