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貝桑松
法国杜省市镇与省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貝桑松(法語:Besançon,法語:[bəzɑ̃sɔ̃] ⓘ[註 1]),法國東部城市,勃艮第-法蘭琪-康堤大區杜省的一個市鎮,也是該省的省會和區域性的經濟、科教和工業中心[地 1][2]。貝桑松的市鎮面積為65.05平方公里,2022年1月1日時人口數量為120057,是杜省人口最多的城市,在大區內排名第二,僅次於首府第戎。
貝桑松位於法國侏羅山北部,距離瑞士邊境大約60公里,是法國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大城市之一,索恩河支流杜河自東向西呈搖擺狀流經貝桑松,使其呈現出獨特的「一面靠山、三面環水」半島式城市布局,而城市新區則沿杜河河谷向東西兩側發展。
貝桑松歷史悠久,是法國藝術與歷史之城之一,古羅馬時期為塞夸尼人的主要活動中心,中世紀為勃艮第伯國的首府,路易十四時期的工程師沃邦在貝桑松修建貝桑松城塞及大量防禦工事,使其成為重要的軍事基地,工業革命後,貝桑松一度成為法國鐘錶業製造中心[3]。1982至2015年間,貝桑松還是法蘭琪-康堤大區的首府。
貝桑松也是法國的一個文化中心,十八世紀出現了法國第一所公共圖書館,法國著名文學家維克多·雨果和電影發明人盧米埃爾兄弟均出生於該城的同一個廣場—維克多·雨果廣場。
Remove ads
地名來源
「貝桑松」一名來源於其在羅馬時期的拉丁語名稱「Vesitio」,其首字母「V」在公元7世紀時變成了「B」[史 1],後經不斷演變成為了「Besançon」[史 2]。
歷史
貝桑松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在新石器時期就已出現人類活動,高盧時期為凱爾特人的一支——塞夸尼人的首都,被稱為「沃松蒂奧」[史 3]。該部落活動於弗日山和侏羅山之間,南側為盧格敦高盧,西側為埃杜溫。羅馬人入侵後,凱撒大帝將貝桑松設為塞夸尼行省的首都,並將其命名為「塞夸尼人之大城」(拉丁語:Civitas Maxima Sequanorum),連接羅馬和加萊的弗蘭奇傑納大道縱貫其境內[史 4]。公元1世紀,上日耳曼尼亞領袖維吉尼烏斯入侵塞夸尼,盧格敦高盧首領文德克斯率軍北上,在貝桑松附近與其展開了激烈的鬥爭[史 5]。戰後,羅馬皇帝尼祿為了補償這一地區的損失,將貝桑松設為殖民地,使得該市獲得了較大的發展,成為了羅馬帝國內的主要工商業中心,鬥獸場、溫泉、廣場等建築也在同期得以建成[史 6]。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克洛維一世統一了包括塞夸尼人在內的多個高盧部落,開創了墨洛溫王朝,貝桑松也由此成為首批成為法國直屬領地的城市之一[史 7]。

中世紀早期,貝桑松屬於勃艮第王國,但其城市歷史缺乏詳細記載,直到公元9世紀,貝桑松才以「Chrysopolis」一名出現在了史籍當中[史 8]。公元870年,《墨爾森條約》將勃艮第一分為二,貝桑松為瓦賴伯國(又稱「貝桑松伯國」)的首府,成為勃艮第伯國的一部分[史 9]。公元1037年,布耳瓦的厄德二世在一次戰役中身亡,勃艮第伯國失去後嗣,被劃入神聖羅馬帝國,雷諾一世成為行宮伯爵[史 10]。
公元11世紀後期,得益於薩蘭的雨格一世對於羅馬帝國的效忠,亨利三世賦予貝桑松主教區主政和司法的權力[史 11]。1290年,貝桑松成為帝國自由城市,城市獲得快速發展[史 12]。1307年,伯國王后勃艮第的約娜二世與法蘭西國王腓力五世通婚,法蘭西王國開始控制這一區域,但貝桑松彼時仍為羅馬帝國的城市[史 13]。1482年,勃艮第公國解體,貝桑松被劃入哈布斯堡王朝當中。1654年,西班牙哈布斯堡國王腓力四世將貝桑松與弗蘭肯塔爾進行地位交換,貝桑松由此失去了帝國自由城市的頭銜[史 14]。1674年,法蘭西王國與哈布斯堡軍隊在貝桑松展開了激烈的貝桑松戰役並取得勝利,成為法荷戰爭的一個轉折點[史 15]。貝桑松及法蘭琪-康堤地區于1678年根據《奈梅亨條約》重新成為法蘭西王國的領土,並成為一個行省,直到法國大革命結束[史 16]。17世紀末,法國工程師沃邦在貝桑松修建貝桑松城塞,並於1693年完成[史 17]。十八世紀,貝桑松成立了大學和講堂,並開設了法國第一個公共圖書館,成為了一個文化中心[史 18][3]。
Remove ads

