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承德市
中國河北省的地級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承德市,簡稱承,舊稱熱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北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河北省東北部。市境南鄰天津市、唐山市、秦皇島市,東接遼寧省朝陽市,東北與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毗鄰,西北達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西界張家口市,西南與北京市接壤。地處壩上高原與燕山山脈交接地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市境南部的霧靈山為燕山主峰,為灤河、海河的分水嶺。灤河斜貫全境,武烈河流經城區,市人民政府駐雙橋區府前街1號。
承德最早以蒙古語命名為「哈倫告魯」,或「哈倫郭勒」,意譯為「熱河」,因此承德又名熱河。清初,土地屬於喀喇沁、翁牛特部。這裡除蒙古人的牧馬場以外,還只是一個幾十戶人家的小山村,叫熱河上營。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帝在此建避暑山莊以後,成為清朝皇帝避暑或出巡圍獵時辦公的地方。承德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承德避暑山莊及其周圍寺廟於1994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
Remove ads
歷史
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原始人類勞動、生息在承德這片土地上,這裡發現的石斧、網墜、陶鬲等紅山文化文物,就是他們曾經在這裡勞動生活的遺蹟。殷周時期,這裡是山戎、東胡少數民族活動的區域,是燕侯的勢力範圍。戰國時期,承德一帶隸屬於燕國設置的漁陽、右北平、遼西三郡。《史記·匈奴傳》記載,燕國曾在這一帶修築長城,現在長城遺址仍依稀可見。特別是著名的興隆農具鐵范發現,說明當時這一帶的農業生產已相當發達[1]。
秦漢至唐宋時期,匈奴、鮮卑、契丹、女真等塞外民族曾先後在此游牧。遼代,這裡是奚人的居住區,但其都城遼中京在今承德以北的寧城境內。北宋歐陽修描繪當地游牧民族的詩句:「兒童能走馬,婦女亦彎弓」,「合圍飛走盡,移帳水泉空」[1]。

元朝滅亡一直到明末,今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及附近地區為漠南蒙古各部的牧場。直到清朝初年,熱河上營(現承德市區)只是一個「名號不掌於職方」的小村落[1]。圍場縣朝陽灣鎮的大光頂子山時稱興安大嶺,故地稱興安。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夏,康熙帝與祖母昭聖太皇太后出京到興安避暑,此為康熙帝第三次出塞北巡,在第一次駐蹕興安後,綿延百年之久的「木蘭秋獮」逐步成型[2]:90—91。木蘭圍場範圍在今承德市圍場縣,赤峰市克旗一帶。從此從北京,自古北口外至木蘭圍場之間,沿途150多公里中,還建有喀喇河屯(灤河鎮)、兩間房(灤平境內)、波羅河屯(隆化鎮)、濟爾哈朗圖(隆化縣牛錄)等一路行宮,以備沿途休息所需。
自喀喇河屯行宮向東17公里處,由於熱河「群山回合,清流縈繞」的優美環境,周圍群山奔赴,符合「四方朝揖,眾象所歸」的帝王心理,又有「去京師至近,章奏朝發夕至」的政治地理條件,以及控制蒙古、西北、東北的戰略地位,清廷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開始在此興建熱河行宮以及外八廟。清朝有七個皇帝在熱河駐蹕,康熙帝就去過56次。雍正元年(1723年),設熱河廳。後雍正帝取「承受先祖德澤」之義,在雍正十一年(1733年)罷熱河廳,設承德直隸州,「承德」之名自此始。乾隆六年(1741年),乾隆帝開始巡幸避暑山莊,承德開始進入繁榮期。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皇帝在一道渝旨中說:「熱河地方朕每歲秋彌先期駐蹕,數十年來戶口日增,民生富庶,且農桑繁殖,市肆殷聞……」「皇祖詩云聚民至萬家,今則不止於萬,儼成大邑矣」。「熱河自皇祖建山莊以來,迄今60餘年,戶口日滋,耕桑益辟,儼然一大都會」,是年升為承德府,此時承德成為當時僅次於北京的另一重要政治中心,有塞外京都之稱[1]。嘉慶十五年(1810年),置熱河都統署,開始由熱河都統統一管理熱河當地事務。
Remove ads

