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裴居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裴居道(639年—690年7月22日),絳州聞喜縣(今山西省聞喜縣)人,唐朝官員,在唐睿宗第一次登基時擔任宰相。

家庭背景

裴居道出自河東裴氏定著五房之一的東眷裴,他的祖父裴鏡民曾任隋朝兵部侍郎,父親裴熙載曾任唐太宗的尚書左丞。

裴居道大半的仕途生涯都不詳,只知道他在唐高宗年間任左金吾將軍,唐高宗把裴居道的女兒嫁給太子李弘為太子妃。[1]後來裴居道再任左金吾將軍,為了寫謝表,遍訪當時才子,請託吏部侍郎裴行儉管書記蘇味道,蘇味道援筆而成,謝表辭理精密,盛傳於當時。[2][3]

唐睿宗年間

垂拱元年(685年),在高宗之子、李弘胞弟唐睿宗年間,裴居道任秋官(刑部)尚書,睿宗母后武太后(武則天)攝政,二月,因裴居道為太子妃父,任裴居道為同鳳閣鸞台三品,為實質宰相。五月,他又被任為內史[4]三年(687年)四月,他又任納言[5][6]載初元年(689年)十二月,在洛陽定居的武太后命裴居道留守長安,[7]次年一月,裴居道被任為太子少傅,依舊同鳳閣鸞台三品。[8]在任宰相期間,他又歷任太子少保,武太后還封他為翼國公[9][10]

同年春(690年),武太后在奪取睿宗皇位、建立武周新朝之前處決了一批官員和唐朝宗室。裴居道被酷吏構陷,也被下獄而死。[5][7][9][10]家產被籍沒,久後才昭雪。

裴居道為內史時,奉敕與夏官尚書同鳳閣鸞台三品岑長倩、鳳閣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韋方質、刪定官袁智弘咸陽王守慎等刪武德以後至於垂拱年間的詔敕為新格,即《垂拱留司格》六卷,[11][12][13]刪定《散頒格》三卷。[14]

Remove ads

家庭

夫人

子孫

  • 裴望,麟台郎,690年被處死
  • 裴兼
  • 裴潤            
  • 裴融北庭副都護、左驍衛將軍、翼國公。孫裴泰安南都護
    • 裴遂,字光嗣,正議大夫守鄭州長史
      • 裴涗(743年—788年),字德源,裴光嗣第二子,大理評事攝監察御史
    • 裴光宗
  • 裴璉,司膳丞,690年被處死
  • 哀皇后裴氏,嫁太子李弘
前任:
騫味道
唐朝內史
685年—687年
岑長倩一起
686年—687年
繼任:
岑長倩
前任:
韋思謙
唐朝納言
687年—690年
魏玄同一起
687年—689年

張光輔一起
689年

武承嗣一起
689年—690年
繼任:
武攸寧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