法國大革命後,貝桑松附近的區域被劃為杜省,以境內的杜河命名,貝桑松成為省會[史 19]。1793年,瑞士商人洛朗·梅熱旺在貝桑鬆開設了一個大型的鐘表工廠,由此開啟了貝桑松地區鐘錶工業的發展[3]。1814年,普魯士軍隊入侵貝桑松,拿破崙帝國將軍雅各布·法蘭索瓦·馬呂拉茲率兵抵抗,最終取得勝利[史 20]。
1837年,貝桑松布雷日耶大橋(Pont de Bregille)通車[4];1856,連接貝桑松的鐵路建成運營,貝桑松逐漸成為一個鐵路中轉站[4];1868年,貝桑松附近發現溫泉,並得到了開發,貝桑松由此成為一座療養城市,並自1890年起被稱為「貝桑松萊班」(Besançon-les-Bains)[註 2],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遊客數量大幅減少,使得溫泉被迫關閉[4]。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貝桑松處於淪陷區,被德意志國防軍封鎖直至二戰結束[史 21]。
20世紀50年代,法國進入「黃金三十年」,貝桑松城市也開始向外擴張,其中市區西部的「普拉努瓦斯」成為新興街區,並出現了大批柯布西耶風格的集中式居民樓[4]。20世紀70年代後,受到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貝桑松的鐘表業出現嚴重衰落,造成大批工廠倒閉和工人失業,引發大量社會矛盾,其中Lip工廠倒閉[史 22]和貝桑松兇殺案均被認作是法國典型現代社會危機事件[史 23]。1982年,貝桑松所在的杜省與相鄰的上索恩省、侏羅省和貝爾福地區合併成為法蘭琪-康堤大區,貝桑松成為大區首府[5]。2008年,貝桑松城塞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6]。2014年,貝桑松現代有軌電車建成通車[史 24]。2016年,法蘭琪-康堤大區與相鄰的勃艮第大區合併,貝桑松失去大區首府的地位,成為普通省會城市[5]。
Remove ads
地理
貝桑松位於法國東部,勃艮第-法蘭琪-康堤大區的東部和杜省的西部,距離法國首都巴黎大約390公里[2]、距離大區首府第戎大約85公里[2]。與貝桑松接壤的市鎮包括:蒙福孔、莫爾、皮雷、普耶萊維涅、塞爾萊薩潘、塔勒奈、蒂斯、維埃耶、阿瓦訥-阿沃內、伯爾、豐坦[2]。
貝桑松位於侏羅山北部邊緣,境內以丘陵地形為主,其中老城區(杜河左岸)沿河部分地勢平坦,南側為聖德田山;杜河右岸則略有起伏,部分地區高差較大[2]。貝桑松全境海拔在235至630公尺之間[2]。
貝桑松老城區地表多被現代河流沉積物覆蓋,周邊地區則多為巴通期石灰岩,主要斷層分布於市區南側,呈西北-東南走向,與山勢走向十字交叉[地 2]。

