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萊森龍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萊森龍屬(Lessemsaurus)是蜥腳形亞目萊森龍科恐龍的一屬,由何塞·波拿巴於1999年正式敘述、命名。 化石發現自阿根廷拉里奧哈省西南部的獨立縣,地層為洛斯科洛拉多斯組上部,大致相當於晚三疊紀諾利階晚期,距今約2.1億年前。
Remove ads
下屬分類
目前僅包含模式種似蜥腳萊森龍(Lessemsaurus sauropoides)。
詞源
屬名「Lessemsaurus」為紀念美國恐龍學會(The Dinosaur Society)創始人Donald Lessem,種名「sauropoides」意為「類蜥腳類的」,用於強調其軀幹前段椎骨的形態與原始蜥腳類相似。[1]
描述
何塞·波拿巴指定的正模標本PVL 4822-1包括一組頸椎前段及薦椎骨骼,其具體由3個頸椎神經弓和3個分離的頸椎椎體、14個背椎神經弓、2個薦椎神經弓及大量背椎椎體組成。此外還有部分附肢骨和其他薦前椎體可能與該標本有關,但Pol&Powell(2007)指出,由於缺乏連貫的關聯骨骼,目前無法確定PVL 4822的各個骨骼元素是否來自同一具個體。因此,他們建議將正模標本限定為波拿巴最初描述並繪圖的八個薦前神經弓,均編入目錄號PVL 4822–1。這八個神經弓分別編號為PVL 4822-1/1至PVL 4822-1/7和PVL 4822-1/10。[2]
歸入標本包括最初統一編號為PVL 4822的材料,除去歸入正模標本的其餘部分已被賦予新的編號以便於個體識別(編號為PVL 4822/8–4822/9和4822/11–4822/79)。這些標本包括若干背椎和薦椎,肩胛骨,喙骨,肱骨,尺骨和橈骨,第一和三掌骨,第一指骨,髂骨,坐骨,恥骨,股骨,脛骨,一些不完整的掌骨和足趾骨節。[2]
這些化石由波拿巴和其他學者在1971年利略基金會組織的古生物考察期間發現,彼此間位置緊密。波拿巴將這些材料解讀為三個個體。[2][1]
一種比里奧哈龍更大的原蜥腳類恐龍,其中段與後段頸椎及現存的背椎具有比其他原蜥腳類更高的神經弓。中段與後段頸椎表現出顯著的後關節突間橫向收縮、深的後脊窩以及高大的後關節突下窩。中段與後段背椎的神經棘高度超過寬度,其高度與寬度之比約為1.5–2比1。[1]
Pol&Powell(2007)基於歸入標本進行了重新診斷,基於波拿巴(1999)提出的鑑定特徵修訂:一種體型巨大的非真蜥腳類蜥腳形類恐龍,具有以下特徵組合(*號標記為獨有的自衍征autapomorphies):背椎與中-後段頸椎具有高聳的神經弓;神經弓在後關節突下方明顯收縮;存在深的神經棘後窩;後關節突下方具背腹向高的凹陷區;中-後段背椎的神經棘高於其前後長(高度與長度比為1.5–2.0);肩胛骨粗壯,骨幹顯著擴展;第一掌骨極短,其近端寬度大於掌骨全長;第二掌骨近側外側角具銳角狀突起*;髂骨的恥骨柄內側具有一窄而邊緣化的內壁突起,構成髖臼內側壁的一部分*;髂骨短嵴從坐骨柄基部延伸至髂骨後髖臼突後緣*;脛骨遠端橫截面近於矩形,其長軸呈左右向分布,長度約為前後軸的兩倍。[2]
Remove ads
分類
波拿巴(1999)將其放置於原蜥腳類內[1],但Pol&Powell(2007)指出,萊森龍的系統發育結果高度依賴於「原蜥腳類」是否被支持為一個單系群,在對化石的重新診斷中,Pol&Powell(2007)發現萊森龍與雷前龍相似,可能為一姊妹支[2]。
以下為Pol等人(2011)繪製的系統發育樹,顯示萊森龍在蜥腳類中的位置[3]:
蜥腳形亞目 Sauropodomorpha |
| |||||||||||||||||||||||||||||||||||||||||||||||||||||||||||||||||||||||||||||||||||||||||||||||||||||||||||||||
Apaldetti等人(2018)建立萊森龍科,將二屬包括在內[4]:
蜥腳形亞目 Sauropodomorpha |
| ||||||||||||||||||||||||||||||||||||||||||||||||||||||||||||||||||||||||
以下支序圖展示了Rauhut等人(2020)施萊特海姆龍的系統發育研究,萊森龍屬在大腳類中的系統發育位置[5]:
大腳類 Massopoda |
| ||||||||||||||||||||||||||||||||||||||||||||||||||||||||||||||||||||||||||||||||||||||||||||||||||||||||||||||||||||||||||||||||||||||||||||||||||||||||||||||||||||||||||||||||||||
Remove ads
古環境
洛斯科洛拉多斯組以其出土的早期恐龍化石而聞名,包括屬於腔骨龍類的惡魔龍屬以及「原蜥腳類」恐龍科羅拉多斯龍屬、萊森龍屬和里奧哈龍屬等。磁性地層分析表明,洛斯科洛拉多斯組的沉積年代介於約2億2700萬年前至2億1300萬年前之間。[6] [7]
地層由紅色的細至中粒砂岩組成,夾有粉砂岩及附屬的泛濫平原泥岩,後者顯示出早期鈣化土壤發育的特徵,表明該地層形成於一個由河流至湖泊組成的沉積環境中。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