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迷幻出神
出神音乐流派分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迷幻出神(英語:Psychedelic trance,其英文簡稱為Psy trance或Psy),是出神音樂的一個子流派,其特點是節奏的編排並加以較快速度的即興重複段,從而創作出層層疊加的旋律。[2][4]該音樂流派在情緒、節奏和風格方面都呈現出多樣性。例如,它包括full on(直譯:全力以赴)、黑暗迷幻(Darkpsy)、森林(forest)、極簡或微型(minimal,Zenonesque)、高科技迷幻(Hitech psy)、漸進、芬蘭之聲、迷幻馳放(psy-chill)、迷幻核(Psycore,融合了迷幻出神和硬核)、迷幻氛圍(Psybient,融合了迷幻出神和氛圍音樂)、迷幻碎(Psybreaks),以及「改編」自其他音樂流派的曲目。果阿出神先於迷幻出現;隨著數字媒體的普及,迷幻也隨之發展。果阿出神與其他音樂流派一起不斷發展。[2]
Remove ads
起源
「Psychedelic」這個詞語來源於古希臘詞語「psychē」 (ψυχή, "靈魂")與「dēloun」 (δηλοῦν,「使可見,揭示」),意為「揭示靈魂」[5]。該術語最初是由英國精神病學家漢弗萊·奧斯蒙德(Humphrey Osmond)在1956年創造的用於描繪迷幻藥物療法中感受的詞語[6]。在尋求由麥角酸二乙醯胺(LSD)引發的迷幻體驗感的命名時,奧斯蒙德還尋求了阿道司·赫胥黎(Aldous Huxley)的意見,在兩人交流中赫胥黎還創造了Phanerothyme一詞,但最終奧斯蒙德堅持了Psychedelic的使用,認為這個詞彙「清脆、悅耳、沒有受到其他感覺的影響」[7]。而後由於麥角酸二乙醯胺使用的擴大化,以及嬉皮士文化的影響,Psychedelic詞語的使用變得更加大眾化且沿用至今。
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在全球的嬉皮士文化博興的時候,第一批嬉皮士,因為果阿的海灘風景、較低的生活成本、友好的當地住民、印度的宗教與精神文化以及現成且在當時合法的印度大麻(直到70年代中期為止),來到了果阿旅行或居住[8]。而後在70年代中期,第一批果阿的DJ們開始播放一些迷幻搖滾樂隊像是Garteful Dead、Pink Floyd以及The doors等的曲目。在1979年,果阿開始偶爾能聽到以曲目的形式聽到像Kraftwerk的電子舞曲,直到1983年,本地的DJ像Goa Gil開始將果阿的音樂風尚轉向Electro-industrial/EBM,DJ Laurent和Fred Disko也緊隨Goa Gil其後開始轉變。果阿的DJ開始重新混音當地流行的曲目,移除歌詞、循環旋律與節拍,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果阿電子音樂,並結合了迷幻文化。更進一步地具象為了果阿的迷幻派對[9]。
到1990-91年,果阿已經不再神秘,並因為其迷幻風格派對的吸引力,成為了一個熱門的派對目的地。隨著場面變得越來越大,從1993年開始果阿風格的派對不再局限於當地,開始像蒲公英一般散布到世界各地。像英國的Pangea和Megatripolis這樣的派對使得很多國家(英國、澳大利亞、日本、德國)也產生了眾多果阿派對品牌,並且促進了果阿派對、果阿音樂、果阿風藝術家、製作人以及DJ的整體社會影響力[10]。
同時,自1988年起,以色列開放了至印度旅行的護照許可,在當時德語地區仍然處於冷戰前線,西歐則是正常的旅行目的地,希望有更好自然體驗的背包客們來到了印度。許多電子音樂愛好者來到果阿後便迅速愛上了當地的特色電子音樂也就是Goa Trance,並將其帶回了以色列。長期處於戰亂與暴力衝突的以色列,正需要一種能夠釋放戰爭壓力的新式音樂,於是旋律化且易於跳舞的House及從果阿帶來的Goa Trance成為了當地派對音樂的首選[11]。1990年起開始陸續有戶外派對出現,當時被稱之為「滿月聚會」(Full Moon gatherings),並由於一則禁毒新聞「毒品出現在Nizanim派對! (一個位於以色列南方的派對)」,使得年輕人更加知曉了這種派對形式,並迅速擴散到了整個以色列,尤其是特拉維夫地區,戶外派對的最大規模達到了3萬人次,但一直受到以色列政府的排斥,並最終重新歸為地下小眾派對。[11]