杜河自東向西流經貝桑松,該河屬於法國五大水系之一的隆河水系,水量相對充足並穩定,具備通航條件,部分河段建有平行的運河[2]。貝桑松老城區即位於杜河左岸的一處「Ω」狀曲流內側,該河段平均寬度超過50公尺,有多處水壩,其瓶頸段開鑿有地下水道,可供船隻運行[2]。
貝桑松位於侏羅山北部,森林資源豐富,屬於溫帶落葉林地區,主要樹種包括山毛櫸、橡樹、樺樹等,在境內廣泛分布[7],在貝桑松市區內則集中在杜河兩岸[2]。
貝桑松在柯本氣候分類法中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年溫差較小,地形和植被因素使其年降水量多於其它法國內陸地區,且受大陸氣團影響,貝桑松偶有極端氣候出現[8]。
貝桑松市區設有氣象站,以下為該氣象站的數據:
Remove ads
行政區劃
貝桑松是法國勃艮第-法蘭琪-康堤大區杜省的一個市鎮,編號為25056,它也是杜省的省會。貝桑松下轄貝桑松區,管理貝桑松第一縣、第二縣、第三縣、第四縣、第五縣和第六縣共6個省級選區,同時也是大貝桑松都會城市公共社區的辦公駐地。
法國國家統計與經濟研究所(簡稱「INSEE」)在進行數據統計時,將貝桑松及相鄰的另外10個市鎮設為貝桑松城市核心區,並將包括核心區在內的周邊共251個市鎮劃為貝桑松城市區[地 3]。同時,INSEE還將貝桑松市鎮分為了52個「信息塊區」(IRIS)[2][地 4],以便於統計人口分布情況。
交通
法國國家A36號高速公路經過貝桑松市區北部的埃科勒瓦朗坦並設有出入口可連接貝桑松市區[2]。此外,法國國道N57線、N83線及多條杜省省道在貝桑松交匯,其中N57線呈「C」字形經過貝桑松市區,構成了貝桑松半環城快速通道[2]。
自2017年起,杜省城際客運被納入勃艮第-法蘭琪-康堤大區公共運輸線路網(商業名稱為「Mobigo」)當中,該路網開行由貝桑松前往沃蘇勒、蓬塔利耶、格雷、坎熱等地的常規或學生巴士線路[社 1]。而一些跨國客運公司則提供途徑貝桑松的長途汽車線路,主要可前往巴黎、里昂、史特拉斯堡、馬賽、蒙佩利爾等地[社 2]。
2018年,63.1%的貝桑松居民擁有至少1輛私人汽車[9]。2016年,貝桑松境內共發生各類交通事故96起,共造成5人遇難,102人受傷[9]。

貝桑松是法國東部的一個鐵路樞紐,多勒-貝爾福鐵路和貝爾福-洛克勒岩石嶺鐵路在境內交匯,同時可聯通前往里昂方向的鐵路[2]。1981年,得益於法國高速鐵路東南線的建成,貝桑松成為法國首批開通高鐵列車服務的城市[社 3]。2011年,法國高速鐵路萊茵河-隆河線建成通車,該鐵路經過貝桑松市區北部,並設有一個高鐵車站和一條通往貝桑松市區的聯絡線[2]。
貝桑松維奧特站位於市中心,杜河右岸,該站每天開行前往第戎、里昂、貝爾福、拉紹德封等地的區域列車。2018年,該站累計發送旅客數量達194.8萬人次[10]。
貝桑松-法蘭琪-康堤TGV站,一般簡稱為「貝桑松高鐵站」,位於貝桑松北部的萊歐松境內,是法國18個運營中的高鐵車站之一,該鐵路主要停靠長途高速列車,可通達巴黎、里昂、馬賽、蒙佩利爾、史特拉斯堡、米盧斯、盧森堡、法蘭克福、弗賴堡、梅斯等地,每天早上還有一班途徑巴黎戴高樂機場前往里耳的直達高鐵列車[社 4]。2018年,該站累計發送旅客數量64.1萬人次[10]。
除此之外,貝桑松市區東南部還有一個小型的鐵路乘降所——貝桑松穆耶爾站,位於貝爾福-洛克勒岩石嶺鐵路上,停靠前往拉紹德封方向的區域列車。2018年,該站累計發送旅客數量7.6萬人次[10]。
貝桑松-拉韋茲航空站位於貝桑松市區東南部[2],該航空站未開行民用航空線。距離貝桑松最近的民用航空機場為多勒侏羅機場,位於貝桑松市區西南大約40公里處的塔沃境內[2]。2019年冬季,該機場開行前往巴斯提亞、波多、馬拉喀什、菲斯和倫敦五個城市的直達航班[社 5]。

