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譚加拉朱·蘇皮亞

新加坡死刑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譚加拉朱·蘇皮亞(英語:Tangaraju Suppiah,1977年1月19日—2023年4月26日),新加坡毒品走私犯,於2014年2月被控教唆他人走私約1公斤(2.2磅)大麻。2018年10月9日,法庭基於間接證據宣布他與他人同謀運輸毒品的罪名成立,並判處他死刑。

快速預覽 譚加拉朱·蘇皮亞, 出生 ...

譚加拉朱和其辯護人曾數次針對死刑判決提起上訴,但均以失敗告終。他的家屬和部分社運人士亦有對他的判決發起抗議,政府對此則回應稱該案的所有法律程序均正當[1][2]。2023年4月26日,譚加拉朱在樟宜監獄被執行絞刑[3]

Remove ads

生平

譚加拉朱生於1977年,單親家庭出身,家中還有一個姐姐(1974年出生),不過兩人在譚加拉朱19歲時就失去了聯繫,具體原因不明[4]。他的母親曾經當過十八年的路面清潔工[5]

譚加拉朱只上過5年小學,12歲時就開始吸食大麻,並在14歲時首次因大麻入獄,此後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因為吸食或持有大麻而進出監獄[6]

被捕背景

2013年9月6日,一名叫做摩根·瓦羅的馬來西亞人於晚上22時許在試圖通過大士關卡離開新加坡時被新加坡中央肅毒局人員從汽車上搜出1.0179公斤(2.244磅)大麻。在接受審問時,摩根供出是一名「印度人」指使他運送的毒品,雖然兩人未曾謀面,但有人給過他兩個用來聯繫這名「印度人」的號碼,並告訴他這名「印度人」30來歲、身高大約1.76公尺(5英尺9英寸)、留著很長的劉海、身上戴著很多珠寶以及駕駛白色麵包車。在警方的監視下,摩根於23時50分許打電話給「印度人」提出在西海岸公園的麥當勞見面,隨後警方於凌晨1時左右派員前往指定地點埋伏。警方最初在廁所逮捕了一個名叫蘇雷什·蘇布拉馬尼亞姆(Suresh Subramaniam)的新加坡人,不過摩根表示自己從來沒見過他,也不知道他是誰。隨後摩根再次給「印度人」打了一個電話,對方表示他是叫了一個朋友去取毒品,進一步表明被捕者並非最終目標[7][8]

警方通過對兩通電話的分析認為,兩名接電話的人都與同一個所謂的「印度人」存在聯繫,只不過這兩個號碼的號主名字不相同。2014年3月,警方將「印度人」鎖定為蘇雷什兒時的好友、時年37歲的譚加拉朱,並以他與摩根運送毒品的案件存在聯繫為由將其逮捕。而當時的譚加拉朱之前已經因為吸食大麻、逃離保釋和自2013年9月起未按規定上交尿檢報告而被逮捕。新加坡的《濫用藥物法》規定,走私超過500克(18盎司)大麻者將必須被判處死刑。根據蘇雷什在被捕時示出的證據顯示,在蘇雷什前往麥當勞買晚餐時,譚加拉朱給蘇雷什打了好幾個電話以確認附近是否有符合他朋友描述的汽車以及廁所是否有人,警方據此認定譚加拉朱就是摩根運送毒品的幕後指使者[7][8]

根據譚加拉朱的姐姐透露,法庭在開審譚加拉朱之前曾給他提供了一次認罪協商的機會,將其刑事處罰放低到了20年監禁,其後刑期經過兩次調整,分別又降到15年和12年,不過譚加拉朱並未接受,堅持要參加審判以證明自己無罪[9]

Remove ads

毒品走私的審判

被捕三年後,譚加拉朱於2017年10月3日前往高級法院參加庭審,法庭並為他指定了兩名辯護律師。譚加拉朱對指使摩根運送毒品、叫蘇雷什前往拿取毒品和安排親自前往拿取毒品都作出了否認。不過在之前,譚加拉朱另外曾因為走私499.99克(17.637盎司)大麻(尚未達到死刑標準)而被判處23年徒刑和15下鞭刑[10]

