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許良英

中国科学史家(1920—2013)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許良英(1920年5月3日—2013年1月28日),男,浙江臨海人,中國科學史家、思想家、社會活動家。1942年畢業於浙江大學,1945年返校任教,194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領導創立了中國共產黨在浙江大學的首個黨組織,參與領導於子三慘案引發的學潮。1952年,轉任中國科學院院刊《科學通報》編輯部,負責政治審查。1957年因反右運動被打倒,期間專於愛因斯坦的著作翻譯與研究工作。1978年平反,擔任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1980年代以來開始反思革命經歷,並積極參與並支持民主運動。2013年去世,享年92歲。[1][2]

快速預覽 許良英, 出生 ...
Remove ads

早年生平

許良英生於今浙江省臨海市括蒼鎮張家渡村。父親許則恭是本地的一名小地主,兼作木炭生意,在許良英四歲時即已去世,由母親盧文香撫養。許良英是家中第四個子女,上有兩個哥哥與一個姐姐,下有一個弟弟。1925年起,許良英就讀於村中的立本小學,1928年參加學校舉行的針對五三慘案的抗議活動,1929年轉學至海門慈幼院。[3]

1931年,受九一八事變影響,開始關注時事,反對國民黨的不抵抗政策。1935年初中畢業後,進入國立浙江大學代辦的浙江省立杭州高級工業職業學校電機科。1937年11月,浙大高工因應抗戰轉入內地,不久被浙江省教育廳解散,許良英遂於12月被迫輟學回家。1938年秋,許良英以同等學力考入國立浙江大學物理系;1939年2月,至廣西宜山報到入學。1940年1月,隨校到達貴州省遵義縣,因浙大實施導師制,選定王淦昌為導師。[3]

革命生涯

在遵義期間,許良英目睹當地民眾的貧困與徭役,因而對國民黨的腐敗統治產生厭惡,遂開始閱讀《現代唯物論》《辯證法的自然科學觀》《中國的再生》等書籍,並於1941年皖南事變後開始期望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後加入浙大校內的進步學生團體黑白文藝社。1941年夏,選修《社會學》,完成兩萬五千字《基於社會發展史的中國科學史綱》一文,獲得教授好評。[3]1942年,他從浙江大學物理系畢業,許良英是束星北王淦昌的學生,主要研究相對論量子力學[1][4]畢業後,許良英前往桂林尋找初中同學,期望以此牽線加入中國共產黨,但因為後者已經與共產黨組織失去聯繫作罷。許良英於是留在桂林擔任中學老師,並參與《科學知識》雜誌的編輯。1944年桂柳會戰後,日軍占領桂林,許良英因此流浪,期間收到王淦昌的邀請而於1945年2月前往浙大物理系擔任助教。[3]

1946年夏,浙大回遷杭州,許良英取道重慶,在《新華日報》社加入中國共產黨。回杭州後,許良英協助建立了浙大第一個黨支部,並於1947年8月擔任黨支部書記,領導於子三事件期間的學生運動。1947年12月,中共杭州市工作委員會成立,許良英擔任委員,負責分管中學和部分大學的地下黨工作。1949年5月3日,解放軍攻占杭州,許良英起草《告全市同學書》,呼籲紀念五四運動以及慶祝杭州解放。隨後,調任中共杭州市委青年委員會,負責杭州市內大學及中學的黨務工作,後又改任杭州市共青團團委學生部部長,並在鎮壓反革命運動中保護束星北。1950年,與一同參與中共地下黨的浙大史地系畢業生王來棣成婚;同年,長子許成鋼出生。[3]

Remove ads

學術生涯

1951年夏,受中共浙江省委推薦獲得赴蘇聯學習核物理學的資格,但因為錯過時間而並未成行。1952年初,因中國科學院院刊《科學通報》受到中共中央宣傳部和《人民日報》批評,時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原浙江大學校長竺可楨將許良英調入《科學通報》編輯部負責政治把關。[3][5]

1955年因為「反胡風肅反運動」,被批判和停職審查一年。[1][4]

1957年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自然辯證法研究室創建時,與于光遠一同擔任負責人。

1957年反右運動期間,許良英被劃為右派,因抗拒強迫勞改的處置而被開除公職與黨籍,並遣送到老家接受勞改[6]在生活毫無保障、學術研究條件毫無保障、出版毫無希望的日子裡,許良英翻譯了《愛因斯坦文集》三卷共130萬字。[7]1962年編譯《愛因斯坦文集》,至1970年出版。

