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越南人民軍陸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越南人民軍陸軍(越南語:Lục quân Quân đội nhân dân Việt Nam/陸軍軍隊人民越南),是越南人民軍的陸上戰鬥部隊,不設軍種領帥機關,由越南國防部與越南人民軍總參謀部直接領導、指揮。
![]() |
Remove ads
歷史
1949年8月28日,在4號公路戰役中屢立戰功的5個步兵營(第18、23、29、779、626營)與炮兵第410營在太原省富良縣囤武鎮組建第308師,師長兼政委王承武,副師長高文慶。308師為越盟總部直屬機動部隊,並希望得到中國的支持。
1950年,中國派遣軍事顧問團,幫助越軍軍事建設和作戰指揮,團長韋國清,副團長梅嘉生、鄧逸凡。不久,派陳賡赴越組織邊界戰役並統一處理中國對越援助工作。 1950年2月底,越軍西北戰區政委雙豪率領第308師進入雲南硯山訓練休整換裝,改編為3個步兵團、1個炮兵團。在雲南思茅設立越軍軍官學校。1950年8月28日,全面正規化的308師宣布重建完成,這一天由此被定位越南人民軍的新建軍節。9月,第308師回國。10月發起邊界戰役,越軍打通了上千公里的中越邊界,解放了高平、諒山、老街、太原四省。法軍退守紅河三角洲。
1951年初在宣化組建第304師。1951年春在東北邊界組建第316師;在紅河三角洲組建第320師。1951年初,越軍發動永安戰役,第308與312師被殲滅大半。1951年底到1952年2月,越軍發起解放河內西南門戶的和平的戰役。1952年正式組建第351師。1952同年夏,在中部高原組建第325師。至此越軍六大主力部隊均成立。除了正規軍外,越軍也有一支規模超過20,000人的特工隊,專門從事偵察和敵後游擊戰。該部前身為1952年成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3集團軍37師偵察教導隊,主要隊員為越南人,幹部為37師各偵察連中抽調的偵察骨幹。該部於1954年奠邊府戰役中成功襲擊法軍兩個野戰機場、切斷法軍補給線。奠邊府戰役結束後,該部正式劃撥越南人民軍,其絕大多數幹部為昆明陸軍軍官學校偵察專業和桂林陸軍特種作戰學校畢業,少部分在朝鮮接受地雷、陷阱、地道戰等專門科目的訓練。進入1960年代越戰全面爆發時,特工隊裝備精良,隊員人均一支中國制64式微聲衝鋒鎗、64式/67式微聲手槍和匕首槍,亦裝備各式詭雷和弓弩等暗器,給對手造成極大損失。
1953年春,越軍第316師擊潰寮國的殖民軍,解放了桑怒。第304師攻占越柬邊界的農黑地區。3個獨立團攻入了琅勃拉邦。1953年5月,新上任的法國遠征軍司令亨利·納瓦爾提出「納瓦爾計劃」,派兵在越盟後方建立一個堅固的築壘要塞,阻斷從中國獲得支援的交通線,控制通向寮國的交通,吸引越軍進攻,利用優勢火力在陣地戰中消滅其有生力量。這就是奠邊府戰役。 1955年抗法戰爭勝利後,越軍總兵力達到38萬人,其中機動部隊是北越的6個師與來自南越的第330師和第338師。這些師縮編為旅,各轄4個步兵營、2個炮兵營、1個高射炮營。
1959年10月5日,組建了第一支坦克部隊——202坦克團,並裝備了蘇聯援助的T-34/85坦克和SU-76自走炮。1960年代初,202團從中國換裝了仿蘇聯T-55坦克的59式坦克、蘇聯PT-76兩棲坦克及其中國改進型63式水陸坦克。
1964年初,北越軍共計21.5萬人,有6個步兵師,1個炮兵師,5個步兵旅,10個獨立團。
Remove ads
兵種
軍區
第316師駐富壽省Chí Đám
第355師駐安沛省
第82團駐奠邊省
第406坦克團駐福壽省夏和縣
第604通信團駐福壽省越池市
第297防空旅駐福壽省越池市
第543工兵旅旅駐福壽省清水縣
第313生產師
第314生產師
第326生產師駐山羅省梭果縣
第345生產師
第379生產師駐奠邊省
河江省軍事指揮部
老街省軍事指揮部
萊州省軍事指揮部
奠邊省軍事指揮部
安沛省軍事指揮部
宣光省軍事指揮部
福壽省軍事指揮部
山羅省軍事指揮部
永福省軍事指揮部
第395師駐廣寧省廣安市社
第350師駐寧平省
第242步兵團駐廣寧省雲屯縣
第405坦克團駐海防市海安郡
第603通信團駐海防市
第454炮兵旅
第214防空旅駐海防市
第513工兵旅
第5軍醫院
第7軍醫院
第327生產師
第319建築師駐河內龍編。1979年3月7日作為生產師組建。現在有3475名技術工人、763名管理或技術幹部,其中573人具有大學本科學歷。
廣寧省軍事指揮部
海防市軍事指揮部
興安省軍事指揮部
太平省軍事指揮部
南定省軍事指揮部
河南省軍事指揮部
寧平省軍事指揮部
和平省軍事指揮部
海陽省軍事指揮部
|}
軍級單位
越南陸軍編制4個軍,直屬於總部,作為全國戰略機動野戰部隊。[1]
第10師
第31師
第320機械化步兵師
第40炮兵旅
第234防空旅
第273坦克團
第198特工團
第7工兵團
第29通信團
第30技術團
第3軍軍事學校
- 第211軍醫院
Remove ads
地方部隊

越南的省設有「軍事部」,指揮的地方部隊稱為「省隊」,由一個步兵團或多個步兵團組成。越南的縣設有「軍事部」,指揮的地方部隊為「縣隊」,由一個步兵營或多個步兵營組成。例如,高平省隊第567團;高平省河廣縣有獨立一營、獨立二營。高平省通農縣獨立營;高平省原平縣大隊。
駐寮國志願軍
越南戰爭時期越南南方人民解放武裝力量的軍區
![]()
|
其中B2戰場由越南勞動黨南方局領導指揮;B1、B3、B4、B5戰場由河內的越南勞動黨中央與越南人民軍總部機關直接領導指揮。 B1戰場
1946年起組建「第五聯區」。1961年2月15日起代號B1戰場。負責中北部沿海的廣南省(含峴港市)、廣信省、廣義省、平定省、富安省、廣和省。轄第711師(即第2師)、第3師。1976年與西原B3戰場合併為第五軍區。 B2(南部)戰場
1961年2月15日組建。由越南勞動黨南方局領導。分為:
1967年10月25日,越南勞動黨南方局決定撤銷第七軍區和西貢軍區,設立重點區,代號為B23,後改為B24。書記阮文靈,副書記武文杰。下設六個區:
B3(西原)戰場
負責西原地區的昆嵩省、波來古省、多樂省、富本省。1976年併入了第五軍區。 B4(治天)戰場
負責廣治省9號公路以南以及承天順化。1966年4月組建。1976年併入了第四軍區。 B5戰場
負責越南中部17度線非軍事區到廣治省中部9號公路的狹窄地帶。1966年6月組建。1976年併入了第四軍區。
|
Remove ads
陸軍各師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