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蕭順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蕭順之(430年代—492年)[1]文緯[2],蘭陵中都里人。南台治書侍御史蕭道賜之子、齊高帝蕭道成族弟。其子蕭衍,是為梁武帝,並由梁追尊其為太祖文皇帝

快速預覽 追尊梁文帝 蕭順之, 南齊領軍將軍、丹陽尹 ...
Remove ads

生平

蕭順之外顯清和,內懷英氣,年少時,與蕭道成親昵。曾經共登金牛山,路旁有縱橫陳列枯骨,蕭道成對蕭順之說:「周文王以來幾年,當復有掩此枯骨者乎?」說話時懍然動色。蕭順之由此知道蕭道成有大志,常相隨從。蕭道成每在外討伐,蕭順之常爲軍副。在北伐的時候任員外散騎侍郎[3]薛索兒夜晚派人入蕭道成大營,提刀徑至蕭道成床前,蕭順之手刃刺客。蕭順之頻頻作爲蕭道成的鎮軍司馬長史[4]

元徽元年(473年),與王勅懃領兵三萬,慘遭魏將尉元擊退。[5]

當時劉宋皇帝劉昱昏虐,蕭道成計劃離京出外,蕭順之認爲一旦逃亡,則將有不測,不如行之事(廢黜皇帝),蕭道成深以爲然,殺死了劉昱。蕭順之歷任黃門郎、安西長史、郢州刺史(479年任[6])、吳郡內史,所經皆著名。吳郡張緒常稱:「文武兼資,有德有行,吾敬蕭順之。」

昇明元年(477年),袁粲石頭城黃回與袁粲通謀反對蕭道成,蕭順之聽聞袁粲的行動,率家兵據守朱雀橋,黃回的覘人回去告訴黃回:「朱雀橋南一長者,英威毅然,坐胡床南向。」黃回說:「蕭順之也。」遂不敢出。當時如果沒有蕭順之,石頭城就差點守不住了。[7]

蕭道成稱帝,蕭順之立下大功。南齊建元末年,蕭道成從容對蕭順之說:「當令阿玉(豫章王蕭嶷小名)解揚州相授。」太子蕭賾嘗訊問蕭順之,蕭順之退出後,蕭賾指蕭順之對蕭嶷曰:「非此翁,吾徒無以致今日。」

蕭賾即位為齊武帝,忌憚蕭順之,故不使居台輔、拜宰相。以蕭順之參豫佐命的功勞,封為臨湘縣侯。歷任侍中衛尉豫州刺史[8]太子詹事、領軍將軍(485年任[9])、丹陽

永明八年(490年),武帝子巴東王蕭子響作亂,順之奉命討平之[10]。後武帝又思念蕭子響,蕭順之慚愧害怕,發病而死[11],贈鎮北將軍,諡號。其子蕭衍建立南梁,追尊太祖文皇帝

Remove ads

家庭

父親

母親

  • 蕭道賜妾,作為梁武帝的祖母在梁朝建立後得立別廟

兄弟

妻妾

  • 張尚柔,追尊文獻皇后,生長沙宣武王蕭懿、永陽昭王蕭敷、梁武帝蕭衍、衡陽宣王蕭暢

  • 李太妃,生桂陽簡王蕭融
  • 陳太妃,生臨川靖惠王宏、南平元襄王蕭偉
  • 吳太妃,生安成康王蕭秀、始興忠武王蕭憺
  • 費太妃,生鄱陽忠烈王蕭恢

子孫

  • 長子:蕭懿,字元達,襲封臨湘縣侯,為蕭寶卷所殺,梁朝追贈長沙宣武王
  • 第二子:蕭敷,字仲達,早卒,梁朝追贈永陽昭王
  • 第三子:蕭衍,字叔達,梁朝高祖武皇帝
  • 第四子:蕭暢,字季達,為蕭寶卷所殺,梁朝追贈衡陽宣王
  • 第五子:蕭融,字幼達,為蕭寶卷所殺,梁朝追贈桂陽簡王
  • 第六子:蕭宏,字宣達,臨川靖惠王
  • 第七子:蕭秀,字彥達,安成康王
  • 第八子:蕭偉,字文達,南平元襄王
  • 第九子:早卒
  • 第十子:蕭恢,字弘達,鄱陽忠烈王
  • 第十一子:蕭憺,字僧達,始興忠武王

後代

  • 玄孫:蕭苻,光祿卿
  • 玄孫:蕭文岳,唐朝廬州別駕。
    • 五世孫:蕭延昌,太子文學、壽州司馬。
      • 六世孫:蕭良紹,左清道率。
        • 七世孫:蕭伯准(724年-789年),字體仁,排行第一,京兆府華原縣丞。[13]
        • 七世孫:蕭季江(728年-795年),字季江,朝散大夫、行太子洗馬、上柱國。夫人清河崔氏。[14]

注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