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西晉寧州行政區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西晉泰始七年(271年)分益州置。太康三年(282年)省入益州,置南夷校尉管理。太安二年(303年)復置寧州。州治在滇池縣(今雲南省晉寧縣東)。初置時領四郡,其地大致相當於今雲南省除迪慶、昭通以外的大部份地區。後轄有今雲南省全境、貴州省中西部地區。
郡級行政區
泰始七年(271年)分益州置寧州,領建寧、興古、雲南、永昌4郡,太康三年(282年)省入益州。太安二年(303年)復置寧州,領建寧、興古、雲南永昌、牂柯、越巂、朱提7郡,又立益州郡(後改名晉寧郡)。建興元年(313)析牂柯郡置平夷、夜郎2郡,析雲南郡置河陽郡,計領郡11。
- 雲南郡
- 曹魏舊郡。郡治雲南縣(今雲南省祥雲縣東南),領雲南、梇棟、青蛉、楪榆、姑復、邪龍、遂久7縣。咸寧五年(279年)增領雲平、永寧2縣。永嘉五年(311年)楪榆、永寧2縣移屬河陽郡,西晉末領雲南、梇棟、青蛉、姑復、邪龍、遂久、雲平7縣。
- 興古郡
- 曹魏舊郡。郡治勝休縣(今雲南省江川縣北)[參 1],領勝休、句町、宛溫、漏臥、西豐(269年改名毋棳)、賁古、鐸封、進乘、西隨9縣。增領律高(275年置)、漢興(281年置)、都唐(281年左右置)3縣,至西晉末不變。
- 建寧郡
- 曹魏舊郡。郡治味縣(今雲南省曲靖市)。領味、昆澤、存邑、新定、毋單、同瀨、牧靡、穀昌、連然、秦臧、雙柏、俞元、脩雲、泠丘、滇池、建伶16縣。晉時改牧靡縣為牧麻縣(晉初);新置談槀、漏江、同樂3縣(皆晉武帝時)。太安2年(303年),雙柏、秦臧、連然、建伶、穀昌、滇池、俞元7縣移屬益州郡。西晉末領味、昆澤、存邑、新定、毋單、同瀨、牧麻、脩雲、泠丘、談槀、漏江、同樂12縣。
- 永昌郡
- 曹魏舊郡。郡治不韋縣(今雲南省保山市東北),領不韋、巂唐、哀牢、博南、比蘇、永壽、南涪、雍鄉8縣[註 1]。永嘉五年(311年)比蘇縣移屬河陽郡。西晉末領不韋、巂唐、哀牢、博南、永壽、雍鄉、南涪7縣。
- 牂柯郡
- 曹魏舊郡。郡治且蘭縣(今貴州省黃平縣西南),領且蘭、談指、夜郎、毋斂 鄨、平夷、同並7縣。增領萬壽(晉初置)、並渠2縣(晉初置),廢同並縣(279年廢)。永嘉五年(311年)平夷、鄨2縣移屬平夷郡,夜郎、談指2縣移屬夜郎郡。西晉末領且蘭、毋斂 萬壽、並渠4縣。
- 夜郎郡
- 永嘉五年(311年)析牂柯郡夜郎、談指2縣置郡,[參 2]郡治夜郎縣(今貴州省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至西晉末不變。
Remove ads
縣級行政區
Remove ads
注釋
- 洪亮吉《補三國疆域志》及吳增僅《三國郡縣表》將永壽、南涪、雍鄉3縣列為蜀漢永昌郡屬縣,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從洪、吳二人說法列為蜀漢屬縣;孔祥軍《三國政區地理研究》認為未有史料可証明蜀漢有此3縣,未列為蜀漢屬縣。
- 劉琳認為朱提郡尚領有堂狼縣,蜀漢時復置(劉琳《華陽國志校注》頁416注釋1);孔祥軍認為晉初復立(孔祥軍《晉書地理志校注》頁123-124)。
- 孔祥軍認為晉初置縣。(孔祥軍《晉書地理志校注》頁125)
- 《晉書地理志》無此縣份。
- 劉琳據雲平縣建縣時間推測。(劉琳《華陽國志校注》第451頁)
出處
- 《宋書》卷38〈州郡志四〉:「騰休長,漢舊縣,屬益州郡,《晉太康地誌》屬興古,何志故屬建寧,晉武帝從興古治之,遂以屬焉。」