貝桑松城市公共運輸(商業名稱為「Ginko」)由凱奧雷斯運營,截止2019年11月,該公共運輸網包括2條有軌電車線路、4條主要公交線路、6條普通公交線路、5條街區公交線路和30條郊區線路,同時開通了定製公交服務,其線路網覆蓋了大貝桑松都會城市公共社區內的所有市鎮[社 6]。
貝桑松早期有軌電車出現於1897年,因設施老化和私家車的發展而於1952年停運[史 25]。二十一世紀初,貝桑松市政府重新提出修建有軌電車的計劃,貝桑松現代有軌電車路網全長14.5公里,由兩條線路構成,呈東西走向,四次跨越杜河,貫穿貝桑松全境[2],於2014年9月1日投入運營。
政治

現任貝桑松市長為安娜·維尼奧女士,為歐洲生態-綠黨的一名成員,在2020年貝桑松市政選舉中獲得31.21%的支持率[社 7]。
在2017年法國大選的第一輪和第二輪選舉中,法國現任總統馬克宏在貝桑松分別獲得26.44%和77.81%的支持率,均居所有候選人首位[社 8]。
經濟
貝桑松是法國東部重要的工商業城市,歷史上以鐘錶工業而聞名,現為一個以科教和文化為主導的新興城市,其經濟發展事務由大貝桑松都會城市公共社區負責[社 9]。
在第一產業方面,貝桑松所在地區森林資源豐富,是重要的木材生產和加工基地[社 10];貝桑松以南的侏羅山區也是法國重要的農牧業區,相關的農產品和食品加工業是當地農業經濟的主要支柱[社 11];在第二產業方面,貝桑松歷史上為重要的鐘表工業城市,曾長期與瑞士鐘錶處於競爭關係,但自20世紀70年代後出現嚴重衰落,其代表性企業Lip宣布破產,後在異地重建[社 12],現貝桑松主要的鐘表生產企業為瑪蒂,雇有員工約400人[社 13],除此之外,醫藥、電子、生物、食品等產業也在貝桑松經濟中占有一定比重,法國副食品龍頭企業LU餅乾在貝桑松設有加工廠;在第三產業方面,貝桑松為法國重要的科教城市,擁有多所高等學府;同時也是一座旅遊城市,自1986年起被評為藝術與歷史之城,並因其較高的植被覆蓋率而聞名。物流、信息、交通等第三產業在貝桑松地區均有分布,並提供了大量相關就業崗位[社 14]。
財政收入
2017年,貝桑松的財政支出總額為13760.1萬歐元,財政收入總額為16300.4萬歐元,債務總額為12026.1萬歐元[社 15]。
2014年,貝桑松的人均月純收入為2,238歐元,其中高級職員為3,944歐元,低於法國平均水平(4,141歐元);普通工人為1,821歐元,高於法國平均水平(1,637歐元)[社 16]。
2016年,貝桑松的青壯年人口(15-64歲)失業率為8.1%[社 17]。總人口中有44.5%擁有納稅資格[社 18]。
人口
2015年,貝桑松的市鎮範圍內的合法人口數量為116,676,其中男性54,726人,女性61,950人,75歲及以上人口數量占比為7.6%,外籍人口10,676人,總人口數量在在全法國排名第33位。人口密度為1,794人/平方公里。2016年,貝桑松的出生人口數量為1,515人,死亡人口數量為896人[社 19][社 20]。
當地居民被稱為Bisontois(男性)或Bisontoise(女性)[社 21]。
社會事務
貝桑松是貝桑松學區總部所在地[社 22]。截止2018年底,貝桑松境內共有36所幼兒園、38所小學、11所初級中學、7所普通高中、10所職業高中和1所農業高中[14]。2018-2019年學年度,貝桑松境內中等階段在校學生總人數為14,386人[社 23]。
在高等教育方面,法蘭琪-康堤大學又名「貝桑松大學」,是法國的一所公立大學,為勃艮第-法蘭琪-康堤大學聯盟的核心成員之一,設有6個二級學院、2個科技學院、1個工程師學校、1個企業管理學院、1個語言學校及多個函授教學點[社 24]。除此之外,國立高等精細科技與機械學校和法蘭琪-康堤高等工程師學院均為法國的205個工程師學校之一;貝桑松-法蘭琪-康堤高等美術學院則是一個藝術類高等學府[社 25]。
在職業培訓方面,貝桑松共有6所衛生學校和2處職業技能培訓中心[14]。

