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蔡旭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蔡旭(1911年5月12日—1985年12月15日),男,江蘇武進人,中國農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小麥雜交育種的開拓者。
生平
蔡旭於1934年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農學院農藝系。後留校任教,在農學家金善寶指導下從事小麥育種研究。1939年起任成都四川農業改進所技士、技正。1945年前往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康奈爾大學等校進修。
次年返國後任教於北京大學農學院。1952年院系調整後出任北京農業大學教授,曾任育種教研組主任、農學系系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長、副校長等職。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學部委員(院士)[1]。
1985年12月15日在北京逝世。
學術貢獻
蔡旭首先在中國倡導利用細胞質雄性不育,開展小麥雜種優勢利用[2]。
社會兼職
科學原則
1958年6月,對於報上所載的小麥畝產3530斤的記錄,蔡旭明確表示「我尚有懷疑」。面對來自「代表農民」的勞模和高層領導康生的壓力,他昂然不屈,因此被校黨委樹為全校三大「思想落後反動」教授之一,但始終未肯附庸高產吹牛。[4]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