雖然譚加拉朱承認警方拿到的兩個號碼確實是他所有,但他表示這兩個號碼一個是用於工作,另一個用於私人場合,且他用來存放其中一個號碼的手機已經丟失,可能是別人撿到之後聯繫的摩根。譚加拉朱的律師提出,摩根口中的「印度人」應該是蘇雷什,因為他的各方面特徵 –  – 37歲、1.76m的身高、身上有三件珠寶飾品等 –  – 也更符合摩根的描述,其想通過陷害譚加拉朱來逃避自己的死刑。不過庭審法官認為摩根聯繫的第一個號碼不可能是蘇雷什持有,因為他的手機在被捕時就已經被收繳,而警方讓摩根再次聯繫「印度人」時,接電話的人也並不是蘇雷什;除此之外,摩根在凌晨1:20到2:00之間總共和「印度人」通了五次電話,而當時的蘇雷什已經被捕,因此他不可能是那名幕後的「印度人」。蘇雷什最終沒有受到太多處罰,而是暫時獲釋,不過並非無罪釋放,因為他仍有與不明人士合謀運送毒品的情節[7][8]

在審理的結束階段,庭審主持符曉平(Hoo Sheau Peng)在判決意見中表示接受警方拿出的間接證據和蘇雷什與摩根給出的證詞,認定譚加拉朱有罪,因為她發現譚加拉朱本人在先前的審理中承認過那兩個號碼確實是他用來聯繫摩根運送毒品的,只不過其後來在2014年5月向警方作最後陳述時又變更了說法,除此之外,譚加拉朱亦無法解釋為什麼摩根會有他的第二個號碼。符曉平還指出,摩根和蘇雷什存有的兩個號碼很明顯是用來交替聯繫同一個人的,因此她認為譚加拉朱手機丟失的說法不可信,且其後來的證詞明顯是經過編造,而如果譚加拉朱真的無罪,他就應該一開始就提出這件事情[8][7]

符曉平法官還對譚加拉朱宣稱法庭未給他提供泰米爾語口譯員的指控作出了駁斥,因為譚加拉朱自始至終並未提出相關要求,而其他法官也紛紛證實了他沒有說過需要口譯員。法官認為由於蘇雷什與譚加拉朱是多年好友,彼此之間不可能存在敵意,且譚加拉朱獲罪對蘇雷什並無好處,因此蘇雷什沒有理由陷害譚加拉朱。另外,法官又指出摩根曾供述稱自己在首次和「印度人」通話時,對方表示可以給他在大士的一家夜間小店裡某一份工作,而根據譚加拉朱自己的說法,他確實擁有一家夜間小店,且有能力給別人提供此類幫助[7]

因此,符曉平法官最終認定譚加拉朱教唆他人走私大麻的罪名成立,違反了《濫用藥物法》第12條的相關規定[11]。2018年10月9日,法庭正式宣布判處譚加拉朱死刑,並悉數駁回了譚加拉朱的上訴,將其關進了樟宜監獄的死囚室[12]

上訴

在上訴失敗後,譚加拉朱與另外21名死囚犯聯名向總檢察長提交了一份訴狀,稱他們與律師和家人之間的私人往來信件在未經他們同意的情況下就被監獄當局發送到了總檢察長辦公室,指控相關行為屬於侵犯人權。但最終這份訴狀的說法被予以駁回,相關訴訟也在2021年3月16日被撤銷[13][14]

2022年8月3日,譚加拉朱又聯合另外23名囚犯指控總檢察長阻撓他們聯繫律師,使得包括一些絞刑計劃業已定下的囚犯在內的人無法獲取辯護律師,從而處於劣勢。但這次訴訟再一次遭到駁回,法官給出的理由是律師有權拒絕死刑犯的辯護請求,且沒有證據表明有律師在考慮到那些協助死刑犯上訴失敗的律師(特別是納加德蘭·法馬林伽一案中的律師)受到處罰後而憚於為死刑犯辯護[15][16][17][18]

2023年2月,譚加拉朱向上訴法庭提出動議,請求重新審理他的案件,並鑑於關於檢察官向辯方披露重要證人證詞的法律規定發生變化的情況,對他的定罪進行覆核。雖然譚加拉朱的案件得到了覆核,但他的動議遭到了上訴法庭法官莊泓翔(Steven Chong Horng Siong)的拒絕,因為上訴法庭認為即使不披露重要證人的陳詞,客觀證據仍然足以支持此前給譚加拉朱定下的罪名[19][20]。據媒體報道,譚加拉朱在提出這項動議時身邊也沒有辯護律師陪同[21]

Remove ads

處決通知

2023年4月19日,譚加拉朱的姐姐接到了法院發來的處決通知,被告知譚加拉朱將在一周後的4月26日被處決[22][23]。除此之外,針對譚加拉朱的死刑執行許可也已經發出[24]