截止2018年1月1日,貝桑松境內共有全科醫生175名,保健師141名,牙醫81名,護士149名,耳科醫生8名,眼科醫生17名,皮膚科醫生15名,助產士14名、兒科醫生15名和婦科醫生15名[15]。市區內共有藥房46家[15]。
貝桑松大學附屬大區中心醫院是法國30所教學醫院之一,也是當地最大的綜合性醫療機構,成立於1983年,共有職工數量7,700人,設有1,400個床位,年接待病人數量達66萬[社 26]。
此外,貝桑松境內還有4家養老院和2處殘疾人幫扶中心[15]。
2015年,貝桑松境內共各類居民住房69,719處,比上一年增加了331處[16]。其中87.6%為常住居民住房[16]。主要的集中式居民區位於市區西部的「普拉努瓦斯」街區內[2]。大貝桑松都會城市公共社區負責貝桑松境內的房屋規劃和建設,並向境內需要進行房屋改造的居民提供幫助[社 27]。
2015年,貝桑松境內共有各類商業鋪面6,939家,其中餐飲服務類商業鋪面2,440家[社 28],個體性的商鋪主要位於貝桑松市中心,而貝桑松市區西部的粉堡街區則有大型商場分布,設有大型停車場,並有公共汽車連接市區[社 29]。
截止2019年初,貝桑松共包括7個游泳池、28個健身房、7個體育場,30個網球場、5個馬術場、13個足球或橄欖球場和17個籃球或排球場[社 30]。
貝桑松足球俱樂部是當地的一支足球俱樂部,成立於1904年,曾參加過43次法國足球乙級聯賽。該俱樂部在2019至2020賽季參加法戊聯賽[文 1]。
貝桑松體育館位於貝桑松市區西北部的蒙特拉蓬街區,建於1967年,是當地主要的綜合性體育設施,2017年為紀念法國摔跤運動員加尼·雅盧茲而更名為「加尼·亞盧茲體育館」(Palais des sports Ghani-Yalouz)[社 31]。
貝桑松境內的環境和可持續發展事務由大貝桑松都會城市公共社區負責[社 32]。2015年,貝桑松市區內共有5家污染企業[社 33],當年的二氧化氮濃度平均值為26.5 µg/m³[17],臭氧濃度平均值為57µg/m³[17],顆粒物平均值為20µg/m³[17],水體硝酸鹽平均濃度為15.3 mg/L[社 34]。
貝桑松市區內共有兩個派出所[社 35]和兩個國家憲兵隊[社 36],另有兩個消防站,可負責整個杜省西部地區的搶險救援工作[社 37]。
2014年,貝桑松及其附近地區共發生各類案件8,741起,其中盜竊類案件5,537起,經濟類案件674起,人身侵害案件1,912起,毒品交易和運輸案件255起[社 38]。
文化

貝桑松位於侏羅山北部,是法國綠化率最高的大城市之一,人均綠地面積達204平方公尺[7]。貝桑松市區北部為沙於森林,面積達1,673公頃,是法國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園之一[文 2];市區內的主要綠地則包括格朗韋勒廣場、沙馬爾河畔、貝桑松植物花園、水站花園、沙普賴公園等[2]。