Remove ads
一位名叫Gingi Fichman的唱片商,自1992年以他自己廠牌「Melodia Music」的名義發行了Trance Mix的系列專輯,這是以色列第1張確立為Trance的音樂專輯。並激發了當地音樂愛好者的創作熱情,由於電子音樂製作成本低廉,作品迅速湧現[11]。而後出現了諸如魂靈投射、California Sunshine、 Witchcraft、Infected Mushroom等作品在當地流行的音樂製作人[12]。後來著名的製作人Paul Oakenfold在1994年來到以色列以後也被這種音樂所吸引,回到英國後在電台發行了「The Goa Mix」的混音帶。使得更多西歐電子音樂製作人了解並開始嘗試製作這種風格,其中部分人的製作延續至今[13][14]。
在整個20世紀90年代,具有迷幻感的Trance音樂,大部都被稱之為Goa Trance。直到90年代末和新世紀的最初幾年,子類型開始浮現,像旋律化的「Full on」、結構化和主流化的「Progressive」以及更快、更黑暗的「Dark Psy」的出現[15],製作人開始整體對Goa Trance有確切的音樂形式定義,並逐漸將稱呼轉到Psychedelic Trance。
Remove ads
發展
新世紀來臨後,PsyTrance派對繼續發展,在90年代末期流行期間創立了諸多PsyTrance的音樂節,諸如葡萄牙的Boom Festival[16]、匈牙利的Ozora festival[17]、德國的VooV Festival[18]等。但由於不可避免的毒品與擾民問題,像以色列、德國、印度政府都逮捕過在Psytrance Party上吸毒的聽眾[11][19][20][21],果阿政府禁止本地22點以後的派對[22],且同期流行的主流Trance音樂與PsyTrance營造的氛圍類同且更加與主流文化貼近,因故僅以Psy Trance為主題的派對與音樂節規模都維持在一個相對固定的規模,或是達到高峰以後慢慢滑落。不過由於部分製作人的主流化,更多的聽眾直接參與了擁有PsyTrance DJ的綜合電子音樂節中。
與此同時,音樂開始更加的多元化發展,聽眾維持在了一個固定並小幅增長的規模。同期浮現了一批在國際上受到關注的以色列PsyTrance製作人,如Infected Mushroom、Astrix、Yahel Sherman等,其中Infected Mushroom在DJ雜誌(DJMAG)的2007年百大DJ評選中獲得了第9名,Astrix獲得了第18名,Yahel Sherman獲得了28名[23]。這段時間中由Astrix發行的Artcore專輯及Infected Mushroom發行的I'm The Supervisor專輯均獲得了PsyTrance專輯歷史上的最好成績。Infected Mushroom還被認為是銷量最好的以色列音樂家之一。
Remove ads
2013年,資深的PsyTrance組合Sesto Sento在成員Itai Spector離開以後重組為了Vini Vici[24],並發行了多首單曲,包含了歌曲Divine Mode和Trust in a Trance等,至2015年,大部分單曲的銷量都成功排名到了電子舞曲流媒體平台Beatport的Top 100銷量排名中[25],同年他們發行了專輯"Future Classics"[26],獲得了Beatport排名的第二,並受到了明星Trance製作人Armin van Buuren的關注,2016年他們發布了曲目Free Tibet的混音版本,並與Armin van Buuren合作了曲目「Great Spirit」。獲得了數以千萬的觀看次數與收聽量[27][28]。並在之後繼續與諸多明星製作人合作製作了如"100"(與Timmy Trumpet)、"The House Of House" (與Dimitri Vegas & Like Mike) 以及 Moshi Moshi" (與Steve Aoki)。均獲得了此前PsyTrance製作人曲目未獲得過的收聽量與關注度,被認為是近年PsyTrance製作人的代表人物,獲得了2018年DJ雜誌(DJMAG)百大DJ評選的34名[23]。
