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薊運河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39.576089°N 117.697403°W / 39.576089; -117.697403 薊運河,橫跨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三省,是海河水系支流,北三河之一。

快速預覽 薊運河, 別名 ...

歷史沿革

薊運河,隋代稱沽水,唐代稱鮑丘水,五代稱泃河,宋、元稱潮河,明代稱運糧河,清順治後稱薊運河。[1]

唐代,薊運河形成一條完整的河系。該河受渤海潮汐影響,漲潮時,潮水可頂托到三岔口,沿箭杆河頂托到王卜莊以上。每次潮發,波浪濤天十分壯觀,因此又有「潮河」之稱。明朝確定為寶坻古八景之一「潮河飛練」。明朝為防北元,於薊州三鎮派駐重兵鎮守,軍需糧餉運送,南靠「衛河」(南運河),北靠「薊州河」,明代正式定名曰「薊運河」。後人把下倉以上段稱「薊州河」,簡稱「州河」。[來源請求]

河流簡介

薊運河有兩個源頭,一源為泃河,另一源為州河,兩河在天津市寶坻區張古莊匯流稱薊運河,至天津市濱海新區塘沽防潮閘與永定新河匯流後入渤海。薊運河全長157千米,流域面積5323平方千米[2],平均水深7米,行洪能力400立方米每秒。[3]

Thumb
薊運河源頭之一,正在行洪的泃河
Thumb
薊運河源頭之一,州河

氣候水文

流域氣候

薊運河流域內屬於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春季多風少雨,容易出現旱災;夏季氣溫高,濕度大,降水多,容易出現洪澇冰雹災害;秋季以晴為主,冷暖適中;冬季寒冷乾燥,降雪較少。[4]

流域內年降雨量變化梯度大,上游山區泃河一帶大於下游平原地區,多年平均降水量為600—750毫米,年內分配不均勻。暴雨中心在上游北京市平谷區金海湖鎮將軍關石河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馬蘭峪一帶。7月—9月降雨量集中,為全年降雨量的83.5%。[5]

流域水文

流域內多年平均水面蒸發量為1115.1毫米,平均年徑流量為9.53億立方米,最大為22.22億立方米(1978年),最小為2.17億立方米(1981年)。泃河州河河道含沙量較高,多年平均產沙57萬噸,年均入海沙量6.2萬噸,最大為25.9萬噸。[6][7]

自然災害

洪澇災害

薊運河流域主要災害是洪澇災害,最早記載於元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豐潤、玉田、遵化大水」。[8]清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5月間,「大雨連旬。寶坻河流狂漲,潰堤決岸。三河、平谷、寧河等縣因水受賑。豐潤、玉田平地水深二丈,為近年所未有」。[9]

乾旱災害

薊運河流域時有春、秋旱災,明萬曆二十七年至二十九年(公元1599—1601年),「華北平原連遭三年大旱,……野無青草,載道流離」。[10]民國26年(公元1937年),「豐潤春旱,大田均未種。井水乾涸。玉田春旱,喝水淺涸」。[11]

地震災害

1976年,唐山發生7.8級地震,對薊運河造成較為嚴重的破壞。在天津市寧河區天津市漢沽區(現合併為濱海新區)受災情況較為嚴重,造成兩區境內老防潮閘震毀,新防潮閘受損嚴重,堤防斷裂下沉,最大裂縫寬達1米。[12]

社會經濟

交通設施

薊運河流域內交通發達,主要有公路、鐵路交通:

高速公路

國道

鐵路

農業

薊運河流域內農業有較大發展,銀魚紫蟹盧葦草曾是薊運河三宗寶。下游平原區主要種植小麥、玉米、棉花、水稻。[13]

Thumb
黃崖關長城一隅

工業

薊運河流域內工業主要有建材、化工、紡織、機械、食品、冶金、陶瓷、電力等。[14]

旅遊業

薊運河流域內旅遊景點主要有:獨樂寺黃崖關翠屏湖盤山九龍山八仙山等旅遊景點。

水利治理

元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以來,河道均有治理。1949年洪水後,不斷對薊運河裁彎取直、河道復堤、修築護坡、增修防浪牆、護坡砌石。1950年,開挖潮白新河,使潮白河與薊運河分流。1972年,興建引泃入潮河。1973年,按10年一遇(670立方米每秒)標準開挖還鄉新河。整治後的薊運河,兩岸堤防319.33千米,其中左岸長162.7千米,右岸長156.63千米。流域內設置兩個蓄洪區,分別為盛莊窪、青甸窪。設計蓄洪量為2.05億立方米,蓄洪面積160.5平方千米。[15]

流域內有三座大型水庫,分別為泃河海子水庫州河於橋水庫還鄉河邱莊水庫。總庫容18.84億立方米。於橋水庫有水力發電站1座,是天津唯一的水電站。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