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迪努·李帕蒂
罗马尼亚钢琴家,作曲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迪努·康斯坦丁·李帕蒂(羅馬尼亞語:Dinu Constantin Lipatti,1917年3月19日—1950年12月2日),羅馬尼亞古典鋼琴家、作曲家。
生平
李帕蒂出生於布加勒斯特的一個音樂家庭:父親是曾師從薩拉沙蒂和弗萊什的小提琴家[1],母親是鋼琴家。李帕蒂很小就開始彈奏鋼琴,曾在自己的洗禮上彈奏莫札特的小步舞曲,其教父是小提琴家、作曲家埃內斯庫。
李帕蒂曾隨羅馬尼亞音樂家米哈伊爾·喬拉學習三年鋼琴和作曲,後入讀布加勒斯特音樂學院,師從弗洛里卡·穆西切斯庫[1]。1930年6月,布加勒斯特音樂學院的學生們在當地歌劇院演出,年僅13歲的李帕蒂演奏的葛利格鋼琴協奏曲令觀眾叫好不已。1932年,李帕蒂所寫的鋼琴小奏鳴曲、小提琴鋼琴小奏鳴曲、以及交響組曲《吉普賽人》(Les Tziganes)都先後獲獎[1]。
1933年,李帕蒂在維也納國際鋼琴比賽中不敵波蘭鋼琴家波列斯瓦夫·科恩,屈居第二,評委之一的阿爾弗雷德·科爾托對賽果十分不平,辭任以示抗議[2]。李帕蒂隨後進入巴黎高等音樂師範學院,師從科爾托、依鳳·蕾菲布學習鋼琴,隨布朗熱、杜卡斯、史特拉汶斯基學習作曲,以及隨查理·明希學習指揮。
李帕蒂的職業生涯因二戰而中斷,1943年攜未婚妻瑪德蓮·坎塔庫澤內(Madeleine Cantacuzene)離開羅馬尼亞,在艾德溫·費雪的協助下移居瑞士日內瓦,成為日內瓦音樂學院的教授[3]。不幸的是,李帕蒂逐漸有了患病跡象,1947年被確診為霍奇金氏病[4]。
李帕蒂1948年與妻子完婚,但之後健康狀況持續惡化,二戰後的公開演出大幅減少。1947至1950年間,李帕蒂嘗試注射可的松以幫助恢復精力,製作了職業生涯中主要的一批鋼琴錄音[5]。

1950年9月16日,李帕蒂在法國貝桑松音樂節上最後一次登台演出,儘管身患重病且高燒,他仍精湛地演繹了巴哈、莫札特、舒伯特等人的作品,演奏蕭邦14首華爾茲的最後一首時,李帕蒂精疲力盡,改彈了自己十三年前職業生涯首演中演奏的《耶穌,世人仰望的喜悅》。不到三個月後,李帕蒂因肺部膿瘍逝世於日內瓦,年僅33歲,安葬於謝訥堡。
Remove ads
獲獎與榮譽
- 1997年,李帕蒂因在古典音樂演奏和作曲方面的成就被追認為羅馬尼亞研究院成員[6]。
評價
李帕蒂因純淨的音樂詮釋以及傑出的鋼琴技巧廣受稱讚,尤其擅長蕭邦、莫札特、巴哈等人的作品,他也錄製了一些拉威爾、李斯特、埃內斯庫、舒曼、葛利格的作品。音樂評論家哈羅德·C·荀貝格曾評價:「李帕蒂,鍵盤上的大師。」[7]
作品節選
在鋼琴演奏之外,李帕蒂還寫有一些帶有法國和羅馬尼亞風格的新古典主義音樂作品,包括交響組曲《吉普賽人》(Les Tziganes)、鋼琴小協奏曲、雙鋼琴交響協奏曲、《羅馬尼亞舞曲》(Danses roumaines)、小提琴鋼琴小奏鳴曲、管風琴鋼琴協奏曲、木管四重奏、左手鋼琴小奏鳴曲、鋼琴夜曲等等。
- 音訊檔案 (CD) . 20世紀偉大鋼琴家 65. Philips Classics. 456 892-2.
![]() |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