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都會區 (法國)
法國之市鎮公共合作組織級別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都會區(法語:Métropole,發音:[metʁɔpɔl] ⓘ)是法國的一個市鎮公共合作組織級別,根據2010年12月17日頒布的《法國公共社區改革方案》設立[1],並在2014年頒布的《公共地區實施和都會區確認法案》[2]以及2015年頒布的《法蘭西共和國區域新組織法》(簡稱NOTRe法)[3]當中得到進一步的完善。

Remove ads
歷史
由於各種歷史原因,法國的「城市」行政單位統一為市鎮,且一直以處於一種較為零散的狀態,因此市鎮公共合作組織被常認作是一種銜接於市鎮和省之間的一個有效的區域性管理機構。而在2008年以前,市鎮公共合作組織的最高一級為「城市公共社區」(Communauté urbaine),行政權力十分有限。尼古拉·薩科齊在擔任法國總統期間提出建立一個更高一級的組織機構,以便於下放更多的地方權力,加強區域性的管理[4]。經過兩年多的辯論,2010年,《法國公共社區改革方案》正式頒布,尼斯-蔚藍海岸都會區(Métropole Nice Côte d'Azur)成為了法國的首個都會區。
現狀
截止2019年7月,法國共有22個都會區:
此外,儘管里昂大都會的法語名稱中也帶有「大都會」(Métropole)的字樣,但其事實上屬於帶有法人性質的的特殊行政機構,具有省級行政管理權力,比普通的都會區更高一級,已不屬於市鎮公共合作組織的範疇。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