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補英達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補英達賴
Remove ads

補英達賴蒙古語ᠪᠠᠶᠠᠨᠳᠠᠯᠠᠢ西里爾字母Баяндалай[1];1886年—1945年?),漢名趙福海,清末八旗察哈爾明安牧群(民國時改為察哈爾盟明安旗)人。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蒙古族政治人物,蒙疆聯合自治政府領導人之一。

Thumb
最新支那要人傳》中的補英達賴照片

生平

Thumb
蒙疆聯合自治政府官方照片

參加蒙古自治運動

補英達賴早年任察哈爾都統署調査委員、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札薩克公署顧問、察哈爾都統署諮議。1922年(民國11年),他任臨時參政院參政。1923年,他任陸海軍副司令行營少將參事、北京綏靖公署主任少將參議。1928年(民國17年),他任南京國民政府錫林郭勒盟駐張家口辦事處長。

1933年(民國22年),補英達賴參加了德穆楚克棟魯普(德王)領導的蒙古自治運動。蒙古地方自治政務委員會成立後,補英達賴任高等顧問、保安處處長。

參加傀儡政權

1936年(民國25年),他任侵華日軍支持下的「蒙古軍」[2]總司令部秘書長。1937年,他任侵華日軍扶持的傀儡政權「蒙古軍政府[2]辦公廳主任。

1937年10月,在侵華日軍支持下,「蒙古聯盟自治政府」成立,補英達賴任巴彥塔拉盟盟長。1939年9月,「晉北自治政府」、「察南自治政府」同「蒙古聯盟自治政府」等傀儡政權合併為「蒙疆聯合自治政府」(1941年對內改稱「蒙古自治邦」),補英達賴任「最高法院院長」。「蒙疆聯合自治政府」名義上屬於中華民國(汪偽政權)的自治區。1944年(民國33年)補英達賴兼任司法長官。抗日戰爭勝利後,「蒙古自治邦政府」在1945年(民國34年)9月解體。

抗日戰爭勝利後,成立不久的蒙古青年革命黨主張民族獨立。補英達賴在家鄉蘇尼特右旗召開內蒙古盟旗人民代表大會,成立內蒙古人民共和國臨時政府,任主席。中國共産黨烏蘭夫協調內蒙古各派政治勢力。通過他的努力,1945年11月,該政府遷往張家口,此後解散,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成立。補英達賴則遭到晉察冀邊區行政委員會通緝,在逃跑回鄉的路上被不明身份的武裝人員殺害。

注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