譚加拉朱的死刑判決下達後,包括安娜瑪萊(Kokila Annamalai)、韓俐穎英語Kirsten Han以及律師拉維(M Ravi)等在內的維權人士紛紛聯名提出起訴,要求當局不要執行這次死刑[25][26][27]。其中安娜瑪萊在得到譚加拉朱將被執行死刑的消息後,表示這一消息使得她和其他維權人士以及其他死囚犯的家屬都感到非常恐懼和反對,並表示自上一次當局執行死刑(2022年10月)以來,死刑犯的家屬及呼籲廢除死刑的人在過去的六個月里一直「屏著呼吸,害怕大肆殺戮又將再次開始」[28]

2020年到2022年期間,由於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的原因,新加坡已有大約兩年沒有執行過死刑,而到了2022年3月,當局再次對一名叫阿卜杜勒·卡哈爾·本·奧斯曼英語Abdul Kahar Othman的罪犯執行了絞刑[29][30]。2022年全年內,共有11名從事毒品走私的罪犯遭到處決[31][32][33]。在新加坡的東南亞鄰國之中,泰國已經開始推動大麻合法化,而馬來西亞則廢除了強制執行死刑的規定,在此情況下,新加坡頻繁處決毒品犯罪人員的趨勢反而讓其受到了更多關注和壓力[34]

對於該案的判決,新加坡中央肅毒局在其聲明中回應稱,案件的判決完全遵循了正當的法律程序,且譚加拉朱全程尋求律師的權利也得到了保障,除此之外,有充分證據表明譚加拉朱確實走私了1.0179公斤(2.244磅)大麻,其數量足以供150名吸食者吸食一周,達到了強制死刑門檻的兩倍。中央肅毒局還表示,毒品會對吸食者及其家人乃至整個社會帶來巨大損害,而死刑則是遏制毒品走私的必要手段。另外,中央肅毒局還證實稱在法庭發出死刑執行許可前,譚加拉朱獲得減刑的機會已經丟失[35]

Remove ads

臨刑上訴

2023年4月23日,譚加拉朱的家人,包括他的姐姐和侄子組織了一場公眾抗議活動,指控譚加拉朱的定罪過程沒有充分證據和不公平,並請求總統下令重審和減刑。一些其他死刑犯(其中部分已經被處決)的家人也到場表達了支持[36][37][38]。除了發起抗議之外,譚加拉朱的親友和一些社運人士還向新加坡總統府發出了請願,請求將死刑減至無期徒刑[39]。譚加拉朱的姐姐表示相信自己的請求能被聽到,而其侄子則表示譚加拉朱雖然已經屈從命運,但他相信自己的死「不公正」,希望「上帝能向他伸出援助之手」[40]

2023年4月25日,莊泓翔法官再次駁回了減刑請求,並表示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司法覆核無法適用於譚加拉朱的情況。譚加拉朱本人則在最後又提出檢方在認定他和摩根打算販運的大麻的具體數量時沒有給出證明[41],但莊泓翔法官回應稱減刑申請人沒有給出任何讓法庭行使司法覆核權的法理依據,而譚加拉朱的新論點則屬於虛假斷言,不僅與庭審現場出示的證據亦不相符,而且存在提出時機太遲的問題[41][42][43]。莊泓翔還表示先前上訴法庭有根據《濫用藥物法》第12條處理過類似情況[44],當時給出的判決是,只要被告的動機是任意數量的毒品全部被收走,其就無法通過宣稱不知道這些毒品的確切數量來逃脫罪責。

Remove ads

國際反應

譚加拉朱的判決下發後,「緩刑」組織英語Reprieve (organisation)國際特赦組織[45]以及英國富豪理察·布蘭森等國際組織或人物都對這一判決作出了批評。布蘭森在其博客中表示新加坡政府「可能要殺掉一個無辜的人[46][47],並稱譚加拉朱當時「根本不在毒品繳獲地點附近的任何地方」,批評該案的審理是「依賴於推理」[48][49][50]。對此,新加坡內政部回應指布蘭森的說法為錯誤指控[51],譴責布蘭森不尊重新加坡的法律體系和判決決定,並表示實際情況與布蘭森的說法恰恰相反,因為有足夠的客觀證據表明譚加拉朱存在指使他人走私毒品的行為,而符曉平法官也正確地指出了譚加拉朱有運送毒品的動機和長期參與了其被認定的罪行。此外,內政部舉出一份調查稱有87%的新加坡人和83%的外國人支持在新加坡使用死刑,表明死刑對於新加坡的毒品走私現象存在威懾作用[52][53][54]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通過發言人拉維娜·沙姆達薩尼(Ravina Shamdasani)於譚加拉朱被處決前夕發表聲明稱[55]對該案審理過程的法律正當性和是否公平感到擔憂,並呼籲當局不要執行這次死刑。此外,聯合國人權辦事處在其新聞發布會中也提出了類似呼籲[56][57][58][59]