- 《晉書》卷14〈地理志上〉:「太安二年,惠帝復置寧州,又分建寧以西七縣別立為益州郡。永嘉二年,改益州郡曰晉寧,分䍧牱立平夷、夜郎二郡。」;卷81〈王遜傳〉:「永嘉四年,治中毛孟詣京師求刺史……朝廷憐之,乃以遜為南夷校尉、寧州刺史……與孟俱行,道遇寇賊,逾年乃至……於是莫不振服,威行寧土。又遣子澄奉表勸進於元帝,帝嘉之,累加散騎常侍、安南將軍、假節,校尉、刺史如故,賜爵褒中縣公。遜以地勢形便,上分牂柯為平夷郡,分朱提為南廣郡,分建寧為夜郎郡,分永昌為梁水郡,又改益州郡為晉寧郡,事皆施行。」
- 《宋書》卷38〈州郡志四〉:「東河陽太守,晉懷帝永嘉五年,寧州刺史王遜分永昌、雲南立。」;《華陽國志》卷4〈南中志〉:「河陽郡,刺史王遜分雲南置。屬縣四。」
- 《宋書》卷38〈州郡志四〉:「雲平長,晉武帝咸寧五年立。」
- 《宋書》卷38〈州郡志四〉:「毋棳令,漢舊縣,屬益州郡,《晉太康地誌》屬興古。劉氏改曰西豐,晉武帝泰始五年,復為毋棳。」
- 《晉書·地理志》無此縣。
- 《宋書》卷38〈州郡志四〉:「律高令,漢舊縣,屬益州郡,後省。晉武帝咸寧元年,分建寧郡修雲、俞元二縣間流民復立律高縣。」
- 《宋書》卷38〈州郡志四〉:「都陽令,何志晉成帝立。案《晉起居注》,太康二年置興古之都唐縣,疑是。」
- 《宋書》卷38〈州郡志四〉:「漢興令,二漢、魏無,晉地誌有,屬興古郡。」
- 《宋書》卷38〈州郡志四〉:「談槁令,漢舊縣,屬牂牁。晉武帝立。」
- 《宋書》卷38〈州郡志四〉:「漏江令,漢舊縣,屬牂牁。晉武帝立。」
- 《宋書》卷38〈州郡志四〉:「同樂令,晉武帝立。」
- 《宋書》卷38〈州郡志四〉:「南秦長,本名南昌,晉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 《宋書》卷38〈州郡志四〉:「堂狼令,前漢屬犍為,「狼」作「琅」。後漢、《晉太康地誌》屬朱提。」
- 《宋書》卷38〈州郡志四〉:「萬壽令,晉武帝立。」
- 《宋書》卷38〈州郡志四〉:「同並長,漢舊縣,前漢作同並,屬牂牁。晉武帝咸寧五年省,哀帝復立。」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 吳增僅,《三國郡縣表》,上海:開明書局,1937
- 李錫甫,《漢晉城陽郡沿革考》,國立編譯館館刊第6卷第一期,1977
- 劉琳,《華陽國志校注》,成都:巴蜀書社,1984
- 李曉傑,《東漢政區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 胡阿祥,《六朝疆域與政區研究》(增訂本),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
- 錢儀吉、楊晨,《三國會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 陳健梅,《孫吳政區地理研究》,長沙:嶽麓書社,2007
- 孔祥軍,《三國政區地理研究》,南京:南京大學歷史系,2007
- 任乃強,《華陽國志校補圖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 孔祥軍,《晉書地理志校注》,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2
- 胡阿祥、孔祥軍、徐成合著,《中國行政區劃通史·三國兩晉南朝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
- 范曄,《後漢書》,維基文庫
- 房玄齡,《晉書》,維基文庫
- 沈約,《宋書》,維基文庫
- 魏收,《魏書》,維基文庫
- 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維基文庫
- 樂史,《太平寰宇記》,維基文庫
- 歐陽忞,《輿地廣記》,維基文庫
- 酈道元,《水經注》,維基文庫
Remove ads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