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蕭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蕭憺(478年—522年12月11日)[1],字僧達,是蕭順之的第十一子,梁武帝的異母弟。從武帝起兵就開始跟隨他,梁朝建立後歷任地方大員,尤以荊州附近為多,政績頗佳。也多次被徵召入朝,官至侍中、開府儀同三司等。封始興郡王,諡忠武。《梁書》將他和西漢的河間獻王等並稱。[2][2][3]
Remove ads
生平
南齊時,蕭憺弱冠後任西中郎法曹行參軍,後調任外兵參軍。當時東昏侯無道,蕭衍起兵討之,並擁立南康王蕭寶融,以蕭憺為冠軍將軍、西中郎諮議參軍,調任相國從事中郎,和南平王蕭偉一起留守根據地襄陽。和帝登基後,蕭憺任給事黃門侍郎。當時忠於東昏侯的巴東太守蕭惠訓的兒子蕭璝等人進攻荊州,和帝的朝廷十分恐懼,蕭偉派蕭憺帶雍州(即襄陽)將士去增援。蕭憺命令韋愛寫信給蕭璝等人使對方投降。是年(501年)冬,蕭衍攻下建業,次年春,和帝離開江陵,下詔任命蕭憺為使持節、都督荊、湘、益、寧、南秦、北秦六州諸軍事、平西將軍、荊州刺史,但未就任。
天監元年(502年),加授安西將軍,都督、刺史照舊。封始興郡王,食邑二千戶。由於戰亂過後,生產多有破壞,蕭憺在轄地內勵精圖治,安撫民眾。幾年下來,有所恢復,教化也頗有成果。天監六年(507年),荊州發生洪水,蕭憺親率府中將領官吏,冒雨修築堤防。水勢兇猛,眾人恐懼,有人要求蕭憺躲避。蕭憺不從,並殺白馬祭祀江神。長江南岸的邴州有幾百家在洪水中逃到屋頂和樹上,蕭憺募人救之,救一人賞錢一萬,響應者有數十人。並派人到各郡,死者給予棺木,失田者給予種子。
天監七年(508年)冬,被徵召回朝。民眾為此歌曰:「始興王,民之爹。赴人急,如水火。何時復來哺乳我?」天監八年(509年),任平北將軍、護軍將軍、領石頭戍事。不久調任中軍將軍、中書令,隨之兼衛尉卿。是年秋,外出任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南兗、北兗、徐、青、冀五州諸軍事、鎮北將軍、南兗州刺史。
天監九年春(510年),調任都督益、寧、南梁、南秦、北秦、沙六州諸軍事、鎮西將軍、益州刺史,在任上開辦學校,鼓勵求學,並派兒子蕭映去教授經書。當時北魏進攻巴南、南安,蕭憺派軍救援,魏軍退走,收繳頗多軍器。天監十四年(515年),調任都督荊、湘、雍、寧、南梁、南秦、北秦七州諸軍事、鎮右將軍、荊州刺史。
天監十八年(519年),征入任侍中、中撫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領軍將軍。普通三年(522年)十一月八日逝世,享年四十五歲。追贈侍中、司徒、驃騎將軍。取「忠為令德,武為止戈」之意,諡為忠武。
Remove ads
評價
蕭憺極為孝悌,生母吳太妃、養母陳太妃和同母兄蕭秀去世時,都非常哀傷,不飲食者數日。而且性格勤懇謙和,優待士人,受到好評。
家庭
蕭憺的父親是蕭順之,母親是吳太妃,庶出。他的同母兄弟只有蕭秀,與蕭懿、蕭敷、梁武帝蕭衍、蕭暢、蕭融、蕭宏、蕭偉、蕭恢為異母兄弟,排行十一,為兄弟中最小。[3][4]
蕭憺墓石刻
蕭憺墓石刻位於南京市棲霞區棲霞鎮甘家巷,現存石辟邪二,石碑一,龜趺二。其中,西辟邪極殘,僅剩胯部,東辟邪面部殘損,底下有兩隻從別處搬來的兩隻小辟邪,西碑僅剩龜趺,東碑完好,有亭子保護。[9]1988年作為南京南朝陵墓石刻的一部分成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10]
蕭憺碑為書法珍品,全稱《梁侍中司徒始興忠武王碑》,由徐勉撰寫碑文,當時書法名家貝義淵書寫。康有為稱之為「戈戟森然,出鋒布勢」「尤為異寶」。[11]梁啓超稱「南派代表,當推此碑」。[12]
-
全景
-
辟邪
-
蕭憺碑
-
龜趺
Remove ads
延伸閱讀
[編]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