貝桑松於1986年被法國文化部列入藝術與歷史之城名單,其境內的旅遊景點以歷史古蹟為主[文 3]。截止2019年,貝桑松市區內共有191處國家級文物[文 4]、1處旅遊接待中心(Office de Tourisme)和22家賓館共計1,207間房間[社 39]。
貝桑松城塞是當地的代表性景點和標誌性建築之一,屬於沃邦防禦工事,已於200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6];貝桑松市區另有大批防禦工事附屬建築,如拉珀洛特塔、蒙馬爾塔、聖母塔、塔耶門、里沃特門等。布雷日耶城堡則建成於19世紀,位於貝桑松市區東部,是當地主要的近代軍事關塞,在普法戰爭中成功抵禦了普魯士軍隊的入侵[史 26]。
除了軍事類建築外,貝桑松還有大批宗教類建築。貝桑松主教座堂,全名為「貝桑松聖若望主教座堂」(Cathédrale Saint-Jean de Besançon),建成於公元18世紀,於1875年被列入文物保護單位,其建築風格兼有羅曼式、哥德式和巴洛克式,現為天主教貝桑松總教區的主教座堂[文 5];瑪達肋納堂(Église de la Madeleine)則位於貝桑松市區的杜河左岸,是老城區的地標性建築,教堂內部分區域被開闢為博物館[文 6];位於杜河右岸的貝桑松猶太會堂亦為文物保護單位,是貝桑松猶太人社群的主要活動場所[文 7]。
貝桑松亦有許多民事類遺產及現代建築。貝桑松藝術城開館於2013年4月,由日本建築師隈研吾主持修建,是當地代表性的現代建築物之一[文 8]。貝桑松美術和考古學博物館建築建成於1694年,現為法蘭西博物館協會成員[文 9];時光博物館則是一處為紀念貝桑松地區鐘錶工業發展而創辦的博物館[文 10]。

法國本土主要的國家性電視台和廣播電台在貝桑松均可接收,其中法國電視三台下屬的勃艮第-法蘭琪-康堤大區頻道在部分時段播放地區新聞[文 11],思鄉廣播[18]、NRJ廣播[18]、真愛廣播[18]和法蘭西藍色廣播[文 12]等在貝桑松均設有分台。《東部共和報》是法國一個重要的地方性報社,總部位於南錫,在貝桑松設有分支[文 13];《貝桑松小報》為當地的一份地方性月刊報紙,由作家阿蘭·若揚代於2004年創辦。塞特爾(Cêtre)則是貝桑松的一個地方出版社,長期出版各類地方性史籍及文學作品[文 14]。貝桑松市立圖書館開設有六處分館,有各類藏書16.5萬冊、音像製品4萬件,均向公眾開放[文 15]。
貝桑松地區每年舉辦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孔泰狂歡節創辦於1922年,自1999年起每年邀請一個「主題國」並進行組織相關的文藝表演,2019年,該狂歡節共吸引了13.2萬遊客[文 16]。變奏音樂節創辦於2012年,每年九月舉辦,是當地重要的文化項目[文 17]。法蘭琪-康堤爵士音樂節創辦於1982年,每年六月至七月在包括貝桑松在內的原法蘭琪-康堤大區內的多個城市舉行[文 18]。
貝桑松的傳統飲食與法國大部分地區相似,代表性地方特產包括孔泰尖蓋鍋燴肉、孔泰乾酪烤雞串、莫爾比耶乾酪沙拉、燻烤牛肉圈等[文 19]。貝桑松所在的孔泰是法國重要的山地畜牧區,而貝桑松以南的侏羅省則是法國主要的區域性紅酒產區之一,共有7個酒莊獲得法國國家地理保護標誌[文 20]。2020年,貝桑松境內共有4家餐廳被列入《米其林星級餐廳名單》[文 21]。

貝桑松境內的主要宗教團體為基督教,自古羅馬時期就已出現相關宗教活動[3],現為天主教貝桑松總教區的首府,該教區覆蓋了整個法蘭琪-康堤以及以北的洛林地區,聖若望主教座堂和聖斯德望主教座堂是貝桑松境內主要的基督教活動場所[3]。伊斯蘭教則為貝桑松地區的第二大宗教,其教徒人數占總人口數量的13%,位於市區北部的貝桑松聖行清真寺是當地穆斯林的主要活動場所,但自21世紀初以來經常遭遇極右翼人士的騷擾和襲擊[文 22],故該清真寺自2014年起安裝監控攝像頭以加強防衛[文 23]。除此之外,猶太教徒和佛教徒也在當地形成了社團,其中貝桑松猶太人公墓建於1796年,現為勃艮第-法蘭琪-康堤大區內面積最大的猶太人公墓之一[文 24]。
相關人物
對外交流
截至2020年4月,貝桑松共與14座城市互為友好城市[文 25]:
截至2020年3月,共有三個國家在貝桑松設有領事館[文 26]: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