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達仁鄉
臺灣臺東縣的山地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達仁鄉(排灣語:Tadren)位於中華民國臺東縣最南端,西南鄰屏東縣牡丹鄉,西與屏東縣春日鄉相連,西北與屏東縣來義、泰武兩鄉接壤,北接金峰鄉,東北連太麻里鄉,東臨太平洋與大武鄉[3]。鄉內人口約有3千多人,是臺東縣人口最少的行政區[2]。族群結構上主要為臺灣原住民族,並以排灣族為最多[4],地方通行語為排灣語[5]。
![]() |
達仁鄉的經濟產業主要為農業,生產小米、芋頭、玉米、花生、香菇等農作物。交通上有台9線與臺鐵南迴線貫穿,是北方臺東市區與西方屏東縣枋山鄉楓港之間的交通要道[6]。
Remove ads
歷史
達仁鄉為排灣族原住民的活動範圍,在清朝時期為阿塱衛社的聚居地,其中以安朔村為最大,而「安朔」(阿朗壹 Aljungic)在排灣族語中便是指「最多人的社」。
日治時期,日本將本鄉原住民劃分為土哇巴樂(土坂)、大板鹿(台坂)、大里力(森永)、就卡固來、阿塱衛(安朔)等五個社,先後劃歸台東廳大武支廳、台東郡管理,並在各社直接派駐警察處理行政、教育、衛生等日常政務。
戰後之初劃歸臺東縣大武鄉,1946年自大武鄉分治。當時官派之台東縣長建議鄉名為「大仁鄉」,可與大武鄉保持有淵源關係之意涵,但未被地方人士接納,認為「大」字難脫與大武鄉的臍帶關係,有無法獨立之感。當時首任官派鄉長葛良拜審酌上級與地方意見,將「大」改為「達」,經代表會決議後,轉呈台東縣政府核備[7]。
人口
根據臺東縣太麻里戶政事務所及臺東縣政府民政處統計,2024年底達仁鄉戶數約1.4千戶,人口約3.4千人[1],是臺東縣人口最少的行政區[2]。鄉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村分別是土坂村與南田村,2024年底兩村人口分別為1,007人與341人[1]。
政治
達仁鄉公所是達仁鄉最高層級的地方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鄉自治的行政機關,同時負責執行縣政府及中央機關委辦事項,達仁鄉的自治監督機關為臺東縣政府。鄉長由全體鄉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一次。達仁鄉公所並置鄉政會議,為鄉政最高決策機構,在鄉長之下,設有4課2室等6個內部單位及3個附屬機關[8]。
達仁鄉民代表會是達仁鄉的最高民意機關,代表達仁鄉全體鄉民立法和監察鄉政。鄉民代表由公民直選選出,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達仁鄉民代表會共有7位鄉民代表,分別為第一選區2席鄉民代表、第二選區2席鄉民代表、第三選區3席鄉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7位鄉民代表互選產生[9]。
以下列出的「村」屬於行政區劃,因此村內可能有數個部落。[10]

- 臺坂村(位於臺坂溪流域):
- 臺坂部落(Tjuaqau,大狗)
- 嘉發那部落(Tjuvavanaq)
- 加滿額斯部落(Tjuamanges)
- 拉里巴部落(Larepaq)
- 土坂村(位於大竹高溪流域):
- 新興部落(Dralendren / Tjuwavangas,他巴卡斯)
- 土坂部落(Tjuabal,土阿巴魯):
- 巴里布該部落(Palivungai):1951年併入土坂。
- 大谷部落(Tjalilig,塔利利庫):1951年~1955年部分併入土坂。
- 吉那發力樣部落(Kinavaliyan)
- 新化村(位於巴塱衛溪流域):
- 新化部落(Sinka / Tjukakuljai,就卡固來):1951年~1955年併入轄下三部落。
- 阿烏福蘭部落(Qaquvuljan)
- 大茅茅部落(Tjivavau)
- 姑子崙部落(Kuvaleng)
- 新化部落(Sinka / Tjukakuljai,就卡固來):1951年~1955年併入轄下三部落。
- 安朔村(位於阿塱衛溪流域):鄉行政中心。
- 安朔部落('Aljungic,阿塱衛)
- 達仁部落(Tadren)
- 森永村(位於五福谷溪流域):
- 森永部落(Mulinaga):1951年~1955年由部分大谷部落建立。
- 南田村(位於楓港溪流域):
- 南田部落(Seljupetje,斯路博吉):1955年由部分土坂部落建立。
達仁鄉行政區劃 |
Remove ads
教育
- 臺東縣立台坂國民小學
- 臺東縣立土坂國民小學
- 臺東縣立安朔國民小學
- 新化分校
- 森永分班(1999年裁撤)
- 南田分班(1986年裁撤)
交通
- 縣道
旅遊
文化設施 |
自然景觀
溫泉
|
特產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