國際傷害減少組織(Harm Reduction International)和亞洲反死刑網絡(Anti-Death Penalty Asia Network)也向新加坡提出了減刑和廢除死刑的呼籲。國際特赦組織則批評該次判決「極度殘忍」[60][61][62]澳大利亞眾議院議員葛拉罕·佩雷特亦譴責了新加坡的處決決定,並認為譚加拉朱可能無辜[63]

歐洲聯盟呼籲新加坡改判譚加拉朱無期徒刑並廢除死刑制度[64]法國人權組織國際人權聯盟也呼籲新加坡減刑及遵守國際法律標準,並表達了反對判處譚加拉朱死刑的立場,表示死刑應該用於那些犯下最嚴重罪行的人,而這種罪行不應包括毒品走私[65]

另一名因為走私毒品而被關進死囚的罪犯Pannir Selvam Pranthaman的姐姐Sangkari Pranthaman在其發表於馬來西亞報紙上的一篇文章中對這次死刑判決提出了批評,並表示支持譚加拉朱和其家人,呼籲新加坡當局終止處決計劃[66]。死刑正義工程(Capital Punishment Justice Project)副主席薩拉·科瓦爾表示對譚加拉朱被逮捕和定罪時的環境感到擔憂,呼籲新加坡通過撤回死刑判決和覆核案件來保障譚加拉朱的權利[67]。前律師拉維(於2023年因紀律問題被停職五年)表示希望更多人支持阻止當局處決譚加拉朱[68]人權觀察的菲爾·羅伯遜(Phil Robertson)表示當局的判決因一旦執行就將「完全無法逆轉」而顯得「不夠好」[69]

Remove ads

處決

在最終上訴敗訴後,譚加拉朱仍繼續被關在樟宜監獄。據報道,譚加拉朱在臨刑前點了雞飯、印度香飯、冰淇淋蘇打和美祿味甜品作為臨刑餐,但其中甜品未得到滿足[70]。譚加拉朱還為自己和旁邊的獄友各自點了一碗餛飩麵,並獲准使用自己的錢給其他獄友買了一些羊肉煎餅、魚肉漢堡、馬來咖哩餃和軟飲料[71]。譚加拉朱的家人提出希望能給他帶去一些他所要求的宗教物品,但根據監獄規定,家人最終只帶去了一些念珠。為了匹配合適的絞刑用繩索,監獄官員在行刑前專門測量了譚加拉朱的身高和體重,並表示這是因為新加坡執行絞刑的方式是「長墜吊」(long drop),此種方式能折斷犯人的脖子,從而立即置其於死地。另外,譚加拉朱還獲准拍攝了遺照,部分屬於他的物品也得到了歸還[72][73]

據報道,譚加拉朱母親前往見譚加拉朱最後一面時,由於擔心譚加拉朱感到崩潰,沒有告訴譚加拉朱他即將被執行死刑[74]。另外有消息表明,新加坡總統哈莉瑪·雅各布親自拒絕了譚加拉朱家人的減刑請求[75]

2023年4月26日黎明時分,譚加拉朱的絞刑於樟宜監獄正式執行[76][77][78]。譚加拉朱因此成為了自2022年3月以來第十二名被新加坡當局處決的罪犯以及2023年新加坡國內有報道的第一位被處決者[79][8]。4月27日,一名新加坡監獄署的發言人在媒體聲明中證實譚加拉朱的死刑已經按照計劃執行[80][81]。其後安娜瑪萊也表示譚加拉朱的姐姐已經接到了譚加拉朱的死亡證明。4月28日,譚加拉朱被葬在林厝港印度墳場[82]

Remove ads

後續

在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正在推動大麻合法化,且一些大麻不合法的國家也已降低了對吸食或走私大麻的人的處罰的背景下,新加坡堅持處決譚加拉朱的做法成為了一個世界性的爭議焦點[83]