由Vini Vici與諸多明星製作人合作的新式PsyTrance音樂作品,由於明顯縮減了PsyTrance標誌性的氛圍醞釀階段,音色也與Bigroom House有類同度,被許多製作人與聽眾稱之為EDM Psy,並引領了近年的PsyTrance主流化的趨勢,擴大了PsyTrance的聽眾量,但也被其他流派的PsyTrance聽眾認為是太過商業化的無聊產物[14]。
Remove ads
特點與流派
PsyTrance 具有與眾不同的特點。PsyTrance是一種富有力量的音樂形式(BPM在135-150之間),而它的節拍速度相對於Trance、Tehcno的其他形式來說,速度較快,時長往往都在6-10分鐘[29]。它使用了非常有特色的低音鼓點,鼓點從頭到尾貫穿於整首歌。此外,在低音鼓點的基礎上,添加了不同風格種類的旋律,比如:Funk、Techno、Dance、Acid House、Eurodance 、Trance,以及一些鼓聲和樂器[30]。音色疊層在PsyTrance里發揮著較為明顯的作用,新的音樂元素不斷被加入到常規的音程中,通常是每四到八個小節。 新的聲部會不斷的添加,一直到高潮部分,緊接著就會出現音調突變,隨後便在不變的低音部分上,附和著新的節奏韻律[29]。
Full-On是一種在以色列盛行的PsyTrance子類型[31],比傳統的PsyTrance更加旋律化,高潮(Peak或Drop)部分相比其他風格更加飽滿,Bassline更加清脆。BPM通常在140至148之間。相關的風格還有Twilight和Night Full-On(或Dark Full-On)。區別在與標準Full-On之間的音調更大膽或更低沉,以及是否有令人振奮(Uplifting)的感覺[32]。
Darkpsy是PsyTrance子類型中較為硬核地下的一端,BPM一般為148以上,一般為160左右,部分子類可達180-200BPM。特點是音色運用更加低沉、晦澀且有末世感,通常伴隨著一些「淒涼」的採樣聲和沉重的Basslines。相關的風格還有更加快速、瘋狂的Psycore,音色更加具有科技感、故障感、彈跳感的Hitech以及採樣偏向森林、自然感的Forest等。使人有對死亡、黑寂、超凡的宗教冥想的體驗感和致幻氛圍。
Suomisoundi(英語: Finnish sound)是PsyTrance傳入芬蘭以後產生的一種新生子類,意為芬蘭之聲。Suomisoundi不像標準的PsyTrance一樣有著類似Prog Trance的標準結構,更加打破結構傳統,BPM相對較慢,底鼓也不是那麼有力。一般不遵循44拍規則,只遵循音色的Trance和Psychedelic質感。經常包括著用於幽默或者諷刺的英語或芬蘭語採樣,並會進行聲音加工,聽起來更加具有迷幻感。很多Suomisoundi製作人會將芬蘭的民間旋律以及芬蘭的自然採樣融入歌曲中。
Psybient,有時也被稱作為PsyChil,兩者指代的音樂基本相同。是一種融合了PsyTrance、氛圍音樂及馳放音樂的子類型。許多Psybient作品也包含了Glitch、dub及世界音樂的元素。主要是基於氛圍及馳放音樂的基調,但音色更加偏向PsyTrance,整體氛圍偏向舒緩地致幻。大部分Psybient還是基於電子技術進行製作,少部分會採用原聲樂器及合成器進行演奏。較少有歌詞,但有時會使用像Alan Watts、Terence McKenna及Robert Anton Wilson等公眾演講家的採樣。
EDM Psy是近年來的融合了主流EDM和PsyTrance的一種子類型,目前沒有公認的音樂形式定義,僅作為一種樂迷和製作人評價的標籤。特點是將PsyTrance的整體結構變得更加簡短化,並遵循Bigroom House的原則,時長一般在3-5分鐘。有時Lead音色和編排、鼓組等會採用Bigroom House的音色,但其他部分如Bass還會採用PsyTrance的Psy Bass以及前八後十六等節奏。是主流電子音樂製作人試圖將Psychedelic Trance變得更加大眾化的一種嘗試。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