-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夏,康熙帝第三次出塞北巡,在此期間第一次駐蹕興安(今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2]:90—91。
-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選址興建避暑山莊。
- 雍正元年(1723年),設熱河廳,此為熱河設置國家行政機關之始。
- 乾隆十九年(1754年),乾隆帝在萬樹園接見杜爾伯特部三策凌(策凌、策凌烏巴什、策凌孟克)。同時分別封他們為親王、郡王、貝勒,並妥善安頓所攜部眾,此為清朝最終平定準噶爾之重要步驟之一。
-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五月,準噶爾屬部達什達瓦部2136人來到承德。清政府將他們編入駐防八旗。並將五道梁、獅子園一帶地方劃為牧地。供他們游牧。二十九年(1764年),達什達瓦部500名士兵及家屬又重還新疆,其餘部眾仍留在熱河行宮當差。今承德市獅子溝鎮、喇嘛廟村附近的蒙古族即其後裔。
-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一月,土爾扈特部自伏爾加河流域返回新疆,乾隆帝在此接見其首領渥巴錫,封其為舊土爾扈特汗。
-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改為承德府。六世班禪在此覲見乾隆帝。
-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九月,英國馬戛爾尼使團朝見乾隆帝。乾隆帝在避暑山莊萬樹園接見了英使,但對其提出的六項要求一律予以回絕。英國使團雖未完成打開中國門戶、開拓中國市場的任務,但他們在華逗留期間,收集了大量政治、經濟、軍事情報,為其發動第一次鴉片戰爭埋下了伏筆。
- 嘉慶十五年(1810年),設熱河都統,都統衙門設在承德,即後來的熱河都統署。
- 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攻占北京,咸豐帝倉皇從圓明園出走,逃往承德。在避暑山莊,咸豐屈服於列強的軍事壓力,先後批准了《中英北京條約》、《中法北京條約》和《中俄北京條約》。
- 咸豐十一年七月十七日(1861年8月22日),咸豐帝駕崩於避暑山莊煙波致爽殿。同年11月2日,慈安、慈禧與恭親王奕訢一起發動「辛酉政變」,迅速剷除了肅順等顧命八大臣一夥勢力,又稱「祺祥之變」。事變後,由兩宮皇太后共同執政,是為兩宮聽政。
Remove ads
中華民國時期,承德縣為熱河省省會
亞新地學社1936年《袖珍中華全圖》的熱河省地圖
辛亥革命後,全國廢除府建制,承德府改為承德縣。北洋政府於1914年設熱河特別區,熱河行政中心仍設在承德縣。國民革命軍北伐期間,統治熱河的湯玉麟於1928年7月19日率先宣布熱河「易幟」,為東北易幟之前奏。1928年9月17日,國民政府改置熱河省,定承德縣為熱河省省會。

由於滿洲國成立時,其《建國宣言》中即曾表達過凡長城以北關外東北四省均為滿洲的一部分。日本根據《日滿議定書》發動熱河戰役,1933年3月4日省會承德失守[3],日軍攻占熱河全境,成立熱河省行政指導公署。
1933年5月3日,滿洲國設立熱河省公署,省會仍為承德。省直轄承德、圍場、隆化、灤平、豐寧、青龍等縣。
1945年日本投降,熱河省恢復以前中華民國的行政區劃。9月籌建承德市人民政府,11月正式成立。
1946年2月24日,承德召開四三會議。中共中央電示東北局和烏蘭夫(化名雲澤)共同研究解決熱河與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的爭端。會議通過的《關於昭烏達盟行政軍事及蒙漢關係諸問題的決定》,規定統一建制、統一軍隊等問題,妥善地解決熱河的蒙漢矛盾。四三會議後,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統籌內蒙古東西部各地方的蒙古族自治運動。
1946年8月,國民黨軍隊占領承德。1948年中共解放軍再次攻占承德,將其劃歸熱河省管轄,為解放區熱河省省會,同年9月改由承德專區代理[1]。
Remove ads
1955年7月30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決議,撤銷熱河省。原熱河省所屬承德市及承德、平泉、青龍、興隆、灤平、豐寧、隆化、圍場等8縣劃歸河北省,為省轄市。
1956年11月,興隆縣鷹手營子、壽王墳劃歸承德市管轄,設鷹手營子礦區。
1958年承德縣建制撤消,併入承德市。
1960年3月15日,承德地、市合併,合併後承德市轄區市區、下板城區、隆化縣、圍場縣、豐寧縣、灤平縣、興隆縣、青龍縣、平泉縣。
1961年5月承德地、市分設,分設後的承德市設翠橋區、虹橋區、雙塔山區、紅石巒工委、雙峰寺工委。
1965年2月,鷹手營子、壽王墳、馬圈子重新劃歸承德市,復設鷹手營子礦區。
