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赤銅鍱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赤銅鍱部
Remove ads

赤銅ㄧㄝˋ或銅鍱部(梵語Tāmraparṇīya巴利語Tambapaṇṇiya),也叫做紅衣部(梵語:Tāmraśāṭīya),是傳至斯里蘭卡分別說部佛教支派。因斯里蘭卡古稱「銅鍱洲」(巴利語:Tambapaṇṇī-dīpa)或「赤銅鍱」故得名。[1][2][3][4]

Thumb
上座部佛教

典籍
佛教大綱英語Outline of Buddhism 佛教主題
Thumb
初期佛教

最初僧伽
 大眾部
 ├ 一說部
 ├ 說出世部
 ├ 灰山住部
 ├ 多聞部
 ├ 說假部
 └ 制多部
 上座部
 ├ 雪山部
 ├ 說一切有部
  ├ 說轉部
  └ 經量部
 ├ 可住子部
  └ 正量部
 └ 分別說部
  ├ 化地部
  ├ 法藏部
  ├ 飲光部
  └ 赤銅鍱部

佛教大綱英語Outline of Buddhism 佛教主題
Remove ads

支派

巴利語三藏為其主要特徵,又被稱為巴利文佛教或尼柯耶[5]派。

因為權力上的紛爭,後世分裂為三派:

  • 大寺派(巴利語: Mahavihara)。現今南傳上座部佛教皆以此部為根源。
  • 無畏山派(巴利語: Abhayagirivihara),也稱為「法喜部」。
    • 祗陀林派(巴利語: Jetavanavihara),也稱為「海部」。

漢傳記載

傳承

斯里蘭卡(古稱僧伽羅國、師子國)的分別說部佛教是第三次結集摩哂陀尊者傳入:

學說

有分

有分(巴利語:bhavaṅga)概念最早出現在《發趣論》中[6]

玄奘三藏譯世親大乘成業論》。

扶南三藏僧伽婆羅優波底沙解脫道論》。

玄奘三藏譯無性攝大乘論無性釋》。

真諦三藏譯世親攝大乘論釋》。

意根

心臟(巴利語:hadaya,梵語:hṛdaya)一詞出現在《分別論》對意界的定義中[7]

玄奘三藏譯無性攝大乘論無性釋》。

玄奘三藏《成唯識論》。

窺基法師《成唯識論述記》。

存世經典

善見律毘婆沙》為赤銅鍱部律藏的註釋書。又據學者考證,《解脫道論》可能為無畏山派(巴利語: Abhayagirivihara)的論書。

參見

註釋和引用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