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衙門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36°03′28″N 120°19′24″E 衙門橋(德語:Yamenbrücke),又稱「蝸牛橋」,為青島德占時期興建的一處曾經存在的碼頭,原址位於今中國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萊陽路遊艇碼頭一帶,建於1900年。

歷史

衙門橋建成於德占時期的1900年[1],《青島官報》1900年第16期曾刊載10月17日通告「衙門橋已建成並交付公眾使用,主要是用於行人交通」[2]。衙門橋位於青島灣東岸,與前海棧橋隔海相望,因鄰近總兵衙門而得名。因其吃水較淺,僅能停靠小型船隻[3]。清末官員、學者勞乃宣居住青島時曾題《海濱即曰》一詩:「波光如鏡暮山孤,兩道長堤入畫圖。更復誰知是東海,宛然身已到西湖。」描述了青島灣內前海棧橋與衙門橋同時存在的情景[4]。
該棧橋1914年日德青島戰役期間曾遭損壞[3],日軍占領青島後可能曾修復。第一次日占時期,該橋在地圖中被標註為「蝸牛橋」。約1920年代,該橋再次損毀,僅剩引堤與五個橋墩。1928年出版的《膠澳志》稱「蝸牛橋,在萊陽路西之海濱,傳為前清章高元所築,蓋其時,北洋軍艦恆來膠澳游弋,築此橋以便上下,俄艦借泊時,亦嘗藉以裝卸煤米。石基,灰面,鐵欄,日久失修,現已傾圮大半」[5],訛傳該橋為章高元駐防時期所建。該棧橋徹底拆除的具體時間、原因不詳[2],可能於1940年代日軍擴建萊陽路、小青島一帶海軍設施時拆除。
Remove ads
結構
衙門橋近岸部分有石砌引堤,築於礁石之上,橋身部分與前海棧橋的鋼木結構不同,採用橋墩支撐,均勻地架在五個橋墩之上,橋面鋪木板,附鋼梁承重,兩側設木製欄杆[3]。據《青島市志》載,該橋長100米,寬6米[6]。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