1984年1月承德市改為省轄市,轄雙橋區、雙灤區、鷹手營子礦區,承德縣。青龍縣劃歸秦皇島市。
1993年7月1日地、市合併,實行市管縣的管理體制,轄八縣三區。
地理
承德地處河北省東北部,範圍介於北緯40°12′-42°37′,東經115°54′-119°15′。處於華北和東北兩個地區的連接過渡地帶,地近京津,背靠蒙遼,省內與秦皇島、唐山兩個沿海城市和張家口市相鄰。城市跨度從北至南269公里,從西往東280公里。本地區行政區域面積39702.4平方公里。占河北省總面積的21.15%。
本地區地貌主要由壩上高原和燕北山地兩大部分組成。壩上高原位於承德地區的西北部,是內蒙古高原的南緣部分。屬於大興安嶺的余脈,海拔高度多在1000米至1700米之間。高原地區地貌呈現東北(制高點圍場縣菜木山,海拔1850米)與西南部分(制高點豐寧縣東猴山,海拔2293米)地勢較高。中間地勢較低。圍場壩上地勢平緩,主要由疏緩丘陵和壩緣山地,及波狀高原(泡子,灘地,崗梁)組成。還分布有固定,半固定沙丘。豐寧壩上由切割比較明顯的壩緣山地,山勢較陡。中部為丘間寬廣谷地,北部也有固定,半固定沙地。山地由冀北山地和燕山山地組成。冀北山地,海拔高度1300-1500米,相對高度500-800米。山勢較陡。河谷成U字形。最高點圍場縣大光頂子,海拔2067米。最低點灤平縣巴克什營鎮,海拔212米。燕山山地在本地區南部,最高點燕山主峰,海拔2116米。河谷成V字形。
承德地區境內自然資源豐富。有灤河、潮-白河、遼河四大水系,年產水量37.6億立方米,是京津唐的重要供水源地。林地面積占河北省的43.4%,草地面積占40%,森林覆蓋率48%。承德是華北地區最大的食用菌生產基地,中國北方地區重要的中藥材生產基地。目前已發現的礦產有98種,開發利用50種,是中國大陸除攀枝花外唯一的大型釩鈦磁鐵礦資源基地,已探明釩鈦磁鐵礦資源儲量3.57億噸,超貧釩鈦磁鐵礦資源量75.59億噸。黃金產量居河北省第一位,鉬、銀、銅、鉛、鋅和花崗岩、大理石等資源豐富。
承德地區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由於區內複雜地形的影響,本地區降水、光照、氣溫分布亦有一定區別。自然災害多為旱澇、風災、霜凍、冰雹等。
政治
|
|
承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承德市設立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境內設有御道口牧場管理區。
人口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3,354,444人[14]。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473,201人相比,十年共減少了118,757人,下降3.42%,年平均增長率為-0.35%。其中,男性人口為1,700,675人,占總人口的50.7%;女性人口為1,653,769人,占總人口的49.3%。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2.84。0-14歲的人口為594,157人,占總人口的17.71%;15-59歲的人口為2,022,493人,占總人口的60.29%;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737,794人,占總人口的21.99%,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472,399人,占總人口的14.08%。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1,898,080人,占總人口的56.58%;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1,456,364人,占總人口的43.42%。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1,867,283人,占55.67%;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487,161人,占44.33%。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減少106,886人,下降5.41%,占總人口比例下降1.17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減少11,871人,下降0.79%,占總人口比例增加1.17個百分點。其中,滿族人口減少23,864人,下降1.8%,占總人口比例增加0.64個百分點;蒙古族人口增加11,384人,增長8.35%,占總人口比例增加0.48個百分點。

布爾噶蘇台,蒙古察哈爾部游牧地,後為清朝皇宮木蘭圍場,察哈爾氏、超穆特氏世居地,今河北省承德市。