國際特赦組織對譚加拉朱死刑的執行提出了批評,稱當局此舉為「漠視人權」[84]。亞洲反死刑網絡執行協調員周銓洋(Dobby Chew)表示譚加拉朱在根本沒有接觸過毒品的情況下就被定罪以及處決,表明「罪惡又達到了新的頂峰」[85][86]。「緩刑」會長佛亞(Maya Foa)表示譚加拉朱的處決「非常殘忍且沒有用處」,應該激發人們進一步呼籲廢除死刑[87]。前律師拉維認為譚加拉朱的判決「存在利益衝突」,因為法官莊泓翔在譚加拉朱受刑之前就出席過庭審,亦是2014年譚加拉朱第一次被指走私毒品時的總檢察長,不應該負責這樁案件[88]。前政治犯、光譜行動主要參與者之一張素蘭(Teo Soh Lung)也批評這樁案件存在錯判[89]

2023年5月5日,一名32歲的新加坡男子因威脅要弄傷甚至殺死總統哈莉瑪·雅各布而被關進了心理衛生學院,根據其社交媒體上的信息,該名男子作出這種威脅與他不滿譚加拉朱的處決有關[90]。截至2024年4月,該名男子仍然處於候審狀態,並面臨12項罪名的指控,包括威脅傷害總統、威脅造成他人身體傷害、侮辱女法官等[91]。最後,男子於2025年2月14日被判處坐牢10個月又12個星期。[92]

對於聯合國人權辦事處的譴責[93],新加坡政府反駁稱譚加拉朱的審理完全正當,任何國家都有根據自身情況對罪犯作出最合適的處罰決定的權力,且死刑除了對於槍擊事件或劫持事件有重要的抑制作用外,還大大降低了毒品走私的發生率。新加坡政府舉出自1990年新加坡引入強制處決毒品走私犯以來,相關罪案的發生率降低了66%。另外,新加坡政府還表示對於聯合國無視毒品對人類造成的傷害,卻將矛頭指向當局處決一個犯人的做法感到失望[94][95][96]

此外,諸如陳俊良(Josephus Tan)、鍾庭輝(Chung Ting Fai)等新加坡的律師也對國際上的批評作出了反擊,表示新加坡的法律對於死刑犯完全公平。鍾庭輝舉出張俊炎(Cheong Chun Yin)的案例表示新加坡的法律對於沒有達到死刑標準的毒品走私犯同樣作出了處罰規定[97]。多名專家和其他國家人士也認為應該尊重新加坡的決定和其他一些國家保留死刑的決定,強調目前對於是否所有國家都要廢除死刑還沒有達成一致、對應該處以死刑的所謂「最嚴重罪行」沒有統一標準,同時也沒有任何國際法律禁止死刑[98]

2023年5月19日,新加坡內政部根據《防止網絡假信息和網絡操縱法令》下達了一項更正命令,宣布社運人士韓俐穎、前律師拉維和反對派報紙《網絡公民》在譚加拉朱案的審理過程中存在散播假消息的行為。關於批評者對法官莊泓翔的指控,內政部指出譚加拉朱在受審前已被告知了相關情況,但他和他的律師並未提出任何反對意見。內政部還反駁了譚加拉朱被判「無罪」的虛假信息,指出譚加拉朱即使是在上訴後仍然被判有罪,並重申譚加拉朱在整個過程中都得到了律師的代理,相關程序完全正當[99][100][101]

2023年5月17日,即譚加拉朱被處決3周後,新加坡當局又處決了一名名叫穆罕默德·法依扎·穆罕默德·沙里夫(Muhammad Faizal Mohd Shariff)的36歲男子。沙里夫此前在2019年2月因走私1.5kg大麻而被定罪,最初計劃於2019年1月執行絞刑。在沙里夫受刑的前一天,其提出改判無期徒刑的上訴也被駁回,考慮到家人的隱私,當局在證實這一消息時沒有提及沙里夫的名字[102][103][104]。沙里夫被處決後,新加坡的死刑情況受到了國際上的進一步關注,許多人評論稱新加坡的法律過於嚴苛,擔心該國死刑的執行頻率只會越來越高,而國際上提出的改判另外54名死刑犯無期徒刑的呼籲也將遭到無視[105][106][107]

2023年5月30日,新加坡通信部部長和內政部第二部長楊莉明拒絕了反死刑組織「改革性正義團體」(Transformative Collective Justice)撤回更正命令的要求,並在官方聲明中表示部門官員對於這項命令給出的理由感到滿意。同時,內政部在宣布拒絕撤回命令時將此消息一併轉達給了「改革性正義團體」[108][109][110][111]

參見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