1978年5月,中共中央發布[1978]55號文件,即《貫徹中央關於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決定的實施方案》,許良英得以恢復黨籍並回到北京市,被安排擔任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1][4]

晚年反思

作為毛澤東以及中共專制獨裁的直接受害者,年輕時參加中共的許良英在晚年也進行了很有趣的反思。1980年代末,許良英對一位前往他家中的訪問者坦言,「當時(1940年代)我們痛恨國民黨,就是因為感覺國民黨政權的專制和腐敗不可忍受,因此參加了共產黨。哪想到後來共產黨的專制和腐敗比國民黨更厲害。」[7]

1985年3月,許良英和方勵之聯合發起紀念愛因斯坦逝世三十周年,在浙江大學舉辦學術討論會。期間,浙江大學學生和研究生邀請許良英演講「開放改革」,他推薦方勵之講。由於方的演講影響很大,被當局認為是宣揚「資產階級自由化」,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決定要第二次開除方的黨籍,只是由於時任總書記胡耀邦的作用,才拖延了一年多。[8][9][7]不過也因此誤傳出許良英因演講被開除了黨籍。[1]

1986年夏天,許良英與方勵之劉賓雁共同發起次年舉辦《紀念反右運動三十周年學術討論會》,但因有被邀請者舉報而遭當局製止。[8][9]1987年6月8日,陸鏗英屬香港舉辦政治民主化研討會,許良英寄去一篇文章。1989年,許良英寫出政治民主化的聯署信,42人簽名,包括王淦昌、施雅風等。[1]

1992年,許良英發表《沒有政治民主,改革不可能成功》,呼籲政治體制改革;1994年他與妻子王來棣及丁子霖等發起《為改善我國人權狀況呼籲》公開信,並刊登在《紐約時報》頭版。翌年發起《迎接聯合國寬容年,呼喚實現國內寬容》公開信,全世界上千著名科學家、學者,包括國內數十名院士和著名知識分子、國際上十名諾貝爾獎得主聯署。[1]

2006年,美國《紐約時報》發表專文《北京的愛因斯坦傳人:一個為真理奮鬥的叛逆者》[10]講述許良英的生平故事。[1]2010年,他同學者邵建進行爭論,提出應「走出復古迷津,重新回歸『五四』」。[4]

2008年8月7日,在前往北京參加奧運會開幕前夕,美國當時的總統小布什在泰國首都曼谷發表有關美國對亞洲政策的講話。小布什在講話中敦促北京當局與時俱進,順應世界和歷史潮流,實行法治,尊重人權。他說,「正如中國科學家許良英所說:『嚮往自由、平等,是人類的普遍人性』。」[7]

Thumb
許良英遺體告別現場

2013年元旦前夕,其妻王來棣去世,許良英亦因肺部感染住進北京海淀醫院11樓重症監護室,病情一直反覆,約一月後的2013年1月28日13點25分因腦溢血去世,終年93歲。[4]夫婦遺體一同捐獻給北京大學醫學部,遺體告別式於同月30日下午3時在北大醫學部西門遺體捐獻中心舉行。

Remove ads

作品

譯著

  • 愛因斯坦. 《爱因斯坦文集》. 北京市: 商務印書館. 1976-1979(2009年增訂再版本). ISBN 9787100071666.
  • 愛因斯坦. 《爱因斯坦论犹太人问题》. 北京市: 中央編譯出版社. 2007: 182. ISBN 9787802114166.
  • 約翰·施塔赫爾. 《爱因斯坦奇迹年》. 上海市: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7: 167. ISBN 9787542843593.

編著

  • 《走进爱因斯坦》. 遼寧省: 遼寧教育出版社. 2005: 254. ISBN 9787538274608.
  • 《科学,理性,民主──许良英文集(1977-1999)》. 美國: 明鏡出版社. 2002: 254. ISBN 9789628744619.

親屬

  • 妻子:王來棣(1926年1月2日-2012年12月31日),1949年畢業於浙江大學史地系,中國近代史學者,方向為中共早期黨史、民主歷史與理論。
  • 兒子:許成鋼(經濟學者,現為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教授)[1]、許平(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結構材料所,水利專家,溫控方面)。

榮譽獎項

更多資訊 年份, 獎項 ...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