「布爾哈齊特」、布爾哈吉特、布爾哈濟特,讀音作bù ěr hā qí tè,源於蒙古族,出自元朝時期蒙古布爾哈齊特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源於蒙古族,出自元朝時期蒙古布爾哈齊特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世居察哈爾布爾噶蘇台地區(今河北承德)。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在清朝晚期以後多冠漢姓為布氏、卜氏、撒氏、葛氏等。
「超穆特」、潮穆特,讀音作chāomùtè,滿語為CaomutHala,源於蒙古族,出自元朝時期蒙古喀喇沁部烏梁海·者勒篾的後裔超穆特氏部族,屬於以部族名稱漢化為氏。在清朝晚期以後多冠漢姓為超氏、晁氏、穆氏、潮氏、綽氏、巢氏等。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蒙古族超穆特氏,亦稱潮穆特氏,簡稱穆特氏,世居布爾噶蘇台(亦稱熱河上營、木蘭圍場,今河北承德)。後有滿族、錫伯族、達斡爾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CaomutHala。
「察哈爾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蒙古族察哈爾氏,亦稱察哈喇氏、多羅特氏,以部為氏,世居察哈爾(今河北張家口一帶,包括河北、內蒙烏蘭察布盟、錫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區)、布爾噶蘇台(今河北承德)、阿爾達額爾蘇(今黑龍江勃力)、科爾沁(今內蒙古東部通遼地區、以及吉林西部一帶)、薩喇穆魯(今河北圍場)等地。後有滿族通過聯姻方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Cahar Hala、Duolot Mokun、Cahala Mokun。
交通

101國道、
112國道、
233國道和京承、京通鐵路貫穿全境。
京承高速連接北京和承德。承德為京承線之主要車站之一。承德火車站位於承德市東南,京承、錦承、承隆三條鐵路在承德站交匯,北京-丹東普快列車也途經此地。2009年,興建聯通北京-承德-瀋陽的京瀋客運專線,在承德市內設興隆縣西、安匠、承德南、承德縣北、平泉北站,設計時速350公里。通車後北京到承德需要1小時左右。2019年年初,遼寧段和河北段已經通車,北京段2021年1月22日通車。
另外,根據《承德市城市總體規劃(2008-2020年)》共分三個時期,分別為:近期2008—2010年;遠期2011—2020年;遠景展望到2050年。在規劃期內,將建成京承高速(承德至北京)、承朝高速(承德至朝陽)、承赤高速(承德至赤峰)、承張高速承德至張家口、承唐高速承德至唐山、承秦高速承德至秦皇島6條高速公路。鋪設承德至北京)、承德至唐山、承德至赤峰(承德至壩上)3條城際鐵路,在中心城區附近新建1座4C級支線機場(壩上旅遊支線機場)。目前截止於2013年10月初,已經建設完工並通車的有高速四條段376公里,即: 京承高速(2009年9月27日)、承唐高速(2010年11月8日)、承朝高速(2010年11月8日)、承秦高速(2012年12月28日)。在建高速兩條,承赤高速176公里(2013年10月底承德段)、承張高速204公里將分別於2013年底和2015年建成通車。
335國道0公里起點。
承德機場於2013年8月開始動工建設,2017年5月31日投入使用。另外2013年國家公路網規劃明確把承平高速(承德—平谷)、承克高速(承德—內蒙古克什克騰)列入國家高速公路網路線調整方案,將大大有利於這兩條高速的項目推進。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名勝古蹟





文化特色
承德市以其壯麗的風光,獨特的魅力和濃厚的文化氛圍,使得承德獲得了「中國攝影之鄉」、「中國攝影家攝影基地」的稱號。在承德享譽全國的攝影、繪畫、書法等門類都有大量的重量級藝術家及其作品問世。剪紙產業剪紙是承德地域傳統家庭文化和滿族民族藝術的遺產,其遍布承德各縣區,尤其豐寧剪紙最為著名。1992年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剪紙之鄉」,2005年列入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體育運動
2018年世界班迪球錦標賽
友好城市
-
塞罕壩國家公園,承德市北部和內蒙古接壤
-
普陀宗乘之廟琉璃牌坊,為「三間四柱七樓」式樣
-
承德普寧寺
-
普陀宗乘之廟五塔門,白台上並立五座藏式塔,分別為黑、白、黃、綠、紅五色
-
避暑山莊煙雨樓
-
避暑山莊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