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鄭滅鄶之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鄭滅鄶之戰是發生於周幽王死後二年,鄭國滅亡鄶國的戰爭[3]。
桓公問策史伯
根據《國語·鄭語》,西周周幽王九年,時為司徒的鄭桓公有感於周王室動蕩不安[4],害怕禍及己身,向史伯詢問「逃死」之策[5]。
史伯向鄭桓公分析當時天下形勢,提議鄭桓公向濟、洛、河、潁四水之間發展。這一帶的國家以東虢國和鄶國較爲強大,但鄶仲和虢叔恃其地勢險固,驕慢而貪圖利益。桓公可以藉著王室動蕩的名義,向兩國寄放子女和財物,兩國必然答應;等到周王室動亂傾覆後,兩國必然會背叛桓公,桓公便可以憑藉成周的人馬,打出奉辭伐罪的旗號,定能將兩國攻滅,就有了立足之地[2]。
用計滅鄶
兩年後,周幽王被申國、繒國和西戎的聯軍擊敗身亡,鄭桓公隨即離開周地準備滅亡鄶與東虢[7][8]。周幽王死後第二年、或晉文侯二年,鄭桓公出兵滅鄶[3][9]。桓公滅鄶的兵力,《清華簡·鄭文公問太伯》說只有七輛戰車、步兵三十人[1],但從《國語》中史伯的建言來看,桓公可能利用了司徒的職務之便動用了成周的軍隊[10]。
鄶國滅亡的原因,在《國語》中,富辰歸咎於叔妘的婚姻讓外人得利而離棄了親族[11]。《公羊傳》也說鄭國原來居於留地(今河南偃師南,後來為劉國),鄭國國君與鄶國國君交好,和鄶君夫人通姦,趁機滅了鄶國,並將鄭國遷至鄶國故地[12]。《韓非子》則說鄭桓公先打聽了鄶國所有豪傑、賢臣的名字,挑選鄶國的良田送給他們,為他們擬製官爵名號,在城門之外建造壇場將這些名單埋起來,灑上雞和豬血,好似做了會盟。鄶國國君以為將有內亂,而將這些賢臣全部殺掉,桓公得以襲取鄶國[13]。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