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伊爾-28轟炸機
苏联轰炸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伊爾-28(俄語:Ил-28,英文:Il-28)是蘇聯伊留申設計局在1940年代末研製的一種噴氣式前線戰術轟炸機,也是蘇聯第一種投入大量生產的同類轟炸機。
由於其設計極度成功,除了蘇聯外,中國也按照許可證大量製造,稱為「轟-5」。北約組織為Il-28轟炸機,Il-28R偵察機和Il-28T魚雷轟炸機所取的共同代號是「Beagle(小獵犬)」,但將Il-28U教練機單獨命名為「Mascot(吉祥物)」。對於該機產量的估計有很大起伏,包括從2000架到6000架以上。除了蘇聯和中國以外,該機還服役於其他國家的空軍。進入九十年代後,仍然有幾百架該型號飛機留在現役中。而這時距該機首次出現已經間隔了40年的時間。
Remove ads
設計
該機為常規布局,兩台克利莫夫噴氣引擎置於平直機翼的下方。投彈手位於玻璃機頭內,在機尾則是裝有兩門機炮的自衛炮塔。這些特徵類似二戰時期的轟炸機,較為新穎的設計是帶後掠的水平尾翼以及駕駛員的水泡座艙和彈射座椅。因此,Il-28可以說是一種融合了新舊兩個時代技術特徵的飛機。[來源請求]
歷史
1947年,蘇聯按照發展噴氣飛機的第二階段任務,安排幾個設計局同時開始研製裝2台噴氣發動機的前線轟炸機的設計競賽。
Il-28在1948年7月8日首飛,1950年參加五一節莫斯科閱兵。50年代是蘇軍前線轟炸航空兵的主戰裝備。1955年停產。曾向華約國家和其他友好國家大量出口。
向中國出口的首批60架伊爾-28轟炸機於1952年10月在齊齊哈爾交付。至1956年,對中國出口171架。曾參加了中國的空投核武器爆炸試驗。中國的仿製型號轟五於1963年開始仿製,1966年首飛,1967年量產,1984年停產。伊爾-28/轟五在中國的各種改型有照相偵察機、電子偵察機、電子干擾機、魚雷機、教練機(轟運教五)、投放照明彈引導殲擊機的照明機。轟五甲核彈投放機的改裝代號「2152工程」,1968年完成。1971年起分兩批向羅馬尼亞出口了12架轟五,後來又出口了2架轟教五教練機。
埃及空軍是Il-28最早的顧客之一。由於該機帶來的巨大威脅,以色列空軍在蘇伊士運河危機,六天戰爭和贖罪日戰爭中均將其當作了攻擊的優先目標。蘇聯向古巴提供Il-28配件並在當地組裝的計劃因為古巴導彈危機而由赫魯雪夫下令取消。當蘇聯開始入侵阿富汗以後,Il-28也投入了戰鬥行動。奈及利亞空軍從埃及空軍那裡得到了四架二手的Il-28,隨即又從蘇聯那裡得到了兩架同類型飛機,這批飛機在內戰期間參與了戰鬥。葉門內戰中同樣可以看到Il-28的身影。芬蘭空軍在1961到1966年間得到了四架Il-28並一直使用到八十年代才將其退役。
蘇聯從八十年代起將Il-28逐步撤出了現役。然而埃及空軍的蘇制IL-28直到1990年仍然在執行任務。同樣,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的作戰序列中也保留著幾百架轟-5;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羅馬尼亞同樣是轟-5的使用者。中國生產的型號中主要包括轟-5基本型(轟炸機),轟教-5教練機和轟偵-5偵察機,以及較後開發的轟電-5型電子對抗飛機。
Remove ads
主要改型


- Ил-28 - 轟炸機基本型,由兩台VK-1發動機驅動[1]
- Ил-28R - 偵察型
- Ил-28T - 魚雷轟炸機型
- Ил-28Р - 民用郵政機改型
- Ил-28У (烏伊爾-28)- 教練型。第一架原型機於1950年3月18日首飛。將機頭的領航員艙改為飛行教員艙,還取消了轟炸航行雷達和武器系統。1952年9月到1956年中國共進口該機22架,1986年退役。
- Ил-28ЛЛ - 彈射座椅試驗機
- 轟-5 - 中國製造的轟炸機型(在機體結構上,將蘇聯伊爾-28飛機的兩半扣合的結構改為普通結構。發動機以渦噴-5甲取代蘇制BK-1A離心式渦噴發動機。採用轟-6的尾炮塔,機尾結構有一些變化。)
- 轟-5甲 - 核彈投放改裝機
- 轟-5魚 - 中國製造的魚雷轟炸機型
- 轟教-5 - 中國製造的教練型
- 轟-5R或(轟偵-5) - 中國製造的遠程偵察機改型(已退役)
- 轟電-5 - 中國製造的電子對抗改型(已退役)
- 轟-5測試平台 - 專用於測試彈射座椅的飛行試驗平台,目前已由瀋陽殲-6改造的實驗平台代替
- B-5 - 轟-5的出口型
- B-228 - 捷克斯洛伐克空軍給Il-28的名稱
使用國家

阿富汗:阿富汗空軍在1957年從蘇聯得到了54架IL-28,包括四架Il-28U教練機。1994年以後,只有教練機還在使用。[2][3]
阿爾巴尼亞:1971年,阿爾巴尼亞退役了伊爾28併購買了一架B-5進行部署。該飛機一直服役到 20 世紀 90 年代。[4]
阿爾及利亞
保加利亞
中國: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和海軍航空兵曾裝備了數百架Il-28和轟-5,現已退役。
古巴:蘇聯共向古巴送去了42架Il-28N,但在古巴導彈危機發生後又將這些飛機撤回了國內。[2]
捷克斯洛伐克:捷克斯洛伐克空軍使用的該型號飛機中包括了蘇聯製造的Il-28和Il-28U以及捷克Avia公司生產的B-228和CB-228。[2]
東德:民主德國空軍主要將Il-28用作拖靶飛機或引擎試驗平台
埃及
芬蘭:芬蘭在六十年代向蘇聯購買了6架Il-28,其中五架是Il-28R偵察型。後期這批飛機主要被用作拖靶飛機。[2]
匈牙利
印度尼西亞
伊拉克
摩洛哥
北韓
葉門
奈及利亞:曾用於比夫拉戰爭。
波蘭
羅馬尼亞
索馬利亞
葉門民主人民共和國
蘇聯:從50年代起,蘇聯空軍,蘇聯海軍和蘇聯海軍航空兵先後使用了超過1500架Il-28,其中一部分直到八十年代還留在作戰序列中。除了軍用外,還有一小部分Il-28被改造成郵政飛機交給蘇聯民航使用。[2]
敘利亞
越南
Remove ads
西方世界得到的第一架IL-28
1965年11月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空八師廿二大隊(團)的飛行員李顯斌駕駛的一架編號為0195的IL-28從杭州筧橋機場起飛後投誠到中華民國,降落於桃園空軍基地,但在降落過程中飛機的鼻輪折斷,原因有可能是因下雨造成跑道濕滑導致飛機落地失控或李顯斌降落時因緊張而操作失誤,但也有一說是李顯斌故意摔壞鼻輪使得飛機無法起飛,以向中華民國軍方表明投誠的決心。這是冷戰期間西方世界得到的第一架完整的IL-28。
後來空軍將IL-28鼻輪修復,並藏於航空教育展示館。
同期的轟炸機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